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語言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不同文明主體間交流與互動的重要載體,外國語學習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語境下受到了高度重視。從宏觀層面而言,語言學習是推進跨文化交流、豐富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而高校在外國語教學這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等鮮明特點。作為目前我國高校外國語教學整體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語教學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命題,而作為高校日語教學體系中的有機內容,新聞日語具有自身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機制,歷來是高校日語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在當前我國全面推進學科教學改革的特定時代語境下,系統探究高校新聞日語教學策略是一個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的命題,學界在這一主題上先后涌現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如《日語新聞聽力教學策略探索》(趙蕓:《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年11期)、《論圖式理論對日語新聞類文章交替傳譯教學的啟示》(呂文輝:《日語學習與研究》,2017年6期)等都是值得重視的研究文本,而《新聞日語教程》一書是目前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作,全書緊密圍繞高校新聞日語教學這一核心命題,為優化高校新聞日語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具體實踐路徑,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新聞日語教程》一書是2018年年初由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教材類書籍,全書以國內大中專院校日語專業學生為預設對象,旨在從聽力、詞匯及技巧三個方面引導學生實現重要突破,幫助學生練習日語新聞類聽力,不斷積累新聞日語詞匯,掌握相應的技巧。《新聞日語教程》一書由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唐麗燕老師主編,而具體參與編寫工作的有馬之濤、程靜、賈馳、張秀娟等多位老師,因此作品一定意義上是集體編排的文本呈現,而參與編寫的大都是華南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老師,他們都是近年來活躍在一線的日語教育工作者,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新聞日語教學經驗,特別是《新聞日語教程》一書的主編唐麗燕老師,長期從事高校新聞日語教學工作,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而《新聞日語教程》一書是唐麗燕老師多年一線教學經驗和專題研究成果的結晶,為當前高校新聞日語板塊教學優化改革提供了具體路徑,具有重要的實際參考價值與意義。
從宏觀上而言,該書緊密圍繞當前高校新聞日語教學這一特定主題,以優化新時期高校新聞日語教學為基礎性價值維度,從國際篇、環境篇、經濟篇、體育篇及社會篇、政治篇六個方面進行了主題資料的選編,被選入的81篇新聞報道資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本,篇幅適中,敘述邏輯清晰,而作者在編排過程中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一是為所有的日語新聞稿件配備了高質量的聽力資料,學生可以免費下載音頻資料,這些音頻資料發音規范、語音清晰,整體的語速適中,突出和強調了日語語境下的新聞朗讀,這對于大中專院校日語專業學生的學習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日語新聞聽力水平,而聽力是語言教學過程中的永恒命題,直接影響著語言教學的最終效果,因此《新聞日語教程》一書中的這一編排具有重要的價值。二是聚焦于新聞日語文本中的重點詞匯,對特定詞匯的發音、詞義等諸多內容進行了系統性闡述,每篇新聞報道文本后都有“重點詞匯”的固定板塊,引導學生對新聞日語中的關鍵性詞匯有系統而全面的認知,從書中可以看到編排者重點解析的是常用詞匯和疑難詞匯,這部分內容是學習者要重點關注和積累的內容,對于積累日語詞匯量、提高日語表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三是重點引導學生感受和學習日語新聞學習過程中的技巧,從而幫助大中專院校日語專業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切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的編排是《新聞日語教程》一書在實踐層面上受到普遍好評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凝聚著《新聞日語教程》一書編排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值得學生高度重視。就高校新聞日語教學這一特定主題研究而言,實際上近年來國內的專題研究相對較多,如就日語新聞聽力這一板塊而言,就有《日語新聞聽力教程》(徐琦,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新編日語新聞聽力教程》(鐘玉秀,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8月)等多部作品,而較之于目前市場上相對多元化的文本,唐麗燕老師的《新聞日語教程》一書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這集中體現在作品的系統性、全面性和針對性上,它配備有高質量的聽力音頻資料,同時也聚焦于重點詞匯的深度剖析這一核心命題,整體作品所關注的要素是相對多元化的,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適用性就較為理想,這是《新聞日語教程》一書的特定價值所在。
正如《新聞日語教程》一書中所敘述的那樣,聽說讀寫譯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五個重要內容,也是語言學習者要具備的基礎性能力,而事實上聽力的重要性一直是學界所公認的,也是實踐教學中困擾學生的一大難題,很多學生的聽力水平長期難以得到實質性提高,這直接影響了語言學習的整體進度,因此在當前學科教學改革語境下,如何優化新聞日語板塊教學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核心命題,這是構成語言教學改革的重要元素,需要各相關主體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探究。良好的聽力能力在培育學生語言能力方面扮演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傳統的日語聽力教材更加注重語音語調的精準和核心詞匯的全面解析層面上,但往往都忽視了聽力材料的情境性和社會性,聽力材料的主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差甚遠,一些篇幅較長的科技類文本直接造成了認知層面上的障礙,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學生的認知欲望和學習興趣,整體聽力訓練一定意義上淪為了一個單純鍛煉學生個體聽力能力的技術性環節,這不利于學生個體綜合素養的培育,與當前的教育教學理念不相吻合。從學理層面上而言,學生練習聽力能力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綜合性認知和多方面發展的過程,具體涉及語音語調、語法結構及文本背后的社會文化、思想觀念等要素,日語聽力訓練不能將目標限定在技術層面上,這是認識上要克服的命題。在上述特定語境下,《新聞日語教程》一書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著作旨在依托新聞這一特定形式鍛煉學生的日語聽力能力,選編的新聞資料都是日本國內主流媒體上與近年來重大社會事件相關的文本,這些聽力資料較之于其他類型文本而言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情境性元素,能夠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同時在聽力訓練過程中也能夠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信息,切實感受日本國內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思潮,這樣的教學設計實際上已經遠遠超越了單純性訓練聽力技能的價值維度,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其次,就聽力技能訓練這一特定主題而言,《新聞日語教程》一書也有其獨到的設計,如作品注重聽力技巧的總結與傳授,在每一篇新聞文本之后都有“如何聽新聞”的內容板塊,這一板塊緊密結合特定新聞文本的具體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差異化新聞文本類型的聽力技巧,為學生提供方法論層面上的聽力策略指導,這對于大中專院校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學生提高聽力學習的效率;最后,《新聞日語教程》一書突出和強調了聽力訓練與文化認知的緊密關系,如一些新聞文本之后增設了“新聞背景”板塊,為學生簡單介紹新聞的特定時代背景、社會影響等基礎性信息,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新聞文本的特定內涵,因此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文化認知的過程,學生對日本的社會環境、風土人情等諸多要素會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這是跨文化交流語境下語言學習的內在價值維度,而《新聞日語教程》一書對此有較為理想化的踐行。
從以上剖析可以看到,新時期高校新聞日語教學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內容的系統性命題,需要各相關主體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探究,而《新聞日語教程》一書則向我們展示了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優化改革路徑,這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結合當前高校新聞日語的具體教學情況,我們認為《新聞日語教程》一書至少給了我們以下幾點重要的教學啟發:一方面要從宏觀層面上理解和把握高校日語聽力這一重大命題,不能將聽力技能訓練過程簡單理解為技術性的環節,這是較為狹隘的認知與理解,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和多種能力的培養,聽力技能訓練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生從聽力文本中獲取的信息也應該是多樣化的,高校日語聽力訓練必須要充分尊重這一基本規律,這是推進學科教學改革、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客觀需要;另一方面,任何語言的學習都不能脫離特定的歷史背景與社會情景,語言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是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表達系統,高校日語專業教學要考慮到語言背后的歷史要素,及時補充相應的教學內容,而同時語言也是特定社會文化語境的真實反映,因此需要將語言學習放置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下,才能領略到語言的內在魅力,特別是語言的聽力教學更要突出和強調特定的社會語境這一核心命題。當然,在當前學科教學改革語境下,我們可以從《新聞日語教程》一書中梳理的有益經驗是多元化的,這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持續探究。
總而言之,新聞日語在新時期高校日語聽力訓練整體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培育學生綜合素養、鍛煉學生多種能力的重要途徑,優化新聞日語教學是當前高校日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命題,而唐麗燕老師的《新聞日語教程》一書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值得重視的有益探索。
(大連外國語大學2017級在讀博士生,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