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琪
【摘 要】目的 研究和探討護理干預在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分析。方法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隨機抽取86例,做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達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對其進行護理,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以及預后恢復情況進行評分比較,同時對其護理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統計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有差異(P<0.05);觀察組大便成型時間等預后恢復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有差異(P<0.05)。結論 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腸道功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顯著的提高,且不良反應發生較少,值得臨床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護理干預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是內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大腸粘膜及下層是此類疾病的主要病變位置[1]。有研究表明,患者的病程較長,較容易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目前導致患者發病的原因臨床上仍無準確的定論[2]。持續性的腹瀉及腹部痙攣疼痛是此類患者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甚至出現血便的情況,給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3]。目前臨床上還無較為有效的手段來治療該病,所有患者在醫院治療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改善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降低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筆者在長期從事治療此類疾病的過程中,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臨床效果較好,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認可,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按照數字表達法將之隨機抽取的86例,分為43例的觀察組及43例的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為意識清晰,不存在精神障礙及語言障礙等嚴重疾病相關等并發癥,均能較好的配合治療,對其經過相關檢查后,確診為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7歲~60歲,平均年齡(39.2±2.7)歲,病變位置:乙狀結腸18例、直腸13例、右半結腸8例、全結腸4例。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齡29歲~60歲,平均年齡(40.1±2.8)歲,病變位置:乙狀結腸17例、直腸15例、右半結腸6例、全結腸5例。所有患者均簽訂之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無其他臟器部位病變,兩組患者在年齡及病變位置等方面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病變位置的不同給予柳氮磺胺吡啶以及生理鹽水保留灌腸等治療措施對其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為:①腸道檢測護理:為避免腸梗阻的發生,護理人員可采用聽診的方式對患者的腸鳴音進行監聽,根據其鳴音次數了解其是否存在腸功能紊亂。同時對其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若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及發熱的現象,要立即通知相關醫生對其進行處理。對需要灌腸處理的患者,若出現腹痛的現象,要立即停止灌腸治療。②灌腸及肛周護理:在對患者進行灌腸治療的過程中,為讓患者患者括約肌保持松弛的狀態,對于緊張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給予安撫。為保持患者在灌腸過程中的舒適感,灌腸的生理鹽水要保持在38℃~40℃。同時提醒患者在大便后,要采用溫水對肛周周圍進行清洗。③持續性腹瀉的護理:此類患者腹瀉次數較多,護理人員要對患者每次的排便量以及排便次數進行記錄,以便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掌握。④心理護理:多數患者反復發作且需要長期治療,因此會出現沮喪、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態,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與其多進行交談,語氣與態度要和藹,以此來拉近彼此的關系,多與患者家屬配合對其進行鼓勵,讓其保持一個良好的心境,從而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評估觀察
采用生活質量問卷調查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全身癥狀、腸道癥狀、社會功能等情況進行評分比較。同時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大便成型時間等預后恢復情況以及護理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全身癥狀以及腸道癥狀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統計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有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預后恢復情況比較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大便成型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預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有差異(P<0.05)。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屬于慢性非特異性黏膜炎癥的一種,此類患者病程較長,且容易反復發作,目前臨床上還針對性的無特效藥來治療此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4]。但有研究表明,此類疾病好發于情緒波動較大的人群,疲勞與不良的飲食習慣與之存在著較大的關系[5]。病程長及反復發作不但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工作等,且還會造成患者一定程度上的焦慮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從而導致患者不能較好的配合治療,從而出現肛門脹痛及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對其進行護理,不但能幫助患者改善腸道功能,且也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發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倩,薛猛,雷敏,等.234例難治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特征及治療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11.31(9):577.581.
[2] 張秋琴.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病房患者生命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