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翠萍 張笑媚
(1.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荔景中學 廣東廣州 510000;2.廣州市增城區荔城街第三中學 廣東廣州 510000)
明辨真偽善惡,看清是非黑白,是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不僅僅是書本中生硬的知識,而是情感價值態度的塑造,更是生活中點滴事物的映射。道德與法治課借助思維導圖引導觸發學生學科情感的認知、動情撥動思維琴弦,深刻認識世界,以思維訓練和構建的過程促進學生正向行為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科認知與情感、思維的共振中,塑造出良好思維品質和提升自身學科核心素養[3]。
情思教育非常注重思維在大腦中的認知和訓練,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訓練思維的有效形式,它是通過將抽象思維中的知識體系進行記錄的過程,能夠巧妙地將抽象思維中錯綜復雜的隸屬關系,通過靈活運用不同元素得以表達。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學科知識體系較為龐雜,而且專業術語記憶難度較大,通過引導學生自己構建思維導圖,既能有效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深度,又能通過對零散知識的整合分析,實現知識全方位多層次的深化理解。
思維導圖的結構原理與神經細胞的延伸形態高度相似,因此,面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體系的復雜性、專業術語記憶難度較大等的特點,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夠使知識點更加容易被學生理解和吸收,將瑣碎分散的知識點,通過思維導圖進行整合串聯,形成內容豐富、結構豐滿的知識結構圖。創新以夯實知識結構為基礎,知識在記憶鞏固的過程中,才能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各具特色的思維導圖,能夠將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挖掘得淋漓盡致。道德與法治課是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不同的社會生活情景經驗下,對知識的了解和體驗也會不同。思維導圖沒有固定的模板,情思教育的“行教正行”,旨在教師通過科學思維導圖構建的親身指導,幫助學生根據學生自身條件,自行構建并完善個性化思維導圖,在構建過程中獲得新的思想,后期還可以通過知識交流,在個性中尋求共性,在探討中獲得啟發。
思維導圖雖然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缺乏科學的指導,它依舊難以呈現我們預期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完整與準確,是我們必須堅持的重點,知識點的缺失必然會導致邏輯思維的阻滯,將零散瑣碎的知識點通過之間的邏輯思維關系,串聯成完整的整體。同時,我們還必須深刻地認識到,思維導圖的編制是我們對知識深化理解、強化認識的重要途徑,而不是用來展示的作品,簡潔實用是我們要始終貫徹的原則。
對于在道德與法治課教育中運用思維導圖的重要意義的認識程度,將直接決定思維導圖在學校推廣的難易程度。學校作為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者及完善者,必須率先對思維導圖的教育意義產生深刻的認識,在促進教師轉變教育觀念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促進教學基礎設施的完善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思維導圖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學生接觸之初以及思維導圖固有的難度,會使部分學生產生一定的畏難心理,此時一定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維導圖的魅力,教師通過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活動情景,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思考而非被動接受。在學習八年級上冊“走進社會生活”這一單元后,學生在知識學習形成理性記憶后,通過構建思維導圖的知識框架(如圖1),將整個單元知識架構梳理呈現,非常生動有趣,以情啟思,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有學生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對于知識學習的積極作用,我們才能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圖1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主動傳授始終是教學手段的主流,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節約教學時間,將知識化繁為簡,條理梳理清晰以后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將導致學生逐步養成怠于思考的懶散習慣。因此,通過教師親身引導學生自己構建思維導圖,借此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維導圖的魅力非常有必要。例如:在講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八課“生命可以永恒嗎”時,教師為了更好地將知識點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呈現出來,在授課最后,將自己講解的授課思路用靈活簡易的思維導圖構建起來,易于被學生吸收和理解,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自身學習者的角度重新構建思維導圖,將所學知識網絡化、系統化[4]。導圖如下(圖2):

圖2
思維導圖作為新興的教學手段,教師自身能力與教學需要難以匹配,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教學結果,難免存在偏差。教師必須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積極進取并不斷鉆研,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教學結果的呈現,提供技術上的保障。
及時的課后復習與定期的總結復習始終是教學實踐中的重點和難點,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就是克服大腦遺忘周期的有力武器,將思維導圖的構建與知識點的整理回顧有機結合在一起,能夠大大提升復習的效率。例如: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在中考專題復習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習充分調動所學知識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和脈絡,教師建立了九年級國情板塊的“中國夢”“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知識關系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如下(圖3):

圖3
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興趣有效激發出來,相繼建構出知識復習的思維導圖,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的思維是學生學科學習思維的導向,教師通過直觀的思維導圖觸動學生大腦思維的記憶和思考,知識在腦海內化后用思維導圖形式外化于行,這無疑是學生“情—思—行”三者協調運作,共同發力的有效結果,同時也印證了情思教育“行教正行”利用思維導圖[5],在“思維—行為”信息傳遞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過程,不是單純地硬性說教,而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借助思維導圖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巧妙地將抽象思維中錯綜復雜的隸屬關系,通過靈活運用不同元素將繁復的知識點清晰地呈現出來,既能有效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深度,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情思教育的“行教正行”合理借助課堂知識情景用別樣方式,通過思維的力量和學習動力的行為表現,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所學知識的認知和情感產生共鳴,使學生學科的理性思維、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等的核心素養落到實處,最終更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