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端


摘要:《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在借鑒西方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專業模塊、課程的內容設置以及教學模式等大都來源于西方商學院的做法,因此缺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和底蘊,缺失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同我國的國情社情民情相割裂。文章針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探索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彌補學生對我國傳統國學文化、社情民意了解的不足之處,以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思政
《人力資源管理》作為我校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的作用在于培養學生系統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與知識,并能結合案例和企業的實際情況靈活加以運用,使學生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為學生日后就業,從事企業中人力資源管理基層崗位(企業文員或人事助理)的工作奠定基礎。
下面,筆者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塊內容為例,談一談如何在各個章節中融入相應的思政內容:
下面,筆者以第一章《人力資源管理概論》中——人力資源的特點這節課的課程內容為例,探討如何將思政內容融入到一次具體的課程教學中。
首先本次課程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方面:知識目標,加深對人力資源的能動性、時效性和再生性的認識;能力目標,培養人力資源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中有效利用人力資源的特征;素質目標,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珍惜有效地學習時光,能夠養成終生學習的觀念。授課知識點中課程思政的融入:(1)人力資源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觀看鐘南山視頻,學習楷模英雄事跡。引導學生思考:從鐘南山院士身上我們能感受到哪些可貴的品質?從而引導學生總結出,從鐘南山院士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崇高的職業道德以及高尚的情操,積極服務社會,具備家國情懷,工匠精神。(2)人力資源的時效性,學習歷史故事:傷仲永企業人力資源不能長期儲而不用,否則就會荒廢、退化;同時企業人力資源具有勞動能力發揮的最佳時期,必須適時開發,及時利用。引導學生能夠意識到需要珍惜時光,將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投入到學習中,不負光陰。(3)人力資源的再生性,學習歷史故事: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要注重終生教育,加強后期培訓和開發,不斷提高人員德才水平。(4)通過人力資源的附著性、雙重性、社會性,引導學生養成慎獨修養,團隊協作精神。(5)課堂總結:學習完人力資源的特征后,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有哪些啟發?通過和學生一起誦讀我國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勸學》,鼓勵學生能夠不斷學習進取,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工作和學習。
在授課的過程中,其實可以將多種授課方法同時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比如項目化教學、分組討論、案例分析、頭腦風暴等等,讓學生可以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能夠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到學生的認知和行為過程中。
參考文獻
[1]李賽強.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靈魂[R]. 山東: 山東大學,2019.
[2] 賈俊花. 高職院?!叭肆Y源管理”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探索[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6.
[3]周卓華.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研究[J].商貿教育,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