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主選購教材是當前高校學生獲取教材的重要方式,這種方式促進了教材供應社會化,減少了學校在教材采購發放中的工作量和過程風險,增強了學生獲取教材的靈活度。但寬松的教材選購方式給學生的教材獲取及使用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成為制約高校教材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梳理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方式存在問題,分析其深層原因及應對之策,對高校學生教育培養及教材開發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關 鍵 詞】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教材供應;知識產權
【作者單位】李海濤,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鄭州大學出版社。
【基金項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鄭州大學)2018年度輔導員專項課題研究項目(18KYZ0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17
2006年6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各類高等學校教材和圖書采購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強對高校教材采購的規范和要求,嚴禁在教材和圖書采購活動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回扣、手續費或其他利益[1]。為進一步規范教材采購活動,增強教材循環利用,減輕學生負擔,減少資源浪費,復旦大學啟動教材服務改革,為學生選購教材提供個性化服務。從2008年春季學期開始,復旦大學賦予學生教材選購自主權,開啟了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的先河[2]。
由此,教材選購方式發生重大變化,許多高校陸續放寬教材購買限制,采取提供課程計劃和教材目錄,委托經銷商供應教材與學生自行選購相結合的方式。在此情況下,學生有了充分的決定權,可以結合實際需要選擇更加便捷的渠道和優惠的價格購買新教材或使用二手教材,促進了教材的循環利用。但學生自主選購教材方式也存在諸多問題,一些高校重放權、輕管理,缺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教材選用教育和引導,正版教材選用率受到較大影響,消解了教材供給的動力,給新教材的開發和有效使用形成了制約,不利于高校學生的培養和教材建設,應受到教育管理部門和高校的重視。
一、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方式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途徑,能夠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實現教材資源的循環利用。然而在實踐中過于強調節約教材開支,就會從心理層面弱化了教材的重要性,也掩蓋了教材開發使用的自身規律。當前,高校專業眾多,除了有限的公共課教材用量較大,大部分專業課教材用量有限,而且許多高校教材選用存在差異、版本不一,這對教材開發通過以量取勝來降低成本造成了阻礙。自主選購教材目的是給學生提供自行決定教材的選購途徑,學生可以選購質優價廉的教材,節約資源、減少開支,但在實際的教材自主選購過程中,對學生獲取教材途徑的監管并不到位。除二手教材外,盜版教材、翻印教材廣泛存在,這既侵犯了教材本身的知識產權,破壞了教材開發建設的內在規律,也偏離了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1.教材獲取渠道管理存在缺位
一些高校為減少學生教材采購發放的工作量,降低過程風險和管理成本,采取通過招標的形式將學生教材選購服務推向社會,由教材供應商提供支持學生自主選購的服務。自主選購教材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校學生教材獲取的自由,但在沒有政策和制度保障的情況下,完全的自主選購方式弱化了學校對學生購買教材的管理,導致教材購買存在極大隨意性。不按時購買教材,購買盜版教材、復印教材,甚至不購教材等問題突出。此外,教材獲取渠道管理不到位,沒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措施,渠道復雜多樣,如在教材供應商處、網上圖書商城、線上線下二手書市場、校園文印店復印處獲取教材或通過高年級學生贈予,甚至一些不法商人有組織地盜印教材并低價直接向學生兜售等現象普遍。教材獲取渠道多元導致教材版本不一,質量難以保障。針對學生手中質量參差不齊的教材,任課教師無法保證統一的授課進度,導致課堂講授內容與教材內容順序或知識點存在差異。實踐中發現,學生購買教材方式具有明顯的“跟風”現象,給現實中的教材開發和供應帶來極大挑戰,教材需求不斷被消解。
2.教材的重要性判斷受到影響
教材是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師或專家根據一定的教學規律和課程大綱要求編撰的,是課堂教學重要的支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一些高校提供了教材訂購的渠道,允許學生自主選購教材及多種途徑獲取教材,但對學生是否擁有教材、是否真正使用教材并未做出明確要求,由此形成了“購買隨意,使用隨心”的無約束狀態。管理的缺位必然會弱化對教材重要性的判斷,使教材無法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課堂教學信息化日益深入,講授內容數字化趨勢明顯,數字化投影技術、AR/VR技術、智慧課堂等現代教學手段逐漸替代傳統以紙質和板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此情境下,一些沒有及時購買教材的學生依然可以正常上課,減少了學生對教材的依賴,極大地沖擊了課堂的教材使用,但這種無教材上課的形式給學生課后的溫習、鞏固和提高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同時,教材獲取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得五花八門的教材充斥課堂,無法做到教材使用的統一,影響了教學實踐。
3.教材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挑戰
在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的實施過程中,由于缺少監管和引導,盜版教材和高校文印店復印教材日益猖獗,甚至出現學生班級集體采購單冊教材,統一翻印的盜版行為。一些不法商人為謀取利益長期活躍在高校教材市場,組織專業團隊銷售盜版教材,嚴重影響了出版市場秩序。《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改編、匯編、播放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可見,高校文印店大量復印教材實質上就是明顯的侵權和盜版行為。許多學生在購買盜版教材時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的侵權行為,認為盜版書并不影響自己學習知識,而且方便、快捷、省錢。但是,當盜版書充斥校園、學生熱衷于使用盜版書的時候,這與我們尊重知識、立德樹人、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必然產生偏離,教材作者和教材出版單位也會失去教材開發和知識更新的動力[3]。
4.教材開發建設意愿產生制約
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年大專及以上課本新版品種分別降低了12.73%、11.47%和6.48%。高校教材新版品種數量連續降低,說明新版教材開發建設出現疲軟。新教材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出版社組織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根據課程大綱的要求,經過一系列的編寫工作形成文稿,還要通過三審三校等出版流程,最終經過有關部門審核批準,整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后期的教材銷售預期往往成為出版社教材開發的動力。在實踐中,復印教材、二手教材、盜版教材對成本高、價格高的正版教材形成了巨大的市場擠壓,縮減了正版教材的銷售量,使教材開發出版的收益難以保障,教材的更新無法適應市場需要。相對于使用數量較大的公共課教材,專業課教材由于本身銷售量小,在學生大量棄購正版教材而選擇從其他渠道獲取的情況下,教材開發成本回收難度不斷增加,極大地削弱了專業課教材策劃和修訂的積極性,降低了作者和出版社教材的開發意愿,導致一些小眾的專業教材開發建設滯后,更新速度慢,內容陳舊,不能與時俱進,甚至出現無書可用的窘境。
二、針對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方式的建議
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措施的實施為學生教材獲取多元化提供了支持,有利于降低學習成本、節約資源,實現教材的循環利用,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將高校從教材采購供給的繁雜事務中解脫出來,規避相關工作人員的廉潔風險。然而,許多高校對學生自主選購教材的管理與服務不到位,造成學生教材選購途徑混亂,教材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正版教材的權威弱化,沖擊正常的教材渠道供應等現象,影響了知識傳授和學生培養質量。在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的過程中,高校要充分認識盜版教材、復印教材的危害,教育培養學生知識產權意識,抵制打擊盜版教材,加強對教材供應渠道的優化和監管,扶持開發新教材。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教材觀
教師是學生教育培養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教育教學中,高校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教材,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教材的重要性,發揮教材在學習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第一,發揮任課教師在學生教材使用中的引導作用。任課教師在遴選教材時要充分考慮教材實際,選擇適合的教材,避免出現既選擇教材又在教學過程中完全脫離教材情況,給學生形成“教材形式化”“教材無用”的印象,使教材失去自身的價值。教師要重視教材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充分了解選用教材,將教學內容與選用教材充分結合,教育學生尊重教材、客觀看待教材。信息化時代,教材配套的數字資源日益豐富,教學信息碎片化也日漸凸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同樣尤為重要。第二,增強學生對教材的認同。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長期以來保持良好的教材使用習慣。而當下高校校園盛行復印教材和低折扣的盜版教材,嚴重沖擊了正版教材市場,也影響了學生對教材的認同。高校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材使用引導,增強學生對正版教材的接受和認同,把教材作為學習知識的重要載體,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
2.加強教材的知識產權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啟智增慧。1990年9月,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經過30年的發展,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提升[4],但對教材的知識產權保護還存在盲點。作為本應尊重知識的群體,一些高校教師和學生對復印教材、盜版教材視而不見,習以為常,嚴重阻礙了對教材的著作權保護,影響了教材的健康發展。對此,高校應加強教材知識產權保護教育,明確教材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和措施。第一,高校要注重對學生教材知識產權保護的宣傳教育,定期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講座,通過科普和宣傳,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行為規范,引導學生尊重知識勞動付出,倡導學生從合法渠道購買教材。第二,學生要自覺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知識學習,自覺踐行教材著作權的保護[5],傳播正能量,聚焦立德樹人,拒絕復印教材和盜版教材。第三,對校園盜版盜印及違法銷售教材行為,學校有關部門要聯合工商及當地新聞出版與文化管理部門對其依法進行處理,對典型盜版盜印及違法銷售教材行為處置情況進行宣傳教育,增強教育效果。
3.建立有效的教材供應渠道
有效的教材供應是破解高校學生自主選購教材存在問題的關鍵。高校要建立科學有效的教材供應渠道,運用用戶思維,聯合供應商在供應方式上下功夫,特別是通過網絡信息渠道為學生提供線上教材選購服務,幫助學生便捷、高效地選書。在實踐中,許多高校教材供應商根據學生人數向出版社預訂教材,而在學生自主選購教材的情況下,容易造成采購數量與實際訂數不一致的情況,導致大量教材被退貨,浪費人力物力,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采購信息與學生終端需求信息不對稱。基于此,學校要構建完善的高校教材訂購系統,向學生展示教材使用計劃信息,讓學生提前進行網上教材預訂,生成實際需求訂單,由教材供應商根據教材需求情況進行教材備貨,實現信息協同,確保預定數據的準確性。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書店保障學生教材的零購需求,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構建校園零售教材一站式服務,實現線上下單、線下取貨[6],將校園書店作為教材供應的有益補充。在做好教材集中供應和零購需求的基礎上,高校可支持校園書店積極嘗試開展舊書回收和整理業務,建立良好的教材回收制度,規范校園二手書市場,實現二手教材的循環利用[7]。借鑒國外高校校園教材租賃的辦法,高校還可以積極嘗試利用自身優勢推動校園教材租賃業務[8],通過提供教材租賃服務,減少學生支出,同時提高圖書銷售新的增長點。
4.積極扶持教材開發建設
教材開發建設是提升教材質量、促進教材內容更新、確保教材與時俱進的重要措施。在實踐中,教材開發建設要提升教材的質量,確保教材的時效性。第一,加大紙質教材和數字資源的融合。如今,“紙數融合”已成為教材開發的主流,數字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師生歡迎[9]。當前,教材的更新換代周期越來越短,出版單位要加強研究和創新,就要將最新的信息化成果與教材出版需求相適應,推進教材的數字化,做好數字化配套資源[10],提高教材在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黏性。第二,加大教材專項開發資助。隨著教材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強,特別是受學生自主選購教材的影響,正版教材銷量不斷萎縮,教材銷售利潤被擠壓,相對于需求量較大的公共課教材,用量較小的專業課教材更是雪上加霜,新教材開發難度大,動力不足。對此,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進一步加大教材的開發建設,特別是提高專業課教材開發資助力度,通過教材開發資助以及獎項評定等措施,形成一批質量好、師生評價高的優秀教材。同時,采取補貼等形式施行教材價格補償機制,合理定價教材,減輕學生負擔。第三,及時推進教材修訂。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載體,要保持教材的前沿性,發揮教材的導向功能。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要適時組織對優秀教材的修訂,讓師生使用到最新的教材,提高教材的使用率,消除廣大師生對教材“老、陳、舊”的印象。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各類高等學校教材和圖書采購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 (2006-06-30)[2021-06-10].
http://www. moe. gov. cn/s78/A25/s8364/moe_1221/moe_121
9/t_16758. html.
[2]復旦大學將教材選購權還給學生[N]. 光明日報,2008-03-13.
[3]守住校園的本色書香,從盜版教材抓起[EB/OL]. (2018-07-06)[2021-06-10].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05254665433438602&wfr=spider&for=pc.
[4]宋木文. 版權立法的緣起和奠基期[N].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7-16.
[5]王瑩. 媒介融合下教育類圖書的著作權價值取向[J]. 科技與出版,2020(1):76-80.
[6]耿思嘉. 我國校園書店的創新方向研究[J]. 出版廣角,2020(16):87-89.
[7]李凌,張林,梁偉,等. 高校教科書循環再利用的實踐意義與思考[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9(6):91-94.
[8]蔡敏慧,杜娟. 關于高校圖書館開展教材循環利用的思考[J]. 大學教育,2019(2):109-111.
[9]伊靜波. 淺析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自主購買教材的途徑、問題及對策[J]. 出版科學,2019(6):82-86.
[10]李長真,秦昌婉. 融合出版視角下高校教材出版的創新發展[J]. 出版廣角,2019(2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