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醫院婦科,湖北襄陽441800
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術后并發癥也在不斷增加。剖宮產后子宮切口瘢痕憩室屬于最常見并發癥。當患者出現子宮切口瘢痕憩室后,會出現經期延長、腹痛、經量增多等癥狀,嚴重時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孕、子宮切口瘢痕憩室處妊娠等不良事件,對患者的生育、健康均產生嚴重影響[1-3]。以往,臨床在子宮切口瘢痕憩室治療中,主要針對有臨床癥狀的患者采用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復發率較高,故需要采用有效的手術治療措施,提升治療效果[4-5]。該研究隨機選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該院收治的50例子宮切口瘢痕憩室患者,針對子宮切口瘢痕憩室采用婦科微創手術治療的有效性觀察,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子宮切口瘢痕憩室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病例,以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案作為分組依據,將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年齡26~39歲,平均(32.57±3.37)歲;孕次1~3次,平均(2.01±0.25)次;距末次剖宮產1~4年,平均(2.64±0.45)年;憩室深度7~15 mm,平均(11.52±2.15)mm。觀察組:年齡25~40歲,平均(33.15±3.58)歲;孕次1~3次,平均(2.00±0.22)次;距末次剖宮產1~5年,平均(2.72±0.44)年;憩室深度6~15 mm,平均(11.67±2.10)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有過剖宮產史,且經超聲與宮腔鏡檢查,確診為子宮切口瘢痕憩室者;②保守治療無效者;③有手術指征者;④有完整的臨床資料者。
排除標準:①其他疾病引起的子宮異常出血者;②卵巢囊腫、子宮肌瘤等子宮疾病者;③手術禁忌證者;④臨床資料不全者。
明確病情后,兩組均在經期結束1周開展手術。對照組行陰式憩室修補術治療,腰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手術區做消毒、鋪巾,沿著膀胱腹股溝,橫行切開陰道黏膜,應用陰道拉鉤,充分暴露宮頸,在陰道、宮頸的交界處,將生理鹽水注入。逐層分離陰道與宮頸間隙,進入到子宮下段,明確剖宮產切口位置,用探針,定位并切除憩室點,最后做止血處理,連續縫合子宮肌層,之后放置引流管,關閉腹腔,連續鎖邊縫合陰道壁。觀察組用宮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全麻,做10 mm縱切口于臍部,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保持在13~15 mmHg,置入腹腔鏡。于麥氏點、反麥氏點、臍下水平左邊5 cm處分別作一操作孔。置入宮腔鏡于宮頸內,探查盆腹腔情況,重點觀察子宮的下段切口凹陷處。病灶充分暴露,定位瘢痕憩室,將宮腔鏡取出。在腹腔鏡的引導下,將瘢痕憩室的邊緣用探針頂出,再將瘢痕憩室菲薄處的黏膜皺臂提起,并將其剪除,止血采用電凝處理。宮腔鏡下確認子宮切口的憩室,待其完全被修復后,再將腹腔鏡取出,橫向依次縫合子宮肌層,并將其做內翻式縫合,反折膀胱,沖洗盆腹腔,置入引流管,并將盆腹腔關閉。
兩組患者,術后均行常規抗生素治療,同時配合營養干預,術后1~2 d將引流管拔出。
對比手術觀察指標、臨床療效。
臨床療效判定:子宮切口沒有明顯的液性暗區為顯效;子宮切口出現<3 mm的液性暗區顯有效;以上指標均沒有達標為無效[6-8]。臨床療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而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觀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觀察指標比較(±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d)住院時間(d)觀察組(n=25)對照組(n=25)t值P值102.1±22.5 60.65±19.2 7.007<0.05 76.8±14.5 88.1±20.1 2.280<0.05 2.2±1.0 3.2±1.3 3.049<0.05 6.3±2.0 8.3±2.4 3.201<0.05
觀察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20例、4例、1例,臨床療效為96%;對照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13例、4例、8例,臨床療效為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78,P<0.05)。
現在二胎政策放開,多次剖宮產手術增加,故而使臨床上子宮切口部位的憩室發病率也在隨之增加[9]。研究表明,子宮切口瘢痕憩室屬于剖宮產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還會引發大出血、不孕等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生命安全產生極大的影響[10]。子宮切口瘢痕憩室是剖宮產后傷口愈合不良所致。由于子宮切口瘢痕憩室多數與宮腔相通,憩室內有功能性內膜的出現,但因憩室流出形成梗阻,流出的血進入憩室底部內膜形成經血,使其無法流出,經血積存后,會出現于憩室底部,引起血管炎性增生,從而引發陰道出血淋流不盡、小腹墜脹,還會導致精子進入宮腔時受阻,引發繼發性不孕[11]。此外,憩室底部的肌層較為薄弱,易出現瘢痕妊娠,孕晚期時,會因肌層的薄弱而缺少彈性,導致子宮破裂,或是出現植入性產后大出血,對生殖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對于子宮切口瘢痕憩室來講,盡早開展有效的治療措施非常重要。
隨著微創技術的進步,臨床在子宮切口瘢痕憩室治療時,采用婦科微創手術治療,取得顯著效果。其中陰式憩室修補術,其在陰道內操作,不會對腹部臟器產生影響,且具有無瘢痕殘留的優點,手術創傷小,隱蔽性較強,操作簡單,能在短時間內結束手術。但此術式,對患者的陰道條件要求較高,術后易出現應激反應,如盆腔粘連、子宮粘連等,盆腔感染率較高,預后效果較差。宮腹腔鏡聯合手術雖手術時間較長,但術中出血量小,可提升手術視野,減輕對腹腔臟器的損傷,并發癥少,可有效縮短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該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而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該次研究所取得的治療效果96%,與王京燕等[12]研究中的實驗組治療效果97.78%相近。由此說明宮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方案其綜合了陰式憩室手術、宮腔鏡電切術兩種手術的優點,在開展全面檢查盆腔、腹腔、宮腔情況的基礎上,可以更加準確地將子宮瘢痕憩室切除。雖宮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效果顯著,但此手術操作較為復雜,手術時間長,且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費用昂貴,故于臨床治療中,可結合患者病情,針對性選擇手術治療。
綜上所述,子宮切口瘢痕憩室采用宮腹腔鏡手術聯合治療,療效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