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慶
【摘 要】 為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健康有序發展,通過介紹香港港、新加坡港和鹿特丹港等典型的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經驗來分析港航業在自由貿易港中的作用。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港航業進行研究,分析影響港航業發展的因素,海南港航業發展具備的發展優勢、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歷史機遇和挑戰。提出對策建議:海南應充分發揮自身地理位置優越、背靠國內和東南亞兩大超級市場的優勢,緊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步伐,探索發展以船舶維修、航運金融、法律咨詢、教育培訓等為主的現代航運服務業;依靠自然資源豐富和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優勢,發展全產業鏈的郵輪游艇經濟,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關鍵詞】 海南自由貿易港;港航業;對外開放
0 引 言
海南經濟特區的建立加快了海南改革開放的步伐,之后黨中央、國務院在海南實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海南的落地實施,推動了海南改革開放,并使海南經濟特區為全球矚目;《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更是推動海南向全球最高開放水平邁進。
《總體方案》是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行動綱領,主要有總體要求、制度設計、分步驟分階段安排和組織實施等內容,制度設計部分是一個制度創新集成,其中提及的“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和“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都與港航業高度相關。要充分領會《總體方案》對港航業的要求,把握港航業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作用,探索港航業高效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途徑,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交通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
1 把握港航業在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作用
國際上自由貿易港的發展,幾乎都是從進出口貿易港開始,然后逐步發展成貨物、資金、人員等生產要素進出相對自由的自由貿易園區,最后整個城市成為特殊的經濟貿易區。香港港、新加坡港和鹿特丹港是典型的自由貿易港,且都是世界上經濟貿易活動最繁忙的港口。下面通過介紹這3個港口的發展經驗來分析港航業在自由貿易港中的作用。
1.1 香港港
香港是世界公認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成為連接我國大陸與世界的重要橋梁。香港港能從最初的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如今的自由貿易港,得益于其開放的航運服務政策: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商船進出香港港均不需要報關,只需提前24小時通知即可。另外,香港開放的外資投資政策和寬松的人員簽證政策也吸引了大量航運要素集聚香港。
1.2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是典型的以港航產業發展起來的自由貿易港,新加坡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開放的政策成為亞洲乃至全球重要的金融和航運中心。新加坡港以全球頂尖的通關系統、極低的進出口關稅和優質的航運服務,吸引了全球大量的集裝箱來新加坡港中轉,中轉業務帶動了新加坡港的金融、貿易服務業發展,提升了新加坡港的國際競爭力并使新加坡逐步成為世界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
1.3 鹿特丹港
鹿特丹港位于萊茵河三角洲,腹地包括歐盟半數國家,是歐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的人口僅有110萬左右,鹿特丹港之所以能發展成為歐洲第一大港,其自由貿易港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據統計,鹿特丹港中轉貨物占75%,幾乎所有貨物都可以在鹿特丹港自由進出且免征關稅。這吸引了大量船舶和貨物過境,促進了鹿特丹港過境貿易的發展。
從以上3個自由貿易港的歷史演進來看,港航業在自由貿易港的發展中起了關鍵作用。決定自由貿易港成功發展的5個關鍵因素是優越的地理位置、自由開放的政策、頻繁的經濟貿易活動、便利的通關條件和極具吸引力的稅收政策,其中與港航業高度相關的是優越的地理位置、頻繁的經濟貿易活動和便利的通關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自由貿易港具有良好的離岸條件,有利于貨物進出口和中轉;頻繁的經濟貿易活動使自由貿易港有較強的經濟活力和充足的貨源保證;便利的通關條件使貨物在自由貿易港能夠快速通關,享受良好的通關服務。由此可見,港航業在建設自由貿易港中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2 海南港航業的發展
《總體方案》在制度設計部分提到“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策,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和航空樞紐,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創新港口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港口資源整合”“打造國際航運樞紐”等,說明國家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港航業發展非常重視。分析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的港航業各方面發展因素,厘清發展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利于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健康有序發展。
2.1 發展優勢
從地理位置看,海南位于我國南端,背靠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與經濟上升期的東南亞國家隔海相望,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和未來巨大的經濟市場為海南港航業的發展提供了貨源保障;此外,海南還是海上歐洲航線、東南亞航線及印度航線的必經之地,極其有利于海南國際航運發展。
從自然資源方面看,海南更是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海南擁有海島的地理特征和豐富的海上旅游資源,具有發展國際旅游的巨大優勢。據統計,2019年海南接待游客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億元。在未來,可充分發揮海南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郵輪游艇經濟,將海南建設成為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近年來,海南在開放政策方面也在不斷探索,在《總體方案》出臺后,國務院各有關部門會同海南先后發布了《關于調整海南進出境游艇有關管理事項的公告》《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原輔料“零關稅”政策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洋浦保稅港區監管辦法》《關于洋浦保稅港區統計辦法的公告》《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的通知》等支持港航業發展的優惠財稅政策,不斷深化港航領域的對外開放。
2.2 存在的問題
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港航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海南自1988年建立經濟特區以來經濟發展迅速,但其經濟基礎相對較弱,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根據2020年我國內地省(區、市)經濟情況(見表1),海南省GDP為億元,在全國內地各省(區、市)中排第28名;經濟增速為3.5%,雖然比全國經濟增速2.3%高1.2個百分點,但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整體經濟的影響較大,對比2019年以前的經濟增速,海南還是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表1 2020年我國內地各省(區、市)經濟情況
產業結構方面,2020年海南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結構比為20.53∶19.07∶60.39,第三產業占比達六成多。海南第二產業的占比在過去10年中沒有達到過三成,而第二產業占比的多少正是影響港航業前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海南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合理,制約了海南港航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海南中部地區路網覆蓋不夠,各交通運輸方式之間還不能有效銜接,貨物在島內的運輸不夠通暢;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全島港口資源還未完全整合,無法與建設高質量自由貿易港的要求相匹配;海口美蘭機場和三亞鳳凰機場的容量已經飽和,未來承擔更多旅客運輸的壓力較大,無法為海南的郵輪游艇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運輸服務方面,海南省內港航資源還未整合完成,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服務水平還有待提升;運輸與旅游的融合度不夠,物流組織效率較低,在船舶供應、郵輪游艇、航運金融和海事法律服務等方面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與發達地區港口存在很大差距。
2.3 歷史機遇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正處于我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關鍵時期,黨和政府也在探索我國更高層次的開放形態。“一帶一路”建設旨在消除沿線國家之間的投資壁壘和貿易壁壘,達到貿易暢通,而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必將更加促進海南離岸貿易的發展,對其港航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
2.4 面臨的挑戰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剛剛起步,航運服務業的發展基礎也比較薄弱,還存在產業鏈不完整、沒有突出特色等問題,在吸引航運要素集聚的過程中與鄰近的香港港和新加坡港相比吸引力不足,與我國東部沿海港口相比也存在不小差距,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港航業發展將面臨極大挑戰。
自由貿易港大多是從港口開放逐漸擴展到整個城市,而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以海南全島為基礎,實施范圍遠超其他自由貿易港;因此,缺乏可借鑒的經驗,使海南上層建筑規劃面臨巨大挑戰。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成必然是一個現象級壯舉,對制度的開放創新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基于海南的特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3 結 語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港航業發展既有基礎、有條件,也有短板、有挑戰。海南應充分發揮自身地理位置優越、背靠國內和東南亞兩大超級市場的優勢,緊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步伐,探索發展以船舶維修、航運金融、法律咨詢、教育培訓等為主的現代航運服務業;依靠自然資源豐富和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優勢,發展全產業鏈的郵輪游艇經濟,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相對于發展優勢,海南的經濟基礎弱、結構不合理、運輸服務差等影響港航業發展的問題也同樣明顯,再加上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剛剛起步,競爭力不強,制度體系還未完全建立,所以要建成高質量的海南港航業發展體系仍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