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學院大健康與智能工程學院 甘文麗,周一帆,古秦玉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朵燦爛絢麗的智慧之花,代表著人類的精神文明、思想文化和物質生活,顯示了人類在文化方面所達到的思想和實踐高度。非遺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團結統一、提升民族自信心與文化競爭力、提高國家國際地位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故對非遺的傳承和保護,顯得十分重要。但目前非遺傳承保護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在欠發達地區,非遺傳承保護的現狀令人堪憂。本文以四川巴中通江縣作為調研切入點,深入了解其非遺傳承保護現狀,并提出相關建議。
了解通江縣非遺的現狀,結合問卷數據挖掘存在問題的本質,為制定通江縣非遺的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并提出具有個性化、全局化的可實施建議,推動通江縣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文化自信,同時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打造帶有當地特色的文化產業,最終著力于通江縣鄉村振興的戰略上。
①2021年7月1日至19日,通過紙質問卷調查,釆用隨機抽樣,選取100名通江當地群眾填寫,實際回收樣本88份,其中無效問卷6份,故可利用的樣本問卷信息為82份,有效問卷率93.18%。對非遺了解現狀、非遺興趣現狀、非遺傳承感知現狀、非遺前景認知現狀和非遺經濟認知現狀這五個方面進行了數據收集,利用SPSS 21.0和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通過信度分析,得到信度系數—克朗巴哈系數a=0.818,效度系數KMO=0.773,一般認為,信度系數大于0.8,效度系數大于0.7,就可以判定問卷信度相應較高。因此該問卷可為研究所用。
②親自參觀學習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與非遺繼承者面對面進行交流,了解非遺文化的源頭、發展、歷史、困境、特色;參加通江縣政府組織的座談會,深入了解通江縣非遺的發展戰略、與社會各界的合作機制等。
1.了解的通江非遺項目數量統計分析
根據問卷得到,42.68%的被調查者了解的項目數量“4—7個”,占比最多;選擇“8—11個”的有23.17%;了解12個及以上項目數量的被調查者僅占12.2%,占比很少。目前,通江縣有30余項已被列入省、市、縣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結果表明大部分被調查人群雖然對當地的非遺有所了解,但是了解的數量還是偏少。
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宣傳力度不夠;二是群眾了解非遺的途徑有限;三是當地群眾在思想意識上對非遺重視程度不夠,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四是某些非遺項目可能不符合通江當代群眾的審美與愛好,群眾不感興趣。
2.了解的通江非遺項目分析(多選)
根據圖1可知,知道通江銀耳傳統生產工藝的被調查者最多,達到了90%以上;其次是巴山剪紙、通江石雕和竹編技藝、蜀錦;知道其余項目的被調查者較少,均未過半。這表明通江銀耳宣傳到位、發展深入、群眾認同度高,而其他非遺項目的推廣、傳承工作有待進一步推進。

圖1 被調查者了解的通江非遺項目
3.了解通江非遺的途徑分析(多選)
通江人民了解非遺的途徑一般為本文歸納出的5個,即書籍報刊(36.59%)、電視(68.29%)、網絡(62.2%)、聽人談及(29.27%)和外出旅游(19.51%),沒有其他途徑。針對了解途徑廣度,70.72%的被調查者選擇的途徑有1—2個,5個途徑全部選擇的被調查者僅占9.76%。這表明,電視和網絡關于非遺的宣傳、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大部分被調查者了解非遺的途徑比較單一,使宣傳效果受到一定影響。
考慮原因有:一是從宣傳主體角度來說,各途徑的宣傳負責方可能因為沒有處在同一管理機制下,也沒有統一的協作方案,導致信息不連通、宣傳的進度和水平存在差異。而且,在網絡化時代,各途徑宣傳的難度不同,當地人民更容易接觸到電視和網絡,也更喜歡這樣的方式,因此這兩種途徑的宣傳更為容易。紙質文化則容易被忽視,聽人談及和外出旅游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二是由于個體之間文化、經濟、職業等方面的不同,可能會影響不同個體之間的選擇。三是總體上說,宣傳非遺可利用的途徑數量較少且形式缺乏創新,宣傳非遺的深度、廣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限制。
由圖2可知,問卷中供選擇的各種非遺類型都受到被調查者的青睞。其中,最受歡迎的三個類型分別是傳統手工藝、民間音樂和民間美術。這為通江非遺的發展帶來了啟示,以這三個項目作為發展重點,照顧絕大部分群眾的興趣愛好,但同時不能忽略相對冷門項目,非遺項目需要共同協調持續發展。

圖2 被調查者喜愛的通江非遺類型
1.對非遺傳承與保護/參與活動意愿分析
釆用李克特量表等級標準,將被調查者對非遺傳承與保護意愿和參與非遺活動意愿分為“非常愿意——完全不愿意”5個等級,當問及被調查者“如果有機會,您是否愿意自己或者讓孩子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時,表1調查顯示:超過80%的通江人民愿意,1.22%的通江人民不太愿意。當問及被調查者“如果有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您是否愿意參加”時,調查顯示:85.37%的通江人民愿意,沒有通江人民不愿意。

表1 被調查者對于非遺傳承與保護意愿/參與相關活動意愿分析
兩者結合對比,同時通過對被調查者的態度賦分加總,得出被調查者對非遺傳承與保護的意愿均值為4.26,被調查者參與非遺的意愿均值為4.22,從其中的差異可知,有一小部分被調查者有意愿但是不愿意做出行動,需要深挖其原因,盡最大可能動員最多數量的通江當地人民參與傳承非遺的活動。但是總體差異細微,可見大多數被調查者能夠認識到非遺傳承與保護的重要意義,有意愿為傳承、發展非遺做出具體實踐。這與被調查者對非遺感興趣的結果是一致的。
2.對非遺傳承與保護方式分析(多選)
由圖3可明顯看出,絕大部分群眾希望由高校、企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等社會組織來保護傳承非遺,相對少的人選擇利用個人力量。

圖3 被調查者認為的保護非遺力量分析
猜測原因如下:一是成本問題,非遺的傳承保護需要花費大量的人財物,對于普通群眾來說,成本太高。二是不排除部分人群,存在著推脫責任的想法,覺得非遺傳承保護與自己無關,對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三是沒有相關保障與利益激勵,如果非遺的傳承與保護能給群眾切切實實帶來利益,不管是獲得經濟收入還是政府進行補貼,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群眾積極投身實踐當中,發揮個人力量。
3.非遺傳承與保護具體措施分析
由圖4可知,在大部分被調查者希望利用社會力量的基礎上,第一是通過加大宣傳來保護傳承非遺的支持比例最高,可見大眾對于宣傳這種方式的認可程度,同時也說明通江縣的非遺宣傳工作的確有待提升;第二是通過政府加強重視,增加投資力度;第三是在內容形式上不斷創新;支持通過與旅游業相結合來保護傳承非遺的占比較少,與通江縣的旅游發展良好有關。

圖4 被調查者認為的保護非遺應采取措施分析
4.被調查者對非遺的前景/發展態度分析
對比兩項,從總體上來說,大多數被調查者對通江非遺的前景和發展態度是較為樂觀的。但是對于非遺的前景態度與發展態度相比,選擇非常樂觀和比較樂觀的人數及比例增高,選擇一般和比較不樂觀的人數和比例在下降,側面可以說明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雖然當前通江非遺前景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就通江目前非遺發展的成效來說,其發展趨勢優過原本對前景的預測,進一步說明,通江非遺的傳承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結合表2,通過對通江人民的態度賦分加總,得出被調查者對通江非遺前景態度均值為3.88,被調查者參與通江非遺活動的意愿均值為3.94。其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一小部分被調查者,即使對于通江非遺并不是很有信心,但是仍然會選擇對通江非遺的傳承保護做出實踐。

表2 被調查者對通江非遺的前景/發展態度分析
5.被調查者認為通江非遺與旅游景點相結合必要性分析
整理數據得到,53.66%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有必要”,40.24%選擇“比較有必要”,沒有被調查者認為“比較沒必要”和“非常沒必要”。通過對被調查者的態度賦分加總,得出被調查者對通江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景點相結合必要性均值為4.48,綜合來看,被調查者幾乎都認為與旅游景點結合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對于通江非遺的發展,與旅游相結合符合群眾想法,旅游可以作為當地非遺的發展重點之一,而通江紅色旅游發展的良好現狀,可以印證這一點。
首先,政府帶頭牽動社會各界加大宣傳力度,包括:教育、公眾文化、媒體等聯合部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在學校、展覽館等地方做好關于通江非遺的定期宣講工作,引領以學生為代表的通江人民傳承保護當地非遺項目;(2)非遺紀念物的設計與發放、非遺免費體驗館的建立、建造具有非遺特色的基礎設施等,潛移默化地發揮其影響作用;(3)積極吸引外來人才、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到通江非遺的傳承保護工作中,建立長期合作,利用商業與公益相結合的方式,將非遺帶到全國,擴大影響力;(4)政府加大重視力度,投入資金,設立專業的非遺傳承保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通江非遺的宣傳工作,與各大電臺、主播、自媒體等合作,將通江打造成更完美的紅色旅游縣。
其次,通江非遺的繼承者們、主管部門,加大對通江非遺項目的傳播載體、內容形式、核心文化、手藝工藝等的創新,使其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比如:通江銀耳名滿天下,具有健康、美容、療養等多方面的作用,何不再加入到女性關注的裝飾文化上?也許將通江銀耳的文化理念、外觀等元素融入到銀飾手鐲、耳環等方面會帶來不一般的成效。
首先是可以設立專門的部門聯接協調各宣傳方,采用統一的標準,及時溝通交流,共同合作。同時,主管部門應該破除宣傳困難壁壘,讓紙質媒體也增加一定曝光度。其次是創新宣傳途徑,嘗試探索其他適合通江非遺傳承保護的途徑,比如,是否可以通過網紅帶貨、知名旅游博主推薦,或者通過優質的紀念品宣傳、邀請宣傳大使等方式。
首先,政府應該加大鼓勵群眾投身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的力度,可以采用積分制的方式,為對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做出貢獻、發揮模范作用的個人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表彰。具體簡述如下:參加一次實踐(需要非遺傳承部門的證明),加1分(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積分達10分者,可以兌換禮品、優惠券、現金等。
其次是加強群眾的思想教育,提高通江群眾的文化自信力與精神執行力,這需要相關部門聯合,從多方面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實施不同的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