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玲
摘要:信息技術,是以網絡資源、多媒體設備和軟件等所創生的各種學習資源、平臺 和媒介,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途徑、手段,它的價值在于發揮自身的便捷性、互動性、豐富性和整合性,為學生提供需要的、合適的學習資源、學習方法等,突破時空界限,實現即時統計分析、反饋學情、快速矯正、激勵賞評等,增強學習過程的情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因為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能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古詩文;教學
古詩文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中比較難的板塊,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加上單調的教學方式,這樣學起來就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還可以大大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信息技術應用的推廣無疑給古詩文教學的改革帶來了一片生機。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是一個識字、讀寫、聽說相互交融的語言文字運用過程。因此,信息技術如何聚焦語用教學目標、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讓學生感悟文言文文字中的魅力,需要科學,需要技術,更需要智慧。那么,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呢?筆者結合資深教學經驗與理論知識,提出以下幾點深度融合建議:
一、教師備課:合理應用網絡資源
在小學語文教師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通常都會消耗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來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并且,古詩文牽扯的知識范圍十分廣泛,為此教師就需要對教材進行研究,總結出教學重難點。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課本中的教學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對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研究,盡可能的使用多種表現方式,選擇適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教學輔助設備,以此來實現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多元化應用。根據教學要求或者是學生的真實意愿,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專門的古詩文教學PPT或者是Word文檔,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基本要求;在網絡課程授課中,為了滿足學生對于詩詞知識不同方面的需求,教師可以根據社會熱點以及各類流行元素,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錄制教學視頻,或者是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演示課件,將學生帶入古詩文的情境中去,有利于他們更好吸收理解知識。
二、課前預習:利用平板微課進行翻轉自學
小學生的特點之一是活潑好動,自律自覺意識差,所以課前預習環節向來是個老大難的問題。但同時,小學生對于許多事物是抱有極大的興趣的,尤其是現在的手機、平板燈,所以教師可以在古詩文興趣開發這一環節下功夫,利用平板微課讓學生進行翻轉自學。
教師在提前布置預習任務時,要堅持以學生為出發點,設計一些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能激起他們學習興趣的微課、圖片、視頻等預習資料,上傳至學習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預習資料,不拘泥于課本,不僅可以觀看預習資料,還可以自主搜索本課內容。不過預習資料不限制,預習目標則要更明確,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利用平板微課。在古詩文教學中,應該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好古詩文的創作背景、古文重難點字詞、作者生平等信息。
總之,通過提前設置豐富多樣的預習資源、明確的預習目標,不僅大大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潛移默化開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興趣的開發是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前提,在興趣的激勵下,學生的學習才會更加積極主動,產生良好的自主學習體驗和氛圍,提高自學能力。
三、課中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目標相匹配
語文課堂學習的目標,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立足語文教材,以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因此,在課中學習時,每一節課都要明確“學生需要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其中,“學生學什么”指在對課文等語言文字材料進行感知、理解和表達等語用活動中,發展其關鍵的語文能力和必備品格。
傳統教學中,個別老師的語文教學設計本節課任務時存在“目標與手段”關系不清的現象。如,有的老師為了體現信息技術運用,把古文切成一句一句,再設計成一個個選擇題、判斷題,原本需要書寫的內容,也變成了用觸控筆點擊點擊;應該出聲朗讀來理解文本情感時,用默讀后選擇圈注答案了代替……古詩文課竟然成為靜悄悄的“PAD練習課”,這也是令人擔憂的問題。
信息技術是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的媒介,它所具有的豐富的功能,需要遵循學生學習的規律,提供必要的學習方法和資源,在師生、生生、生機互動中實現的,為推進和提升語文學習過程服務的。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使用信息技術,切忌代替學生古詩文自主學習的全過程。要合理利用PPT、平板等工具,讓它們推進學生古詩文學習從淺層向深層、從單一到綜合、從形象到抽象等方向前進的助力器、催化劑和營養液。
四、課后反饋:利用大數據進行評價
學生的語文學習是系統的過程,反饋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傳統課堂的反饋,一般靠老師觀察學生學習狀態、審閱學生作書面作業活動傾聽學生的口頭表達,容易受個人情緒、水平和時空等因素影響,往往不能做得全面、客觀和深入。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利用即時收集學生答題的大數據、攝錄書面表達作業和學習現場狀態等,師生現場就可以看到形象直觀的分析圖表。
如果這些反饋的數據僅作為評判學生對錯、好壞,那就失去針對學情進行精準教學的價值了。為此,在反饋之后,我們要分析大數據背后本班學生的學習規律或存在的學習問題,以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快速地提供跟進行動。
除了利用大數據進行評價反饋之外,在課后還可以利用電子手抄報、微信、美篇、PPT等多媒體手段推介名家、賞析名篇名句。這可以進一步大大提高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熱愛。
總之,通過恰當的方式實現信息技術與古詩文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可以真正打造新時代語文智慧課堂,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培養、知識水平的提升,還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課堂教學的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作芳.淺談古詩文教學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4).
[2]李安禧.引進信息技術,構建初中語文有效課堂[J].學周刊,2019(29):103.
[3]任愛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