胡世泉
【摘 要】 評課是推進課堂改革、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手段。因為教師評課要具備正確的教學理念,洞穿紛繁的課堂現象,能抓住教學實質,揚他人之長避他人之短,反芻于自己的課堂教學。因此,筆者基于當下的音樂評課的三種現象“離開音樂評音樂課,學科本位丟失;盲目迷信某一理論,某一專家之言論,評價標準失衡;只關注某一新鮮做法,缺少對教學行為背后理念的思考,見樹不見林”,試想從 “質”字入手,提出三條評課策略:學科本質要堅守,這是課堂的生長點;在品質求突圍,追求靈魂的教學;不斷修煉自己的課堂氣質,形成強大的磁場。這既是評課觀,也是“質感課堂”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 “質”感課堂? 評課? 本質? 品質? 氣質
一、堅守——學科“本質”
古羅馬哲學家普羅丁說:有些事物是由于它們的本質而美。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本質。音樂課的本質與音樂是什么密切有關。
課標中闡述:音樂是人類通過有組織的音響實現思想和感情的表現與交流必不可少的聽覺藝術。由此,我們可知:音樂是有組織的音響。因而,我們的音樂課就要研究這些有組織的音響。音樂通過其特有語言:節拍、節奏、音色、旋律、和聲、曲式等元素的變化融合形成了音響的魅力。音樂課上關注音響,研究音響,表現音響,創造音響,這是我們必須堅守的學科本質。
二、突圍——教學“品質”
堅守學科本質是一堂好課的基礎,而教學品質的凸顯是一堂好課的關鍵。所謂品質,個人理解為有品味,有質量。音樂課的品味在哪兒,質量何以顯現,可從以下四點進行考量:
1. 可測的目標——品質之魂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審視當下,我們常發現教學目標被教師有所忽視或淡化,呈現表述模糊、視角偏廢、主體失位的不足。
美國音樂教育家格雷珍在《體驗音樂》中提到:現在的音樂學習目標更傾向于行為的目標。
“當代教育不再強調內容的目標,而是常常確定學習者在對內容的體驗中所呈現出來的行為,這被稱之為行為的目標。它們已經成為教學、學習和評估的核心。”
例如《切分節奏》一課:目標設定從學生主體出發,指向學生呈現的學飛行為,沒有出現“讓學生……培養學生……”這類從教師主體出發的目標設計。第二,目標設定有明確的標準,具體可測。可見,教學目標必須具體化、標準化,并具有某種程度的客觀性。
2. 多元的內容——品質之博
很久以來音樂課被分為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一節課中,學會唱、奏或者聆聽一個作品,夠了嗎?回答是否定的。這種形式存在著信息量小、缺少關聯、缺少積累的弊病。音樂課的品質需要更多元、廣博的內容支撐。
近幾年,我們從一些老師的實踐中看到了這樣的改變:以某一音樂元素為核心,利用多個教學素材組織,如三度音程的學習,切分節奏的學習;圍繞多個音樂元素展開,比如一節課里包含音高、節拍、樂句、節奏多個音樂要素的教學;或者借助某一教學內容來展開的綜合課。如第七屆中小學音樂觀摩課《母雞叫咯咯》一課,歌唱、律動、豎笛、表演、創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特色鮮明的綜合課。多元的教學內容才能呈現課堂品質的博大精深。
3. 活動的過程——品質之靈
可測的目標、多元的內容,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過程來實現。奧爾夫的原本性音樂教育、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柯達伊的歌唱教學,都是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的體驗活動。格雷珍在《體驗音樂》的開篇這樣寫道:“音樂是一種體驗……”戴維·埃里奧特的《關注音樂實踐》提出了新的音樂教育哲學便是音樂實踐。而我們的課標對于課程性質也明確指出要有“實踐性”。因此,音樂教學過程必須是讓學生參與、體驗的,用一個個活動串聯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主體學習欲望,從而獲得對音響有品質的體驗、感知、表現和創造。上周北侖、江東兩地的課堂,就可管窺到老師精心設計的活動體現了音樂課品質的靈動性。
4. 能力的發展——品質之醇
教學所有的理想歸宿應落腳于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音樂課應該幫助兒童經歷音樂,讓他們成為音樂性的人。正如奧爾夫先生所說,“一切為了孩子”的音樂課。學生的音樂能力沒有發展的音樂課,就不是一節有品質的音樂課。在上周江東與北侖的音樂課中,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孩子,讓我們感嘆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音樂能力。從學生音樂能力的顯現中,我們品味到的是具有醇香品質的音樂課。
三、修煉——課堂“氣質”
堅守學科本質,突圍教學品質,這已經不失為一節好課了。若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那就得修煉獨特的課堂氣質。
何謂“氣質”?現代心理學認為:表現在人們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的典型的、穩定的動力特征。音樂課的教學氣質不妨理解為帶有個人風格的教學特色。課如其人。黃老師博聞強記,風趣幽默中有獨到見解;周老師柔婉靈秀中見扎實有效;吳楨映老師總有一種大將風度……從那些大師、優秀教師的課堂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他們的課堂氣質。或詩意或幽默的語言風格,吹拉彈唱的專業素養,甚至一個眼神、一個體態等都是課堂氣質的獨有標記。我們要在實踐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風格,從而修煉成具有個性的課堂氣質。
學科本質要堅守,這是課堂的生長點,在品質求突圍,追求靈魂的教學,不斷修煉自己的課堂氣質,形成強大的磁場,這就是我的評課觀,也是我所追求的“質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