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樂霞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7)
為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2019年4月,教育部先后發布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教職成〔2019〕6號)[1]和《關于做好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9〕36號)文件[2],啟動了1+X證書制度的試點工作,對證書融入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改革做了明確的指導意見。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作為首批試點院校之一,在軟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兩個專業開展了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試點工作,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探索實施課證融通。本文根據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的實踐經驗,展示了將職業技術等級證書內容融入課程改革實踐的思路和方法,為打造適合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體系提供參考。
在1+X證書制度實施前,軟件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與Web前端開發相關的課程:《Web編程基礎》《Javascript程序設計》或《Javascript腳本設計》《PHP程序設計》,難以有效融合1+X證書,具體分析如下:
1.原課程體系中前端開發方向課程數量少,證書相關專業技能少。軟件技術專業以.net方向人才培養為主,兼顧軟件測試和VR方向人才的培養,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以Java軟件開發和移動應用開發人才培養為主,Web前端開發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不作為核心課程,開設為基礎課和選修課。課程內容只涉及初級證書內容,學習深度都偏淺顯,學生獲取中級和高級證書難度大。
2.課程設置、安排不連貫,不利于1+X證書的教學活動開展。初級證書涉及的三門課程分布在1~5不同學期里,存在課程設置前后銜接不緊湊,導致知識結構割裂、知識內容碎片化的問題;課程的課時數、課程標準也不一致,和課程體系中的其他課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教學內容重復現象,教學、培訓效果難以達到要求。
3.教學內容滯后,與產業脫節,無法適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Web前端開發工程師對個人的知識、技能儲備量都有較高的要求,需要隨時更新不斷學習以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原課程體系相關課程標準未能及時跟進產業發展新技術、新規范,無法反映當前發展的需求變化。同時,課程實施過程中,理論和實踐教學仍是一分為二的狀態,學生學完課程后,不能很好地學以致用,很難滿足不斷變革的企業發展需求。
因此,必須解決專業課程教學和X證書的有機融合,教學標準與X職業技能等級的對應,以及課程教學的統籌安排等問題,才能實現真正的“1+X”證書制度的實現。
2019年3月工業信息化教育與考試中心編寫并發布了《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該標準客觀反映了現階段軟件開發和互聯網行業技術發展水平及其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明確了具有Web前端開發專業職業技能人員的工作領域、工作任務、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
從2019級開始,兩個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了Web前端開發方向的職業崗位培養計劃,通過對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職業素養要求、職業能力標準與知識要求、考核方式等相關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與企業、行業專家共同研討,對專業的職業發展面向、崗位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培養目標等內容進行了科學定位,重構人才培養方案,使1+X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內容設置有據可依。
《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剖析每個等級對應在不同工作領域中的工作任務,根據企業調研和招聘網站的信息統計,兼顧輔修專業、競賽項目、綜合能力測評、職業培訓的各類要求,總結出Web前端開發的四個主要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對應標準各等級中的核心技能點:
1.靜態網頁開發及美化,工作職責:按需求撰寫UI設計稿,并完成前端頁面及交互效果;根據用戶需求、項目應用特征、產品設計圖完成web靜態頁面內容和布局的構建;與開發工程師協作,完成數據交互、信息展現,對應的1+X標準核心技能點:HTML5/CSS3/Javascript/Jquery,增加界面設計和圖形處理技能點。
2.動態網站搭建與開發,工作職責:根據用戶需求、項目應用特征,設計關系型數據庫,并擁有一定的數據庫管理能力;實現Web前后端數據交互,具備動態網頁規劃設計、開發、調試、維護等能力;解決主流瀏覽器的兼容性問題,頁面制作符合seo規范,對應的1+X標準核心技能點:MYSQL/PHP/Laravel/RESTful API/Ajax json。
3.移動Web應用開發,工作職責: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移動端、Web端、微信小程序的開發;配合服務端開發工程師完成系統整體開發、調試等工作;負責與服務端完成接口聯調;正確理解需求,根據需求提供頁面合理化設計,并獨立完成代碼編寫并自測,對應的1+X標準核心技能點:Bootstrap/Jquery Mobile,增加微信小程序技能點。
4.前端架構設計與應用,工作職責:根據項目需求以及頁面設計,搭建產品前端架構,規范前端代碼;跟蹤前端技術發展方向,研究和掌握最新前端開發技術,并能實際運用到項目中;參與前端編碼技術規范制定、文檔撰寫及開發流程的優化;對項目架構進行更新和維護;優化產品用戶體驗和前端性能問題;對應的1+X標準核心技能點:ES6/Node.js/Vue.js/性能優化/自動化工具,增加混合式APP、項目測試等技能點。
細化各技能點和知識點,按照1+X標準的要求進行動態調整,建立Web前端開發崗位能力模型表,注重知識技能前后銜接的緊湊性和連貫性,將技能模塊化重組構建Web前端開發方向課程體系(表1)。通過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限選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3個教學環節的布局,按職業能力高低分層分級,堅持理論與實踐并舉,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強化職業技能訓練,有效滿足職業證書考試和未來工作崗位的需求。

表1 Web前端開發方向課程體系
考慮到本校信息技術與智能交通專業群眾不同專業教學需求的共性,將靜態網頁設計模塊獨立成兩門課程《Web編程基礎》和《Javascript程序設計》,定位為專業群的公共專業基礎課,其他專業學生也可通過考取初級證書,拓展職業崗位能力。
以1+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指導,重新制定Web前端開發方向課程體系的課程標準,實現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對接,具體做法如下:
1.依據 Web前端開發崗位能力模型表,對照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高級)的技能要求和知識要求,統計知識技能點占比,制定各課程的授課課時,例如初級標準的三門課程:《Web編程基礎》課程課時分配48學時,涉及的1+X證書技能點占比9%;《JavaScript程序設計》課程課時分配72學時,涉及的1+X證書技能點占比13%。
2.引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定位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內容。將職業等級標準中的職業技能要求作為教學目標中的專業能力目標、方法能力目標,職業素養要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思政元素作為社會能力目標,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整合。為達到學習效果,符合崗位能力直接需求,逐層細化Web前端開發崗位能力模型表中的目標,確定標準的范圍、學習內容,實現課程知識點與技能考核點相互融入。
以《Javascript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該課程劃分為三大教學模塊:1.JavaScript基礎(28學時);2.JavaScript與頁面的交互(24學時);3.使用Jquery(20學時),各模塊分別有3個小模塊,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產出(評價標準)、測評方法、建議的理論和實踐課時等課程標準內容。學習產出即課程模塊學習結束后學生所具備的技術能力,例如“Javascript介紹與入門”模塊的學習產出描述為:1.Javascript的基本概況等常識通過線上測試系統進行知識評測,通過60%即為合格;2.至少安裝、配置成功一種開發工具,即為合格;3.創建一個靜態網頁,添加JavaScript,能夠在瀏覽器上運行即為合格;4.運行程序,能成功打開瀏覽器(比如Chrome)查看控制臺結果即為合格。它緊扣職業技能等級技能點,通過培養學生Javascript編程的應用能力,掌握解決靜態網頁交互等實際問題的基本知識,同時將代碼調試與bug修正貫穿在每個小模塊教學內容中。
由于課程體系基于1+X職業技能標準,各課程的課程標準之間銜接緊密,具有技術鋪墊,保證了教學內容的整體性。借鑒1+X職業技能標準修訂和完善課程標準,及時跟進最新的技能、知識,形成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提高職教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職業能力、就業能力的提升。
1+X證書試點,是促進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提高復合型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途徑,用課證融通的理念修訂、完善1+X證書試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構Web前端開發課程體系等多方面的創新,有利于將證書內容、標準、方法融入高職教育,促進“三教”改革,實現職業教育要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為培養互聯網+時代的Web前端開發人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