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紅
【摘 要】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課程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更強,因而對教師的教學要求更高。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打造初中數學立體課堂,對學生進行靈動教學已成為當下教學的重要工作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此,在數學教學中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繼而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 靈動教學? 立體課堂? 教學流程? 圖形旋轉
前言
“立體”顧名思義即打破傳統平面,讓事物形象、立體起來。“靈動”即活潑不呆板,富于變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采用立體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展開教學,以靈動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種靈活而生動的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原理、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自主解決問題。數學教學注重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力培養,讓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對問題進行自主探討,進而在思考中點燃智慧的火花。本文就“圖形的旋轉”教學流程問題作以下幾點分析探討。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導入教學課題
數學教學更注重啟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學會自主探討、自主思考與學習。為此,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導入教學課題則可以較好地激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比如當學生學習到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生活中哪些實例與“圖形的旋轉”知識有關,而后教師再引出研究問題,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出示動態掛鐘或電風扇、自行車、俄羅斯方塊等,讓同學判斷物體的哪個部位在做圖形旋轉運動。教師可向學生提問:“請同學們說說動態掛鐘的鐘擺是在做旋轉運動還是在做平移運動?通過上面的動態圖片觀察,大家覺得何種運動才是旋轉?”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旋轉圖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常見的旋轉現象例子,而在導入教學課題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學習,學生從中可以發現和總結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初中生對周圍事物存在較大的興趣,讓學生舉例說明生活旋轉現象例子,學生的興趣將會得到最大的激發,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學生在這過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數學的奧妙,進而其探索、求知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繼而為下一步深入探討“圖形旋轉概念”作鋪墊。
二、注重圖形旋轉概念的建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圖形的旋轉”教學流程不僅需要讓學生熟悉旋轉圖形,還需讓學生在認知結構上建立一個完整的圖形旋轉概念,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圖形旋轉概念的建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比如當學生學習到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生活中的軸對稱”時,對于“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學習,由于學生已經在之前的學習中初步了解到旋轉圖形的特性,因此在本章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請同學們想想幾何圖形的變換有哪些特點,在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圓、扇形等幾何圖形中,你認為哪些圖形屬于旋轉圖形,為什么?”而后教師發放課前準備好的相關教學圖形給學生,讓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旋轉試驗,學生在實踐接觸和操作中可以了解到哪些圖形可以進行中心旋轉,于是學生自然而然也就在無形中建立了圖形旋轉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可以在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中學會觀察、思考、歸納和概括,進而在探索實驗中充分把握數學的“圖形旋轉”的相關概念和原理,最終發現數學的本質。
三、重視圖形意義的建構,拓寬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發展
初中生喜歡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并且他們善于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思考,在數學學習方面,均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能力,他們在了解和掌握簡單的物體運動基本規律后可以感知抽象幾何圖形的性質特點,但是其整體思維嚴謹性仍相對比較薄弱。比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第四節“利用軸對稱進行設計”教學中,學生在實踐操作設計過程中明白圖形的對應角、對應點以及方向等條件因素決定旋轉圖形的變換。雖然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旋轉有關概念,認識到旋轉變換就是一種圖形變換過程,但是教師仍需要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即重視圖形意義的建構,這樣不僅培養學生的問題觀察、探究能力,還可以全面拓寬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發展,讓學生感知到旋轉變換在圖形變化分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結語
新課改后更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新課改后的總體教學目標,重視立體課堂教學,以靈動教學方式從知識理論到技能鍛煉等方面拓寬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發展,可以最大程度促進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永堅.打破定勢,追求靈動——由高考數學命題"吐槽"引發的思考[J].中學數學,2015(19):22-24.
[2] 周飛燕.精彩,源自于多媒體為課堂的悄然"提速"[J].考試周刊,2016(15):55.
[3] 周德寶.構建靈動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靈動,讓數學的課堂更加精彩[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33):44.
[4] 唐仁鈞.巧用數學漫畫成就靈動課堂——以“認識中位數”課末教學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1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