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培
廣東省河源市中醫院內科,廣東河源517000
距骨骨軟骨損傷屬于臨床踝關節發生骨折或運動損傷后常見并發癥,由于軟骨修復與再生難度系數較大,選擇保守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往往并不理想[1]。因此目前臨床針對該病多采取手術治療方式,主要包括微骨折技術、軟骨細胞培養移植以及自體或同種異體骨軟骨移植等[2]。臨床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以及手術治療方案相關知識的認可,再加上病變引起的疼痛,尤其是病情較為嚴重的HeppleⅥ-Ⅴ型患者,往往容易于術前產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不利于手術預后[3]。該研究將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模式與常規護理分別實施于該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間行自體骨軟骨移植手術治療的58例HeppleⅥ-Ⅴ型距骨骨損傷患者中,深入探討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58例HeppleⅥ-Ⅴ型距骨骨損傷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所有患者均使用自體骨軟骨進行治療。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n=29)。A組男女比例15∶14;年齡18~75歲,平均(46.51±3.42)歲。B組男女比例16∶13;年齡19~74歲,平均(46.47±3.48)歲。以上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4]:患者均符合HeppleⅥ-Ⅴ型距骨骨損傷臨床診斷標準;經過CT、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知曉認可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5]:患者距骨骨損傷屬于HeppleⅠ-Ⅲ型;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存在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者。
A組:術前護士常規開展健康教育,術后切口及踝關節支具使用護理:①軟骨提供、接受區部位切口借助無菌棉墊、繃帶實施加壓包扎,用并將踝關節支具固定于軟骨損傷接受區;②術后密切觀察切口滲血情況,若出現滲血應借助記號筆沿血跡邊緣進行標記,若在較短時間內發現血跡邊界大范圍擴張,應及時告知醫師并做好相應處理。
B組:①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針對患者術前存在的緊張、恐懼、焦慮等不同心理開展相應心理疏導方案,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講解手術具體方案及注意事項,并適當給予關心與心理支持。②專科護理:術前1~2 d為患者開展功能鍛煉(主要包括踝泵運動、直腿抬高、股四頭肌等長等)指導并督促其多做練習,對術后早期康復發揮有利影響。根據患者實際身高為其開展助步器正確使用方法的指導,并于術前1 d按照患肢大小選擇相應的踝關節支具,指導患者進行行走訓練,為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做好準備。③體位與病情觀察:術后采用特制石膏墊枕及薄型海綿墊使患肢抬高30°~40°,膝關節屈曲15°~20°;責任護士對患側肢體的皮膚感覺、溫度、顏色、活動度以及肢體末梢毛細血管充盈情況實施密切觀察,若存在異常情況(如蒼白、發紺及刺痛等)需要及時報告醫師展開相應處理。④疼痛護理:術后1~2 d內,護士遵醫囑予環氧合酶-2特異性抑制劑實施鎮痛(1次/12 h),并針對疼痛主訴進行客觀且準確地評估;通過播放舒緩音樂或交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⑤預防并發癥:圍術期囑患者多飲水,多選擇粗纖維食物,忌食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并戒煙;引導患者主動開展關節、肌肉活動、鼓勵早期下床進行活動、增加翻身頻次等結合患者年齡、既往病史、現病史及用藥史等一般資料,針對靜脈血栓高風險患者采用穿戴抗血栓彈力襪等物理預防措施以及注入低分子肝素抗凝等藥物預防措施。⑥康復訓練:護士遵循主動、被動活動相結合的原則,并結合患者個體差異進行康復計劃制定,指導患者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展關節活動、肌力練習以及行走練習等;并于距骨手術部位為患者穿戴踝關節行走支具。
①視覺模擬疼痛量表(VAS)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其中0分為無痛感,10分為劇痛難忍、影響睡眠[6];②美國足踝外科協會(AOFAS)踝與后足評分:評估患者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90分為優,75~89分為良,50~74分為可,<50分為差[7];③國際膝關節主觀功能評價表(IKDC)評估干預前后患者膝關節功能[8];②運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實施評分,主要包括軀體功能、健康狀況及社會功能等方面內容,總分100分,分值越大表示生活質量越佳[9];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85分很滿意、60~84分基本滿意、<60分不滿意。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干預前各項疼痛及功能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干預后B組VAS、AOFAS踝與后足以及IKDC評分均顯著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及關節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疼痛及關節功能改善情況對比[(±s),分]
組別VA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AOFAS踝與后足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IKDC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A組(n=29)B組(n=29)t值P值7.16±1.05 7.18±1.03 0.073>0.05 4.54±1.31 2.13±0.68 8.793<0.05 68.95±4.26 69.02±4.37 0.062>0.05 80.27±6.43 93.05±4.06 9.050<0.05 87.79±4.21 87.82±4.36 0.027>0.05 91.27±5.48 97.85±1.03 6.355<0.05
兩組干預前SF-36各項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干預后B組患者軀體功能、健康狀況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軀體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健康狀況干預前 干預后社會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A組(n=29)B組(n=29)t值P值52.97±4.31 53.12±4.26 0.133>0.05 71.54±4.59 80.93±5.62 6.969<0.05 57.43±4.23 57.32±4.11 0.100>0.05 69.48±4.09 76.25±5.12 5.563<0.05 57.95±4.21 58.02±4.37 0.062>0.05 70.27±4.48 79.85±5.63 7.170<0.05
B組護理滿意度為93.10%,與A組72.41%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對比
運動過程中動作不當導致的踝關節受創或步態異常引起的反復微創傷是造成距骨骨損傷的主要原因,而距骨骨損傷又會引起踝關節疼痛,且對足部行走功能造成較大影響,因此需要開展手術治療[10]。既往實施的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中,往往容易忽略患者心理變化,未能及時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導致患者情緒呈負面化,從而消極對待治療,進而導致手術、護理及康復訓練等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因此臨床開始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圍術期綜合護理干預模式。
深靜脈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屬于骨科住院患者常見并發癥,同時其也是造成患者在醫院內發生非預期死亡的一項重要原因[11]。膝關節呈功能位狀態有利于靜脈回流、緩解手術部位腫脹癥狀,在深靜脈血栓方面起到良好預防作用;術后足趾進行被動及主動活動能夠促使患者下肢末梢靜脈血液回流增加,從而減輕局部腫脹;肢體使用支具進行固定后指導患者開展肌肉等長收縮鍛煉,能夠有效避免肌肉出現萎縮、肌腱發生粘連。術后疼痛除手術創傷因素外,還與患肢肌筋膜緊張、術后切口加壓包扎、局部腫脹以及骨膜刺激等因素有關。這一癥狀不僅會對交感神經形成刺激,造成血管及肌肉發生收縮,延緩切口愈合;還容易對患者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增加護理實施難度。居貞瑾等人[11]報告中指出,圍術期通過系統、全面且有效的護理措施以及規范化康復訓練指導,可有效降低距骨骨損傷患者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等并發癥發生率,減輕術后疼痛,降低心理負擔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該文結果顯示,B組患者干預后VAS評分(2.13±0.68)分顯著低于A組,分析原因為疼痛干預措施中護士通過合理應用鎮痛藥物、轉移注意力與定期準確疼痛評估等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降低VAS評分。B組經干預后患者AOFAS踝與后足評分(93.05±4.06)分及IKDC評分(97.85±1.03)分也明顯高于A組,說明護理人員積極術前開展功能鍛煉以及助步器使用方法指導,術后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能夠促使其肢體關節功能有效恢復。另外,B組軀體功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93.10%)均優于A組(72.41%),原因可能為護理人員通過針對不同患者采取相應心理干預措施,與其建立友好護患關系,能夠有效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確保其能夠保持最佳心理狀態接受并配合手術、治療、護理以及康復訓練各項工作,促使臨床療效提升,有助于患者機體快速恢復,改善其生活質量,從而提升護理滿意情況。劉紅娟等[12]學者也指出,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0.87±0.56)分、AOFAS評分為(96.16±2.07)分,顯著優于對照組(1.39±0.49)分、(81.00±3.57)分,與該文結果相似。上述結論進一步證實圍術期綜合護理模式運用于HeppleⅥ-Ⅴ型距骨骨損傷患者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不過該研究也存在的不足之處(如研究樣本數量少、數據分析不足等),故今后臨床可進一步擴大研究樣本納入數量,拓展資料及數據分析以更加深入解析距骨骨損傷患者開展圍術期綜合護理模式的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自體骨軟骨材料移植治療的HeppleⅥ-Ⅴ型距骨骨損傷患者選擇圍術期綜合護理模式實施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疼痛評分,顯著改善踝關節及膝關節功能,從而促使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有利于護理滿意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