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鑫 陳建生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在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上的需求逐漸提升,并開始重視室內空間的環境。現今的室內空間承載了一定的場域氣息和精神價值,但總體而言還停留在物質、表皮的層面,缺少精神內涵。因此,在快節奏、高壓的社會環境中,提升室內空間的精神價值和場所精神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空間價值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場所精神為視角,以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為例來詮釋場所精神在室內空間中的體現。
關鍵詞:場所精神;精神層面;空間價值;環境
空間屬于抽象范疇,是指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存在形式。室內空間則是指需要通過界面的圍合、界面的裝飾以及物質的填充才能得到體現的空間形式。對于當今迅速發展的社會而言,人們處于快節奏且高壓的社會環境下,應更加關注室內空間內在的抽象關系。室內空間的設計不僅需要考慮到物質的裝飾,也需要更加注重人們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感受,因此,空間內部的場所精神和空間價值顯得尤為重要。
一、室內空間中場所精神的內涵
場所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社會空間。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所影響,場所精神的營造不僅僅是關乎某個空間的物理環境,也包括了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聯系。場所精神的營造與傳統意義上的語言傳達方式有所不同,其主要通過室內空間的邏輯秩序和空間的敘事性來傳達某個空間的價值。但傳統意義上的室內空間大多是運用單一的界面裝飾、表皮裝飾和造型處理,營造某個主題性空間,從而導致室內空間因為過度的繁飾而失去空間的精神內涵。
室內空間的本質其實是物質空間的一種存在形式,需要通過物質作為媒介進行填充。例如營造室內空間首先需要利用隔墻進行空間整體的布局,劃分出基本的功能分區;其次是通過墻面、頂面、地面三大界面的裝飾,考慮材質的屬性、特性進行合理的搭配產生空間的層次感和比例感;再次要考慮陳設軟裝、燈光、色彩的處理。如果只是利用其中某一專項進行空間的裝飾,只會讓室內空間顯得枯燥無趣,缺少內涵。我們處在一個室內空間中,其實就是與空間產生了聯系,它本質上是我們在潛意識中映射出來的對世界的看法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設計是如此,空間也是如此。一個具有場所精神的室內空間,會通過秩序美、韻律美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并且會順應人們對美的追求,豐富人們的精神內涵和審美觀念。
二、場所精神在室內空間中的體現
我國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建筑.園林.城市規劃卷》把室內設計定義為:“室內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平面設計和空間組織、維護結構內表皮(墻面、地面、頂棚、門和窗等)的處理,自然光和照明的運用以及室內家具、燈具、陳設的選型和布置,此外還有植物、擺設和用具等的配置。”在室內空間的設計中,室內結構表皮也可稱為視覺語言。
室內空間的視覺語言其實就是空間內部的所有物質條件,場所精神需要通過視覺語言的編排和組織營造。因此,要營造具有場所精神的室內空間,就要將空間布局、界面裝飾、材質、色彩、燈光、外部環境這些視覺要素進行合理的整合,從而產生室內空間的層次感和比例感。也就是說,要將室內空間各界面的表皮結構與陳設搭配、燈光、材質、色彩等可視化的視覺因素進行配置組合,進而呈現出一定的氛圍和關系。
(一)空間的布局
布局,是構成室內空間秩序感和空間感的前提條件。合理的空間劃分不僅可以將室內空間的利用率最大化,而且還能提升整個空間維度,將空間的優勢最大化,將空間的缺陷最小化。空間的布局形式手法主要可以分為流動空間、凝固空間、環島空間、開放空間、半開放空間,每一種空間傳達的空間場域都有差異。
其中有兩種空間較能體現空間精神內涵,分別是流動空間和凝固空間。1929年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德國館(如圖1),是典型的流動空間。該館墻體對空間的劃分和位置的界定非常自由,墻與墻體雖然是獨立的存在但是卻有著方向上的一致性,從而產生空間的聯系,使空間整體渾然一氣;墻體以L I T的形式墻互相穿插,形成了空間的流動性,使空間具有一種流動和運動的態勢(如圖2)。從平面上不難看出大部分小空間之間是通過對角形式連接的,這種視覺上的延展性自然會給人一種流動感,而該建筑作為展覽空間恰好需要動線的流動性。因此,空間呈現出動靜結合、開放包容的空間價值,傳達了空間的精神內涵。
另一種空間是凝固空間,又可以稱為古典空間,這種空間的主要平面特征呈現出較為單一、對稱、封閉、凝固的態勢,置身于此類空間能產生較強烈的心理感受。例如位于希臘雅典衛城的帕特農神廟(如圖3)以及位于北京中軸線的北京故宮(如圖4)。這兩座世界著名建筑不管是在建筑總體的規劃布局還是在室內空間的形態上,都傳達著非常莊嚴、神圣的空間氣場。因為帕特農神廟和北京故宮建筑具有相似的特征:建筑外立面嚴格按照中軸線進行分布;整體單體建筑以四平八穩的矩形框架而立;內部空間的規劃布局呼應建筑外立面,呈現單一、對稱的布局形式。以至于人處在這種大體量、高層高、封閉凝固的空間中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壓迫,感受到權威、理性、征服的空間場所精神。
(二)界面裝飾
室內空間主要通過界面的圍合產生,由墻面、頂面、地面這三個界面組成。界面的圍合往往是一個室內空間形成的基礎,室內空間必須要滿足使用者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求。生理需要是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的需求;安全需要是指生活的穩定、勞動安全、人身安全;社交需要指的是歸屬和愛的需要,包括家庭、朋友、同事的關懷與愛護。界面裝飾作為組成室內裝飾必不可少的因素和前提條件,會間接影響使用者的體驗感。
界面裝飾可以分為平面填充和立體填充。平面和立面的填充包括圖案的填充和圖形的填充兩種,圖案是指某一個圖形的編排與組織,具有秩序感和規律感,圖形則更加隨意、自如、靈動。兩種界面裝飾所傳達的視覺體驗略有差異,也適用于不同的空間類型。
圖案和圖形主要用于對室內空間的界面進行裝飾,包括墻體界面、頂面界面,并且兩者所呈現出的裝飾效果各不相同。圖案填充(如圖5)主要利用編排陣列的規律對圖案進行組合,形成具有很強的編織性和肌理感特征的整體風格,其組織的方式可以無限復制延伸,其特點是視覺沖擊力強,具有莊重感和力量感。而圖形(如圖6)相對于圖案而言,雖然也有一定的組織規律,但是總體上呈現出自由、靈動輕松的感覺,主要以單體造型的形式存在,沒有圖案的絕對對稱或者絕對的統一性,肌理感和秩序感也會相對減弱,其特點則是視覺感受較弱、輕盈、柔和。因此,對于圖案和圖形的運用,必須根據各自的形象特點運用到相對應的室內空間中,才能增強空間內涵,緊扣空間主體概念。
(三)材質、色彩、燈光、陳設
室內空間在考慮界面造型上的形式美、使用上的功能美、使用者的審美時,也要滿足不同材質、色彩、燈光、陳設等的搭配要求。如果將室內空間分為兩大類,那么室內空間的整體布局、界面裝飾可以分為一類,材質、色彩、燈光、軟裝陳設則分為第二類,前者是空間整體的概念,而后者是對前者的依附和輔助。但二者卻密不可分,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
例如對于空間材質來說,通過空間材質體現室內空間的場所精神,在本質上就是不同材質本身特性所產生的層次和比例上的關系。因此,在空間布局、界面裝飾等造型基本完成之時,就要確立材質的特性與之呼應。材質關系可以分為紋理對比和質感對比,紋理又可以細分材質的立體的肌理和自然的平面的紋理,質感則可以細分出多種——平滑與粗糙(如圖7)、透明與封閉、溫暖與冷峻、亮光與啞光等。從上述的基本材質屬性來看,不同材質都有其性格特征,通過搭配組合能產生不一樣的空間感受。
色彩在室內空間中的運用是最為廣泛的,也是最為方便的,但它更易呈現空間效果。色彩通過明度、純度、色相等特征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空間特性,可以最直觀的讓使用者產生與之呼應的視覺感受。例如紅色象征力量,讓人感到興奮、焦躁;黃色亮度最高,象征活潑;綠色象征著清新和新生,給人寧靜、安全之感;灰色象征高雅樸素,給人冷漠感和現實感。所以,色彩的特性可以給室內空間帶來不同的空間主題并帶給使用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燈光要素也是室內空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不夸張地說,燈光在室內空間中起到了支配地位,如果把室內空間表皮框架和所有物質當作一個人的肉體,那么室內空間的燈光必然是其靈魂。燈光的使用同時具有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理性是因為合理使用燈光的前提是掌握好各式各類燈光,如照度、光暈大小、照射范圍、溫度等。在此的基礎上,再考慮燈光的設計,可以營造出空間的場景氛圍,使室內空間渾然一體。
陳設的重要性與燈光一樣,都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陳設是室內空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形成室內空間完整性的客觀條件,陳設包括軟裝家具、盆栽、布藝、裝飾畫、家電等一系列可變換的物體。當然陳設也需要和室內空間中的各項條件相匹配,例如需要與室內空間的界面裝飾風格和造型結構相呼應,這樣才能對整個空間起到點綴作用。因此,在室內設計中,軟裝陳設對空間的美感、藝術感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形成一個具有主體思想概念、場所精神的室內空間,需要各個視覺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整合。室內空間作為個人居住空間,客體對象是不同的人群,針對每一個人群特點都要做出相對應的改變,所以應更加考慮到各個因素的影響。在當今快節奏且高壓的社會環境下,人們的安全需求和審美需求不斷提高,這是對室內設計行業的一個挑戰,要求設計師在考慮空間的安全性、隱私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精神內涵的重要性,在提升空間審美的同時滿足空間本質的精神需求。進而綜合考慮空間布局特征、界面的裝飾、材質、色彩、燈光、陳設等各項因素,營造出富有場所精神的室內空間。
作者簡介:
盧建鑫,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碩士研究生。
陳建生,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