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摘要:新形勢下,影響高校安全的因素既包括傳統安全領域,也包括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因素。針對當下的復雜狀況,本文提出加強各部門的協調與組織管理、建立智慧校園安全管理綜合平臺、加強黨建思想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等策略,有效地維護高校校園的安全局面。
關鍵詞:高校;校園安全;安全事件
高校不僅要向學生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知識,還要擔負起維護在校大學生日常生活安全的職責。當前,高校的校園安全形勢較為嚴峻,大學生受到各種潛在風險因素的威脅和侵害,給學生、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不小的損失,這既包括傳統安全領域的因素,也包括在社會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出現的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因素。我們要摸清這些因素對校園安全的影響力度,并制定出適當的防控策略。
一、非傳統安全領域風險
(一)電信網絡犯罪風險
當前互聯網飛速發展,電信網絡的犯罪活動侵害著大學生的財產安全。大學生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經常利用網絡、第三方支付等進行購物、轉賬等經濟活動。不法分子往往利用釣魚網站、虛假信息、木馬病毒等手段,不僅令大學生蒙受經濟損失,還會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給大學生今后的生活造成隱患。
(二)不良思想侵害
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寬,反動思想、邪教思想也會利用互聯網向大學生傳播,部分學生便誤入歧途。因此,不同于傳統的認識,不良思想侵害也是危及校園安全的重要因素。
(三)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影響校園安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大學生處于青年時期,他們的心理還不成熟,情緒也較為不穩定,加之大學生活是學生逐漸社會化的重要環節,所以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是把潛在安全風險直接轉化為現實安全事件的導火線,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防控策略
(一)加強各部門的協調與組織管理
在思想方面,學校應該請公安、消防等部門來校園進行宣講活動,讓大學生時刻保持安全意識;學校也可以組織多種安全知識競賽,讓大學生獲得安全知識,提升安全意識。在技能方面,學校要針對各種突發事件制定出預案,并且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安全演練,特別是消防演練,這樣才能提高廣大學生的安全技能,遇到突發事件才能遇事不慌,將損失降到最小。
(二)建立智慧校園安全管理綜合平臺
我們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的有益成果,通過微信等媒介手段,建立智慧校園安全管理綜合平臺。這個綜合平臺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平臺要及時、準確地提供各類安全信息服務。對于學校而言,需要相關工作者認真把握一些主要的時間節點,比如新生入學前后、寒暑假前后以及各種法定節假日期間。這些時段人們思想較為松懈,外出活動增多,給各類治安案件和糾紛的發生創造了客觀條件,因此我們在此期間推送相關信息,使大家提高警惕,注意安全。而對于各種突發事件,按照“信息的黃金24小時”法則,我們一定要通過微信平臺在第一時間展示事態進展,穩定廣大師生的情緒,避免引起更大的恐慌。
其次,平臺在推送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上要符合大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所以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要根據大學生關心的問題,比如求學、戀愛、求職、旅游等內容,適時地結合熱點推送相關的安全信息,而且要結合真實發生的案例,讓大學生在處于類似環境時提高警惕。在形式上,我們要改變過去單純而枯燥的說理性語言,而是要增強敘事性,適當運用大學生喜愛的網絡語言,增加人文關懷,使他們具有心理認同感。安全教育是嚴肅的事情,但是我們也可以在教育的同時添加相應的圖片、視頻,乃至歌曲、短劇,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加強黨建思想工作
只有加強黨建工作,才能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抵御不良思想對學生的侵害。輔導員要向學生開展人文、科學知識教育有的研究者提出要通過適當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培養學生重視生命、關愛人生、敢于承擔安全責任的高度責任感,通過自我約束、自我教育,接受制度、法律的約束和規范,養成符合社會需要和發展趨勢的文化素養。
從形式上講,我們要以學生黨員的培養為抓手。學生群體內部個體之間的思想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思想先進,有的則暫時較為落后。具體來說,對于那些受到不良思想侵害的學生,我們要做到如下二步:第一步,輔導員要與受不良思想影響的學生交流,在宏觀上引導他們初步樹立進步的思想認識;第二步,我們要積極支持和鼓勵受教育的學生去解決自己面臨的一些困難,當他們能夠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就擁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有兩種辦法強化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我們要加大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教力度,各個輔導員都要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學校也要配備專門的心理老師。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較多來自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失敗,因此我們要著重進行挫折教育。其次,我們要借鑒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并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將其引入學生公寓。通過網格化的管理,將各個寢室連結起來,讓彼此缺少聯系的學生增加相互溝通的渠道,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網格化的組織形式也便于開展各類實踐、文體活動,創造出一個團結、開朗的生活氛圍,自然大大減少心理問題出現的幾率。
參考文獻
[1]雷亮,譚玉,孫小芬.高校基層黨組織在防控校園群體性事件中的路徑研究[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9).
[2]張靚,田穗.以高校黨建工作促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