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彪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具有實現教學價值最大化的作用。結合目前高中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有效呈現出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被當前教育界看作學生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素養,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活動開展都需要基于素養的高度來進行目標的定位。化學是一門高中必修課程,學生通過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及對相關內容的深度剖析,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與知識儲備量進行教學調整與改進,要在教學中凸顯教學價值。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任務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落實,這是所有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深入研究的話題。
一、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意義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的自我探究、謹慎思考并能對其中的原理進行有效辨別,再進一步落實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其整個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特點充分將學科的核心素養發揮出來。教師要始終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于學生對自身教學提出的疑惑,教師要敢于正面面對,并用反向觀點進行思考和探究,最終實現問題的合理解決,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化學教學不僅僅是知識方法的傳授,還包含學生有效的學習方式,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格意識,并針對化學教材內容不斷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學習方法的借鑒,能大大提升學習效率。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夠取長補短,促使學生多向思維的發展,挖掘學生化學知識學習的潛能。并不斷在小組學習合作中,促使每一個學生具備成員責任意識,做好自身在小組分工合作中的任務,同時將自身的成果在小組中進行共享。強化團隊合作能力,小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各自的長處,并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促進學生化學學習的共同進步,起到逐步培養學生團結同學,共享學習成果的核心價值觀作用。
二、學科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落實策略
(一)重視基礎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化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復雜性、多變性等特點,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困難,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高中生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做好基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夯實基礎。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讓學生通過網絡多媒體等查閱相關的化學知識,積極主動進行學習,收集和化學知識有關的材料,在教學活動中和同學、教師進行溝通。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運用微課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視頻引導下進行化學學習,使其能夠快速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鞏固加深化學內容。同時,教師還可將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化學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對化學知識進行研究討論,引導學生探索自己不懂的問題,學會運用已學的化學知識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在交流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教師還需要隨時關注學生交流的過程,在學生產生疑惑時提供適時的引導教學,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小組形式的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協調合作能力以及對數據的整理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自己的化學知識。
(二)聯系生活實際,合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學科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直接的關聯,并且近階段化學專業的發展逐漸邁向專業化,使得居民的生活模式與社會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的學習中融合生活化的內容,之后再進行生活化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也能慢慢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意識,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化學教學環境,方可確保學生在實際學習時達到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比如,教師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這章節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根據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是鋁制材料,比如易拉罐飲料、鋁制口香糖盒子等,進而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并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探究,慢慢地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欲望。其次,教師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鋁制品,再結合教學材料中的化學知識點,對鋁單質進行深入探索。在教師的引導教學活動中,學生用夾子(坩堝鉗)夾住一塊鋁箔,將鋁箔放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直到鋁箔完全的熔化。這個時候,教師讓學生觀察鋁箔在加熱的過程中的變化,讓學生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如獲得了哪些化學知識等。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的化學教學設計,讓學生自主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常識聯系起來,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意識,也能在手腦并用中養成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能力。
(三)設計實驗操作,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知識充滿了學習的興趣,才能達到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化學實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化學實驗的過程和最終的結論對化學知識點起著驗證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實驗操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在實驗類型選擇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及符合學生的身心健康要求進行選擇。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討論和分析的方法,從討論中確定符合學生發展的實驗主題,然后根據這個主題進行教學設計。比如教師在“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實驗來驗證化學和物理變化的不同性質,蠟燭的燃燒過程由于產生了新的成分,這屬于化學反應,但是冰塊熔化的過程只是物體形狀的改變,其成分并沒有變化,進而在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對整個化學過程和物理過程的性質進行分析和總結,生動、形象的實驗現象調動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化學實驗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欲,為后期學生能夠更好地學好化學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