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東 何文彬
【摘 要】 為實現液貨船雙殼化要求,總結近十年來國際公約、國內船檢技術規則關于油船、化學品液貨船雙殼結構的相關要求,提出單殼油船、化學品船淘汰流程,并對內河液貨船的船殼結構與證書標識情況進行調研,提出規范船舶雙殼結構信息標識和發布單殼結構船名單等建議。
【關鍵詞】 雙殼油船;單殼油船;液貨船;海事管理
雙殼船比單殼船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更有助于在船舶發生意外時防止貨物外泄污染水域,因而雙殼船體標準逐漸被IMO所采納,成為國際強制性標準。1992年,IMO修訂的《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以下簡稱《MARPOL公約》)附則I提出載質量為 t及以上油船雙殼船體結構要求并制訂單殼油船淘汰計劃,并于2001年、2003年、2004年修訂,使得2005―2010年期間的單殼油船強制淘汰進程加速。[1]
近十年來,我國在積極履約實施國際單殼油船淘汰計劃的基礎上,出臺老舊船淘汰、船型標準化、船檢技術規則修訂等措施,主動推進內河單殼化學品船、單殼油船淘汰工作。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發布提前淘汰國內航行單殼油輪實施方案的公告》和《“十二五”期推進全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對單殼化學品船、載質量為600 t以上單殼油船進行淘汰。2020年,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發布《關于內河水域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管控的通告》,規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禁止所有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在江蘇內河水域(包括長江)航行、停泊。
1 雙殼結構的技術要求
油船雙殼結構的技術要求由《MARPOL公約》附則I提出,國內船檢法規相繼跟進;化學品船雙殼結構的技術要求,則由《國際散裝運輸危險化學品船舶構造和設備規則》(以下簡稱《IBC規則》)及國內船檢法規規定。
1.1 油 船
《MARPOL公約》附則Ⅰ第19條對1996年7月6日或以后交船的油船的雙殼體和雙層底的要求如下:載質量為 t及以上的油船應是雙殼體,邊艙雙邊間距應不小于0.5 + 載質量(D)/ 或2 m(取小者),但至少為1 m,底艙雙底間距應不小于船寬(B) / 15或2 m(取小者),但至少為1 m;載質量為600 t及以上但小于 t的油船要求為雙層底,底艙雙底間距應不小于B / 15 m,但至少為0.76 m;貨油艙應按照每艙容積不超過700 m3進行布置,除非邊艙雙邊間距不小于0.4 + 2.4 D / ,但至少為0.76 m。
《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20)》第5篇對《MARPOL公約》內容進行了引用,并進一步提出:在2010年1月1日及以后安放龍骨或處于相似建造階段的載質量為600 t及以上但小于 t的油船,應設置雙層底高度不小于B / 15 m(至少0.76 m)的雙層底艙,以及雙邊間距不小于0.4 + 2.4 D / (至少0.76 m)的邊艙,即要求雙殼體。該標準高于《MARPOL公約》。
《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9)》第5篇第2條規定:航行于長江的油船(含油駁)以及航行于其他水域的載質量600 t以上的油船(含油駁),其貨油艙區域應采用雙殼結構型式。《鋼質內河船舶建造規范》(2016)第1篇第6章規定,油船雙殼結構貨油艙的內底板、內舷板距船體外板的距離應不小于0.76 m。
1.2 化學品船
根據《IBC規則》,化學品船分為1型、2型和3型。危險性最高的貨物須由1型化學品船運輸;2型化學品船和3型化學品船運輸的貨物危險性依次遞減。關于液貨艙位置要求:(1)1型化學品船舶,距舷側外板應不小于B/5或11.5 m(取小者),距中心線處的船底外板型線應不小于B / 15或6 m(取小者),但其任何部位距船體外板都應不小于760 mm;(2)2型化學品船舶,距中心線的船底外板型線應不小于B / 15或6 m(取小者),但其任何部位距船體外板都應不小于760 mm;(3)對3型化學品船舶液貨艙位置不作要求?!秶鴥群叫泻4ǘz驗技術規則(2020)》規定,海上船舶散裝運輸危險化學品適裝條件的檢驗應符合國際航行船舶的相關規定,即應符合《IBC規則》。
《內河散裝運輸危險化學品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09)》關于液貨艙位置的要求:(1)1型化學品船舶,距舷側外板應不小于0.1 B或1 m(取小者),距中心線處的船底外板型線應不小于B / 15或0.76 m(取小者),但其任何部位距船體外板都應不小于0.76 m;(2)2型化學品船舶,任何部位距船體外板都應不小于760 mm;(3)對3型化學品船舶液貨艙位置不作要求。
《內河散裝運輸危險化學品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8)》關于液貨艙位置的要求:(1)對1型化學品船和2型化學品船的規定,與2009年的規則相同;(2) 3型化學品船的任何部位距船體外板都應不小于760 mm,但對于500總噸及以下且采用獨立式液貨艙的船舶可適當放寬要求,船體(含構件)與液貨艙任何部位之間的距離都應不小于0.38 m,液貨艙任何部位距船體外板都應不小于0.45 m。
可以看出,內河化學品船與海上化學品船的船型標準是不同的,不同年份的技術規則對應的船型標準也可能不同。在雙殼結構要求方面,1型化學品船和2型化學品船的內河標準低于海上標準,2018年的規則對內河3型化學品船標準有所提高。
此外,化學品船的艙型也與船殼結構有關,按液貨艙與船體的連接情況分為獨立液貨船(1)和整體液貨艙(2),按液貨艙設計壓力的大小分為重力液貨船(G)和壓力液貨艙(P)。獨立液貨艙指的是不與船體結構相連接或不是船體結構的組成部分的貨物圍護容器,即不以船舶外板直接作為貨艙艙壁?!禝BC規則》第21章確定化學品的運輸標準時,對于運輸毒性和燃燒爆炸危險性較大的化學品船要求采用1G艙型,不必達到1G艙型標準的則采用2G艙型。
2 單殼船與雙殼船的定義
2.1 單殼油船與雙殼油船
根據《關于執行提前淘汰國內航行單殼油輪實施方案有關事項的通知》附件的防污染雙殼結構定義,雙殼油船即為滿足船檢法規對貨油艙區雙層底艙和邊艙的有關要求的油船。對于新建或改建油船:載質量為 t及以上的海上油船,雙殼體要求與《MARPOL公約》一致;載質量為600 t及以上但小于 t的海上油船,雙殼體要求與《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20)》一致,標準高于《MARPOL公約》相關要求;載質量為600 t及以上內河油船,雙殼結構的要求為雙殼間距不小于760 mm,與《鋼質內河船舶建造規范》(2016)和《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9)》一致。
在《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中,單殼油船被定義為未設有符合國內船舶檢驗規范規定的雙層底艙和雙層邊艙的油船(含油駁)?!蛾P于內河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禁航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單殼油船描述為以船體外板為液貨艙周界(包括單舷單底、雙舷單底、單舷雙底)的油船。
2.2 單殼化學品船與雙殼化學品船
《關于內河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禁航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單殼化學品船描述為以船體外板為液貨艙周界(包括單舷單底、雙舷單底、單舷雙底)的化學品船(采用2G艙型的3型化學品船除外);雙殼化學品船,即不以船體外板為液貨艙周界的化學品船。
根據化學品船的船型與艙型定義,對單雙殼情況判斷如下:
(1)如是1型船或2型船,則雙殼間距至少為760 mm,是標準的雙殼結構;
(2)如是3型船,則需查看適裝證書上標示的檢驗規范,如是《內河散裝運輸危險化學品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8)》,則是雙殼體;
(3)如不能查到船型信息,或是不能判斷為雙殼的3型船,但是能從檢驗證書查到“雙殼”的標示,或是雙層底位置與防撞邊艙位置均有肋位填寫或文字說明的,也可判斷是雙殼體;
(4)如仍不能判斷是雙殼體,但艙型是1G艙型,則也可判斷為非應淘汰的內河單殼化學品船;
(5)若上述條件均不滿足,則只能通過實地勘查和查閱船殼圖紙進行判斷。
3 我國單殼油船、化學品船淘汰進程
3.1 載質量5 000 t及以上的單殼油船按《MARPOL公約》時間表淘汰
2005年,原交通部海事局發文接受《MARPOL公約》關于單殼油船的淘汰計劃,按照時間表淘汰中國籍單殼油船,拒絕外國籍單殼油船入港,同時對我國接受有關豁免條款的情況進行規定。2005―2010年,載質量為 t以上的單殼油船相繼淘汰出市場,部分豁免船舶延至2015年淘汰。
3.2 載質量600 t及以上、載質量 t以下的單殼油船提前淘汰,部分單殼化學品船禁航
2009年,交通運輸部《關于發布提前淘汰國內航行單殼油輪實施方案的公告》要求:自2010年1月1日起新造載質量為600 t及以上國內航行油船應滿足防污染雙殼結構要求;載質量為600 t及以上但小于 t且載運重質貨油的、從事沿海航行的應在2015年建造日期周年日或建造日期后的26周年,以較早者為準進行淘汰,但是滿足雙層底或雙邊艙要求、或設有雙殼體但不滿足防污染雙殼結構要求的,可以延期至建造日期后的26周年;從事內河航行的,應在建造日期后的26周年前進行淘汰。
2010年,部海事局《關于執行提前淘汰國內航行單殼油輪實施方案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2010年底前船檢機構應對載質量600 t及以上現有油船(駁)進行附加檢驗,并在《船舶防止油污證書》記事欄簽注本船是否滿足防污染雙殼結構要求、應在限定時間內滿足要求,以及僅滿足雙層底或雙邊艙,或是雙殼體但尺度不符合要求等內容。
2013年,交通運輸部、財政部與18省市聯合發布的《“十二五”期推進全國內河船型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從2016年1月1日起,禁止生活污水排放達不到現行規范要求的內河運輸船舶以及單殼化學品船、載質量600 t以上的單殼油船進入“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水域航行;對符合條件的單殼化學品船和載質量600 t以上的單殼油船,在其按規定進行拆解或改造后給予政府補貼。
2015年,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的《關于內河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禁航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從2016年1月1日起,禁止以船體外板為液貨艙周界(包括單舷單底、雙舷單底、單舷雙底)的化學品船(采用2G艙型的3型化學品船除外)、油船(載質量600 t以下的油船除外)進入“兩橫一縱兩網十八線”水域航行。
3.3 江蘇水域載質量600 t以下油船禁航、單殼 化學品船禁航
2020年4月,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與江蘇海事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內河水域危險化學品運輸船舶管控的通告》要求,自2020年10月1日起,禁止所有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在江蘇內河水域(包括長江)航行、停泊。
2020年9月,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印發的《江蘇省淘汰內河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工作實施方案》和《江蘇省內河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禁航工作實施方案》要求:自2020年10月1日起,禁止所有以船舶外板直接作為貨艙艙壁的化學品船(含裝載鹵水的船舶)和油船(含裝載食用油的船舶)在江蘇內河水域航行、停泊;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完成本省籍單殼船淘汰拆解工作,并對淘汰船舶清單統計、拆解船廠公示、淘汰補貼措施、序時進度安排及職能部門分工等事項予以明確。
4 關于植物油運輸船的相關要求
4.1 植物油的歸類
植物油是由不飽與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就水上運輸貨物而言包括從植物種子、堅果、果核或果實中得到的非石油油脂,以及豬油、魚油、牛羊油等動物油脂。植物油由于其“持續性漂浮物質(Fp)”特性,而被《MARPOL公約》歸類為Y類污染物質,并進而被納入《IBC規則》第17章物質,應采用散裝化學品船進行載運;而此前《IBC規則》將植物油列入第18章D類污染物質,可采用普通液貨船散裝運輸,并多以油船為主進行運輸。就內河運輸而言,2010年初生效的《內河散裝運輸危險化學品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09)》首次將植物油列入Y類污染物質。
4.2 植物油運輸技術要求
根據《IBC規則》第21章船型確定標準,植物油由于其“持續性漂浮物質(Fp)”特性,應至少由2型船進行運輸,因其毒性和燃燒爆炸危險性低采用2G艙型即可。《MARPOL公約》附則Ⅱ則提出多數植物油可免除須由2型船運輸的要求,但必須滿足3型船除貨艙位置要求外的所有要求,貨艙位置應位于邊艙保護距離不小于0.76 m,底部保護距離不小于 B /15或2 m、最小距離為1 m;此項不適用于船寬30 m以下的船舶。
以植物油運輸船液貨艙位置的要求與2型化學品船和雙殼油船是一致的,即不小于0.76 m的間距要求,艙型均為整體式重力液貨艙;其液貨艙透氣型式、測量方式、面向貨物區域的防火結構等相關要求也與2型化學品船和雙殼油船完全一致。在固定滅火系統滅火介質方面,植物油船可以選擇油船所用的固定式甲板泡沫滅火系統。在安全和防污染技術要求方面,內河散裝載運植物油船與雙殼油船基本一致。[2]
4.3 長江沿線植物油運輸政策要求
2016年的《交通運輸部關于加強長江沿線運輸植物油船舶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對2010年3月1日以前安放龍骨的油船、普通液貨船,允許繼續從事植物油運輸,2010年3月1日以后安放龍骨的油船、液貨船應滿足雙底雙殼結構的油船技術要求,其中載質量為600 t以下的至少滿足單殼油船的技術要求,方可允許從事植物油運輸。
2017年的《長航局關于加強長江水系省際植物油船運輸管理的通知》要求,植物油運輸經營人應取得“普通貨船運輸(可從事植物油船運輸)”經營許可證,植物油運輸船應取得“普通貨船運輸(可從事植物油船運輸)”營運運輸證。
2017年的《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長江沿線部分運輸植物油船舶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經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允許裝運植物油的干貨船、一般干貨船、散裝船、甲板貨船、半艙貨船、甲板貨駁等類型的現有船舶,暫允許繼續使用至2018年6月30日。
2018年的《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長江沿線運輸植物油船舶安全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延長允許裝運植物油的干貨船等的營運時間至2020年12月31日。
新建或改建運輸植物油船舶應滿足《內河散裝運輸危險化學品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8)》相關要求。
5 內河液貨船船體結構情況調研
2020年9月份,筆者對43艘內河液貨船進行了調研,收集信息包括船舶類型、參考載貨量、結構型式、船型艙型、雙層底位置、防撞邊艙位置等。
調研油船16艘,其中載質量為400 t以下單殼油船4艘(包括1艘植物油運輸船),雙殼油船12艘(包括4艘植物油運輸船)。大多數油船(包括植物油運輸船)在“結構型式”欄明確標示“雙殼”,少數在防止油污證書備注“滿足防污染雙殼結構要求”,大多數雙殼油船標示了“雙層底位置”和“防撞邊艙位置”,因而對油船是否滿足雙殼要求可以結合檢驗簿“結構型式”“雙層底位置”“防撞邊艙位置”及防止油污證書備注欄信息進行判斷。
調研化學品液貨船20艘,其中明確標示2型船的8艘、未標示2型船但標示雙殼的2艘、未標示2型船或雙殼但標示雙層底位置與防撞邊艙位置的2艘、標示1G艙型的4艘,另有4艘無明確標示但實地調研了解到設有雙邊艙和雙底艙,需進一步查閱資料核實。
調研運輸鹽水的液貨船3艘,實地調研了解到均設有雙邊艙和雙底艙,但證書沒有標識、現場難以觀察底艙、船上不能提供船殼圖紙,是否為單殼船需進一步查閱資料核實。
調研運輸植物油的兼用船4艘,其中2艘已改建,船舶類型改為化學品液貨船,檢驗簿標示了雙層底位置和防撞邊艙位置;2艘未改建,屬單殼船。
6 海事管理建議
(1)加強政策學習和宣導。單殼船的淘汰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海事管理人員應當加強日常的培訓學習和資料收集,準確掌握單殼油船、單殼化學品船在不同范疇下的差別定義和標準,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點,加強政策宣導,確保按時合規開展相關工作。
(2)發布單殼船名單。船舶檢驗證書對單殼船尤其是單殼化學品船、單殼液貨船并未予以明確標示,加之船舶的船殼圖紙難以獲得,使得海事管理人員難以通過現場勘查進行判斷。為有效推進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的淘汰工作,建議盡快發布江蘇本省與外省的單殼船名單。
(3)規范船舶信息標識。調研發現,油船證書關于雙殼結構的標識不統一,載質量為600 t及以上油船在《船舶防止油污證書》記事欄簽注本船是否滿足防污染雙殼結構要求未得到有效落實;化學品船關于船型信息的標識不一致,沒有固定的位置標示船型信息,有些化學品船查不到船型信息。建議所有船舶在證書上標明雙層底位置和防撞邊艙位置,標明雙層邊與雙層底的最小尺度數據;化學品船明確標示船型信息。
(4)審慎出臺政策。在單殼化學品船、單殼植物油運輸船的淘汰進程中,政策不明確、不及時、實施時被動延期或降低標準,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積極主動實施者利益相對受損,導致更多船舶所有人持觀望和投機心態。建議在政策出臺前加強調研,既要引導推動船舶技術水平提升也要根據實際確保政策的可行性。政策要有序推進,盡可能地提前公布詳細方案和配套措施,政策執行要堅決,要做到令行禁止,提升船舶實施政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推動高標準雙殼結構。從國際公約和國內船檢法規的修訂情況來看,化學品船及油船的雙殼技術要求是一個動態變化、不斷演進的過程,同時目前內河對單殼化學品船和單殼油船實行有區域性限制、雙殼標準較低的不完全淘汰政策,建議加強調研,適時出臺政策,滿足高標準的液貨船雙殼化要求。
參考文獻:
[1] 陳海東,黃曉穎,薛建軍. 單殼油船淘汰計劃與海事管理建議[J].水運管理,2008(7):26-28.
[2] 田宇忠,官文鋒,甘少煒. 采用雙殼油船載運植物油的可行性分析[J]. 船海工程,2018(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