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學院 王鴻杰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推進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如何積極探尋緊跟黨情、緊扣國情、緊貼教情的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有力破解政治意識淡化、黨的領導弱化、黨建工作虛化、責任落實軟化等寬松軟現象和政治不純、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深層次問題,進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越來越成為中小學校黨的建設領域的重要課題。與此同時,也是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高質量黨的建設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是中小學校黨的建設目標和成效在質的方面的規定性,反映的是中小學校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強弱,折射的是中小學校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到位與否。提高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的實質,是認識并遵循新時代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規律進而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過程,質量評估是其應有之義和關鍵環節。
新時代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就是在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組織路線的實踐過程中,依據系統的指標體系,采用科學的評估方法,對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的提高歷程、達成水平、影響作用等進行揭示、評判和鑒定的專業性教育管理活動。
新時代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具有自身的特定性,其意義不僅僅在于對符合既定標準的程度加以核查,更在于描述中小學校黨的建設進程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發現實際達到的發展狀態和水平,并評價其價值,以推動新時代中小學校黨的建設原則的有力施行、責任的有序履行和使命的有效踐行;就是要通過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不斷促進中小學校黨組織建設標準化、規范化,不斷提高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持續加強中小學校黨的全面領導,有力推行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既要尊重和遵循一般性教育評估的原則,更應體現中小學校黨的建設這一特定領域的特殊性。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的焦點主要不在測量,而在描述和闡明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提高中的事件,在于識別判斷出就不同人群和不同學校而言這些事件所具有的一系列意義。具體來說,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應遵循以下五個關鍵原則。
這是評估工作最首要的原則。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具有“導向、鑒定、診斷、調控和激勵”等重要功能,失去了真實性的評估也就從邏輯起點和根本上背離了這五項功能。為此,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的環境、條件和任務要盡可能接近現實,以便能實戰式了解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提高的真實舉措、真實表現和真實效果;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和反饋等要準確、客觀。
為此,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應當著力尋找以下問題的答案:這所學校黨的建設實際正在發生什么事情?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們實際正在做什么事情?實際的質量成就究竟如何?這些學校黨的建設的事情和活動,對書記、校長、干部、黨員、群眾以及其他相關人群有何意義?應當采取什么樣的行動,以使干部、黨員、師生對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有更加充分的理解,并使其行動與信念之間達到更好的和諧一致。
這是考察評估工作的專業化水準的重要標尺。系統的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將有利于實現評估主體與評估對象的價值認同、評估效果與評估預期的高度呼應。
為此,在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中,應著力關注“四個統一”:一是理念梳理與實踐印證的統一,旨在積極實現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理論的實踐化”與“實踐的理論化”的統籌兼顧和互動互贏;二是現狀分析與潛力預測的統一,旨在促進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提高有意識、有依據、有步驟地從“實然”狀態走向“應然”狀態;三是目標引領與問題導向的統一,旨在推動學校黨組織瞄著質量問題去、對著質量問題改,精確制導、精準發力,直到質量問題徹底解決為止;四是共性彰顯與個性尊重的統一,旨在重視總結提煉學校黨建質量提高中的創新經驗,從特殊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從感性到理性,不斷上升為規律性認識,使其能夠長久發揮作用。
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提高,有其獨立循環、內在規律和協同機制。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也是學校黨的建設長期積累的產物。為此,在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中,應當在聚焦學校黨的建設質量的前提下,協同考慮學校黨的建設的全面格局和整體運行。
而從技術層面來講,“協同性”還有一個重要體現,那就是要確保所有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因此,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過程,應是一所學校、社區、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等協商、溝通和互動的過程。
最好的反饋是能根據目標和標準,提供盡可能經過證實的、有幫助的、關聯到學校黨的建設意圖的證據,把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的結果與典范樣本、評分規則以及欲達到的標準進行比較,非常具體地、直接地揭示出清晰的、可利用的實際結果。
為此,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一定要注意在評估過程中給學校黨組織提供獲取和利用可了解自己表現的各種機會,從而能不斷地根據評估目的對自我表現進行自我對標和自我調整,逐步完善自己的表現。
可信賴的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對學校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來說是友好的且有幫助的。可信,不只是指統計上盡可能地無誤,而更多的是指相關評估數據是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們信任的、樂于負責的數據,要力求通過評估讓學校黨組織看到自身縱向發展的增量與品質,進而增強提高學校黨的建設質量的更大自覺與更強自信。
為此,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應著力關注四個主要影響因素——合理而有效的標準(先導性因素)、完善而適用的測量技術(保障性因素)、真實而精準的評估數據(基礎性因素)和訓練有素且公正的評判(決定性因素)。
評估標準是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理論框架的核心內容,直接關系著評估結論的質量。
鑒于對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綜合分析,依據“功能決定形式”的評估理念,借助“因素分析法”和“專家集體討論法”等指標系統構建方法,通過分析中小學校黨的建設的提高歷程、達成水平和影響作用三大領域14個維度的38項指標,并輔之以要點分析(133個)、方式配套(10余種),進而確定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的參考標準(表一),旨在服務于中小學校黨組織的“對標發展”和“評估改進”。

表一 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參考標準

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參考標準 (續表)
總體來看,本標準力求凸顯“行動性指標”“留白式處理”和“選擇性發展”三大特點。
一是“行動性指標”。
從本標準的評估指標可以看出,更關注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提高是怎么做的,在行為策略上有什么創意,是否有助于結果目標的達成。“行動性指標”避免了“結果性指標”過于籠統的問題,有助于中小學校黨組織發現質量提高問題、確定質量完善目標、形成質量深化策略,有助于增強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提高的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控性。
二是“留白式處理”。
本標準并沒有將中小學校黨的建設的所有內容一一羅列,而是在指標結構框架中給中小學校黨組織留出了一些自我定義的空間。此外,“評估要點”也沒有更多的數量限定,有利于評估主體(學校或上級黨委等)根據自己的實際,集體研究、會商確定,細化出可量化、可檢測的“觀測點”,創造性地編制出符合本學校、本地區的“操作標準”。
三是“選擇性發展”。
“參考標準”雖然給出了較為系統的評估領域、維度和指標內容,但并不意味著在所有方面都必須同步達到要求。中小學校黨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的基礎和潛力,選擇一個或幾個啟動點,以點帶面,以小成大,量力而行,逐步達成,而無須全線出擊。這種方式既有利于中小學校形成自己的黨建特色,也有利于黨的建設質量的漸進式發展。
可以說,“選擇性發展”關注的是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的過程性和復雜性,是一種更為實際的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和黨的建設質量發展理念。
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是一種教育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構成要素是“公正、誠信、求實”的評估責任觀、“以人為本,以校為本,推動發展”的評估本質觀和“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評估價值觀。最核心的,應當是回到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一基本問題上。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的最高層次是走向文化自覺——人人能夠認同“以評促建”的觀念,處處可以感知“評建結合”的氣息、事事能夠體現“重在建設”的信念、時時可以領略“聚焦質量”的氛圍,這將是一個逐步形成真正的可持續評估、常態化評估、制度化評估的過程,任重而道遠!

中小學校黨的建設質量評估參考標準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