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 宋盈瑩
航化飛機飛過稻田畫。圖/劉嘯飛
登上高聳入云的觀景長廊,在北大荒集團八五六農場萬畝稻田間矗立,只見10余臺大型收割機早已列隊出征,似如金戈鐵馬往來穿梭,鋼鐵洪流所到處顆粒歸倉……
倉廩實,天下安。又是一年“北大荒”豐收季,又見一年“中國糧食”壓滿倉。
得天獨厚的黑土地,孕育出了久負盛名的“北大荒”。82個農(牧)場有限公司、26個農(牧)場分公司;耕地4360多萬畝;糧食生產實現“17連豐”,連續10年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占黑龍江省全省調出量60%、全國的20%,可以滿足1.6億城鄉居民一年口糧供應。
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北大荒”考察,稱其為中國人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大作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援國家建設、維護邊疆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3年來,北大荒集團以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殷切囑托為動力,堅定不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扎實推進“農業領域的航母”建設,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
北大荒,地處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在這里,全年有6個月處在冬季狀態,最低溫度甚至達到-40℃。但在這里,卻有著世界三大稀有黑土地之一。“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說的就是北大荒優質的黑土資源。
1947年,按照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關于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培養干部,積累經驗,創造典型,示范農民”的重要指示,一批又一批榮復軍人來到北大荒,創建了寧安、趙光等第一批農場。后來,在王震將軍的率領下,先后有14萬復轉官兵來到“北大荒”。
據統計,在此之后,又有10萬大專院校畢業生、20萬支邊青年和54萬城市知識青年,以朝陽般的火和熱,投入到北大荒轟轟烈烈的開發建設行列中。
據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起初,北大荒年產糧只有0.048億斤。而隨著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1978年這里的糧食總產量就突破50億斤,1995年突破100億斤,2005年突破200億斤,2009年突破300億斤,2011年突破400億斤……
三代北大荒人創造了人間奇跡,并把這里建成了名副其實的“北大倉”,遠赴盛名的“黑龍江農墾”,并一舉使其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典范。
堪稱“典范”,是因為“北大荒”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資料載明:“北大荒”土地資源富集,人均占有資源多,耕地集中連片,適宜大型機械化作業。基礎設施完備,基本建成防洪、除澇、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體系,有效灌溉面積2452.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6%。建成生態高產標準農田2442.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6%。農業機械總動力1099.3萬千瓦,畝均占有農機動力0.25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99.6%。
不僅如此,“北大荒”還擁有用于航化作業的飛機100余架,航化作業面積2179.5萬畝。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2%,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居世界領先水平。
除此之外,多年以來,“北大荒”堅持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打造了米、面、油、肉、乳、薯、種等支柱產業,擁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9家,培育了“北大荒”“完達山”“九三”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其中“北大荒”品牌連續10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榜,穩居中國農業第一品牌。
盡管“北大荒”是國有農業經濟的骨干和代表,也是推進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但同時,它還存在產業結構不優、價值鏈條偏短、資源配置失當、企業各自為戰等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2015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為“北大荒”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據,掀起了新一輪黑龍江農墾體制改革熱潮。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度深入墾區考察調研,提出了要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為主線,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的明確要求,擘畫了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的宏偉藍圖。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近年來,“北大荒”完成了集行政體制轉型、國企改革和公司制改制、事業單位改革于一體的最為艱難的農墾體制改革,實現了北大荒的浴火重生。
具體而言,一是全面完成政府行政職能移交;二是全面完成社會職能改革;三是全面完成事業單位改革;四是全面完成涉改干部職工安置;五是全面完成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六是深化改革的各項標志性大事逐項落地。
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變革”意味著動蕩與不穩定,而對北大荒集團來說,則意味著新生與成長。
多年來,北大荒集團緊緊圍繞“三大一航母”戰略規劃,謀篇布局,積極推進“雙控一服務”“一體兩翼”“三庫一中心”落地,通過控成本、忙銷售、抓服務穩固一產,通過強科技、引資本拉動二三產業,通過搭建“綠色智慧廚房”營銷平臺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2021年6月22日,北大荒集團“北大荒”“九三”“完達山”“豐緣”“親民食品”五大品牌榮登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北大荒”品牌價值達1439.85億元,排名第49位。
“中國人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產能、有質量、有效益、有競爭力。”北大荒集團黨委對于當好這塊“壓艙石”,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耕地是糧食安全的命根子,是穩住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北大荒集團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三江平原灌區工程、農田水利等舉措,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做好大基地文章。
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荒”考察調研時指出,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如今,在“北大荒”廣袤的土地上,各種農業新技術、新武器層出不窮,為種好“中國糧食”提供了科技支撐。
“要堅持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大力推動農用物資統供、農產品統營和數字農服建設,構建新型雙層經營體制,形成具有產業布局合理、組織方式先進、資源利用高效、供給保障安全、綜合效益顯著等特征的農產品生產示范基地。”北大荒集團黨委全面推進“雙控一服務”模式落地開花,持續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服務功能,增強了科技落地能力,為農產品增產提質打下了堅實基礎。
開展土壤化驗,保護黑土地。圖/劉思琪
3年來,北大荒集團通過控制農業產業化的產前端、產后端、服務中端,進一步提高北大荒集團生產投入品議價權、產出品定價權和農產品的綜合產能,從而實現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的目標。
不僅如此,北大荒集團通過生產端和銷售端的緊密銜接,形成主導產業突出、技術裝備先進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并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生產經營新模式,實現了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三鏈協同”,進一步加快了企業化進程。
如今,在實現北大荒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農業領域航母的進程中,北大荒集團堅持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企業化經營,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力打造一流現代農業企業集團,北大荒人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習近平總書記為北大荒集團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