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茹
【摘 要】 當下農村學校教育現代化在持續推進中,但是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引起關注,比如說在教學現代化中師資力量是否雄厚?以及教材硬件是否完善?這就需要教師應該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創新教法、全面實踐農村現代化教育,本篇文章就我國農村學校教育現代化的新視野展開部分研究。
【關鍵詞】 農村學校? 教育現代化研究? 新視野
引言:教育無論在什么時間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學生的教育狀況依舊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教育教學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國家的未來如何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的現狀,就農村學校教育現代化而言更需要我們廣泛的監督與幫助。不得不說,國家在目前的發展中將很多教育資源分配給農村學校,鄉村教育日漸振興,國家鼓勵大學生支教農村,并且給予支教人員最大的鼓勵與支持。時代在發展進步,教學也在不斷創新發展,這也就意味著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現代化,應發展壯大鄉村師資力量,大力鼓勵教師扎根鄉村,創新自身的教育教學方式,以便適應現代化的教學現狀。
1. 我國農村學校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現狀
首先就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現代化而言,在此過程中起到極大的阻力作用的無非是農村學校他們的現代化基礎較弱,因為我們其實不難發現,農村在早先的發展中確實是落后于城市的,所以農村在教學中在很多方面上較城市的發展還是有部分落后的,就比如說農村院校他們的教學基礎設備不足,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應用,進而在教學中可能缺少一定的教學案例的展示機會等。
除此之外,因為信息傳播速度在農村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他們在對于這種現代化教育也有著一定的認知差距,農村學校沒有及時向廣大的教師以及學生普及現代化的教育,因而教師職工對于教育現代化的認知不足,使得學校教育的現代化得不到明顯的提升發展。認知上的落后也會阻礙現代化的腳步與進程,導致農村教學得不到顯著的改善。還有就是因為生活水平以及經濟發展狀況的不足,會出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在教學中大都采取單一的教學方式,沒有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導者的身份,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有很多農村院校在現代化的教學進程中完成的很好,師資力量不斷壯大,教學水平顯著提升,這需要引起其他院校的廣泛關注,借鑒良好的經驗教訓,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實力,推動農村教育現代化的發展。
2. 我國農村學校教育現代化研究的新視野
2.1繼續堅持三通兩平臺,完善教學機制
堅持“三通兩平臺”是劉延東副總理提出在“十二五”期間應當健全建設的理論要求,所謂的“三通兩平臺”無非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平臺讓他們進行知識的學習,班級與班級之間進行資源的共享,借助優良的服務平臺為教學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就葛漁城鎮而言,該地區的院校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對相關學習渠道進行打造與完善,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能夠在有效的學習時間里進行知識的極大量獲取。現代化的教學進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學生起到教學引導作用,為他們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創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就農村學校教育的現代化進程而言,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以及具體的發展狀況,根據他們的實際發展狀況展開恰當的教學計劃安排。就廊坊市第三職業中學的教學而言,教師也需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職業技能的相關培訓,以便能夠更好的適應當下現代化的社會發展。這就需要教師于教學中及時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適應當下教學現代化發展的現狀。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需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地位與學生展開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他們的朋友,加強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從而能夠推動課堂效率的高效有序進行。
2.3加強對于教師的現代化教學的培養
就農村教學的現狀而言,農村教學現代化的發展首先需要從教師的方面進行具體把握,引導教師提升自身對于教學的理解,這樣在教學中也能夠更好的對學生加強教學引導。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長期且持久的過程,加強對于教師的現代化培養能夠很好地讓教師準確把握當下的教學發展現狀,進行不斷的提升與發展,進而改善教學質量。現代化的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以便更好的實現農村教學的現代化進程。
3. 結束語
就目前的農村學校現代化教學現狀而言,我們應該及時關注到學生的相關發展,針對學生的具體年齡階段制定恰當的教學方式。拉近與師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自我的充分展現,實現他們的健康高效學習。中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就面臨著進入社會的挑戰,有的學生選擇留在鄉村繼續擴展自身的發展、有的學生選擇前往城市打拼,實現自身的遠大抱負,教師在這個階段中應當及時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引導學生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吳文婷.我國農村學校教育現代化研究的新視野——基于文獻視角的評述[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7(01).
[2] 郭務強.關于進一步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思考[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S1).
[3] 葛新斌.農村教育:現代化的棄兒及其前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23).
[4] 鄔志輝,馬青.中國農村教育現代化的價值取向與道路選擇[J].江蘇教育研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