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寶, 李鳳強, 陳鑫, 高大偉, 劉彥如, 郭德瑞
(1.大唐華北電力試驗研究院,北京 100040;2.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井熱電廠,北京 100041)
蒸汽參數為540 ℃亞臨界機組中的高中壓內外缸、噴嘴室和高溫閥門的閥殼等鑄件多采用低合金ZG15Cr1Mo1V鋼或2.25Cr1Mo鋼制造。與2.25Cr1Mo鋼相比,ZG15Cr1Mo1V鋼的高溫持久強度較好,可減少設計壁厚,減少零件的熱應力,但鑄造工藝性能較差。近年來,通過提高鋼水的純凈度,采用Ti脫氧等技術,使ZG15Cr1Mo1V鋼的鑄造工藝性能有所改善,制造的汽缸與閥殼等大型鑄件的質量有較大提高[1]。同時,早期蒸汽參數為566 ℃的超臨界機組及600 ℃的超超臨界機組中的高中壓內外缸也有采用ZG15Cr1Mo1V鋼,因此在役機組中存在大量的采用ZG15Cr1Mo1V鋼制造的鑄件。
近年來,ZG15Cr1Mo1V鋼鑄件在運行中出現大量開裂現象,國內外進行了大量的失效分析和焊接修復工作[2-10]。汽缸裂紋修復一般采用2種方法:熱補焊法、異質冷補焊法。異質冷補焊工藝主要采用鎳基焊條,工藝簡單、工作量小,并且不需熱處理,工件不會產生大的變形,但是也存在與母材線膨脹系數不同,異種金屬界面承受熱疲勞性較差,不能保證長期高溫運行等缺點。目前,對于現役機組ZG15Cr1Mo1V鋼鑄件主要采用異質補焊法,文獻[4]采用ENiCrFe-1焊條補焊3次才成功,文獻[5-6]分別介紹了采用ENiCrFe-3焊條對ZG15Cr1Mo1V閥門和主汽門進行了異質冷補焊,但均未提及較長時間運行安全性。
熱補焊法采用與汽缸材料相同的焊條,焊前對汽缸進行整體預熱,焊后進行整體高溫回火。由于焊縫與母材同材質,強度相當、線膨脹系數相當,在汽缸服役過程中不會因為受熱、受力等問題出現應力集中或應變集中,能達到滿意的補焊效果。但熱補焊法較大的弊端就是,焊前預熱及焊后熱處理都有可能使工件發生較大不均勻變形,且在電廠中實施起來較為困難,特別是現場熱處理難度大。文獻[9]針對超臨界機組的高壓內缸下半裂紋缺陷,采用同質熱補焊,但是焊后采用火焰進行局部熱處理,熱處理效果得不到保證,將影響接頭長期服役性能。文獻[3]嘗試采用試驗室模擬的方法對ZG15Cr1Mo1V進行了熱補焊后組織和性能的研究,但是缺乏現場大鑄件實際修復檢驗。
文中對某9FB燃氣-蒸汽聯合循環電站機組中壓再熱聯合閥鑄件裂紋進行了同質熱補焊,采用整體包覆電加熱片的熱處理方式進行了焊接修復,運行近4年來,質量良好,為同類鑄件的現場焊接修復提供技術參考。
國內某9FB燃氣-蒸汽聯合循環一拖一機組,其汽輪機中壓再熱聯合閥采用ZG15Cr1Mo1V鑄造,工作溫度566 ℃,工作壓力2.8 MPa。在2018年的B級檢修中發現右側中壓再熱聯合閥存在裂紋,裂紋位于進汽口與閥體交匯處R角位置,裂紋長度180 mm,如圖1所示。

圖1 裂紋位置及尺寸
中壓再熱聯合閥屬于大型鑄件,備件制造周期長,交貨期至少需要半年以上,這還不包括招投標和更換工作。因此計劃對缺陷進行焊接修復。
采用角磨機、旋轉銼等工具進行打磨消缺工作,每打磨一定深度后進行滲透檢測,直到無裂紋顯示為止。缺陷清除后的形貌如圖2所示,尺寸為320 mm×80 mm×70 mm。

圖2 缺陷形貌
焊前準備如下:①參加焊接的焊工,必須具有相應考核合格項目的Ⅰ類焊工承擔;②焊道采用機械打磨方法清除裂紋缺陷,打磨出金屬光澤。并打磨平緩或加工成具有1∶3及以下坡度的斜坡,并修整成便于焊接的凹槽再進行焊接;③確保坡口周圍50 mm范圍內應是干燥狀態,清除銹蝕、油污等污物,并打磨出金屬光澤;④焊條焊前需進行350 ℃×1 h 烘干處理,烘干后的焊條應放在80~120 ℃的保溫筒內隨用隨??;⑤焊接預熱前須將閥體內部部件拆除,并將加熱側的管口進行保溫封堵,以確保升降溫不受影響。
焊接工藝參數見表1。施焊前采用電加熱片對整個閥體進行包裹加熱,升溫至250 ℃,確保焊接區兩側各不少于300 mm范圍內溫度在200 ℃以上,采用焊條電弧焊接,層溫控制在200~250 ℃之間。

表1 焊接工藝參數
采用多層多道焊,焊條不擺動,后焊道壓先焊道1/3~1/4,單層焊縫厚度不超過焊條直徑,收弧時應將焊接弧坑填滿。每條焊縫長度應不大于單根焊條施焊長度,否則應采用逆向分段焊方式,以使應力分布合理。除打底層焊道和蓋面焊道外,每一層焊接完成后立即用手錘錘擊均勻敲擊(力度應適中)焊縫表面,以減小初始焊接所產生的應力,錘時應先錘擊焊道中部,后錘擊兩側,并要緊湊整齊,避免重復;同時用肉眼檢查焊縫表面是否有焊接缺陷,有缺陷打磨消除,無缺陷繼續下層次焊接。焊接過程如圖3所示。焊接工作結束后,焊工應進行自檢,清理打磨焊縫表面,使其與閥殼相鄰表面齊平且圓滑過渡,確認表面無裂紋之后,立即進行焊后熱處理工作。

圖3 焊接過程
熱處理工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取得資格證書,持證(有效期內)上崗。熱處理工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防止燙傷。至少2人參與作業。采用程序自控熱處理機進行焊后熱處理按圖4工序流程進行。

圖4 焊后熱處理操作流程
加熱片及熱電偶布置如圖5所示,對閥體鑄件進行整體布置加熱,并用保溫棉將閥體整體包覆。焊后熱處理曲線如圖6所示,以60 ℃/h的升溫速率升溫到725 ℃,保溫4 h,然后斷電冷卻到室溫。

圖5 加熱片及熱電偶布置

圖6 焊后熱處理曲線
外觀檢驗:補焊區外觀成形良好,未見裂紋、未熔合、氣孔、夾渣等缺陷。無損檢測:對補焊區和周圍進行MT檢測,未發現磁痕顯示。理化檢測:使用便攜式布氏硬度計對補焊區和母材進行測量,補焊區硬度為245 HBHLD左右,周圍母材硬度值為130 HBHLD左右,組織變化不大。
ZG15Cr1Mo1V是一種綜合性能較好的珠光體類耐熱鋼,可在570 ℃以下長期工作。ZG15Cr1Mo1V的化學成分見表2,符合標準JB/T 10087—2016。但是該鋼在鑄造過程中容易出現熱裂紋,危害性較大。ZG15Cr1Mo1V鑄件熱處理工藝為:1 050 ℃噴霧+715~725 ℃爐冷,經過性能熱處理后,高溫持久性能優良,常溫下沖擊吸收能量為50~80 J[10-11],韌性偏低,抗裂性較差。
ZG15Cr1Mo1V鋼的焊接性主要包括焊接冷裂紋和熱裂紋。采用國際焊接學會(IIW)及日本JIS推薦的碳當量式(1)和式(2)[12]計算,CE=0.84,Ceq=0.86。
(1)
(2)
碳當量在0.45以下時,焊接冷裂紋傾向較小。ZG15Cr1Mo1V的碳當量達到0.8以上,具有較大的淬硬傾向,極易產生冷裂紋。在Cr-Mo鋼中, Nb,V加入會增加鋼對再熱裂紋的敏感性,ZG15Cr1Mo1V鋼具有一定的再熱裂紋傾向。因此,ZG15Cr1Mo1V鋼焊接時,采用低氫、塑韌性好的焊接材料,通過焊前預熱,控制層間溫度和熱輸入,減小熱影響區的寬度,可有效控制冷裂紋和再熱裂紋的產生。
3.2.1裂紋性質判斷
修復之前要對鑄件的裂紋性質做出判斷,明確開裂機理,對焊接修復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義。該次鑄件開裂位置為聯合閥體R角位置,為應力集中部位,且開裂位置為鑄件原始補焊區,應力開裂的可能性較大。
3.2.2補焊的可行性分析
修復之前要對缺陷周圍的母材成分、組織和性能情況進行檢測,確認閥體是否具備補焊條件。如果母材組織老化嚴重,焊接性就非常差,已經失去修復意義。該次修復閥體母材硬度在140~230 HBHLD之間;母材金相組織為鐵素體+貝氏體,組織老化3級,具備焊接修復條件。
3.2.3補焊方法的選擇
目前,鑄件現場修復多采用焊條電弧焊或氬弧焊焊接工藝方法。需要綜合分析裂紋的大小和深度、鑄件性能、焊接位置、修復工期等因素,一般來說,氬弧焊焊縫的抗裂性能要由于焊條電弧焊,這是由于氬弧焊熱輸入小,又有氬氣保護,焊縫中氣體含量低,焊縫純凈,但是焊接修復效率低;而焊條電弧焊熱輸入大,焊接效率高,但同時存在保護效果不佳,空氣易侵入焊縫造成焊縫不純凈的劣勢。因此,要根據現場情況靈活選擇。該次鑄件修復直接采用焊條電弧焊打底、填充和蓋面,取得良好綜合效果。
3.2.4焊后熱處理效果的控制
該次修復的中壓聯合閥體鑄件較大,且閥體上部閥瓣閥芯等部件已拆出,散熱較快。為保證閥體鑄件整體熱處理時溫度場的均勻性,將閥體內部用保溫棉塞滿,同時將與閥體連接的管道上的閥門全部關閉,避免管道內部穿堂風的影響。為確保升降溫速度均勻,閥體表面整體布置加熱器或加熱繩,確保貼緊閥體并綁扎牢固。熱電偶控溫點布置在焊縫的頂部及兩側,焊縫對面及閥體內壁位置各設一個監控溫度點,并與被加熱閥體表面緊密接觸。鑒于鑄件本身的硬度值富余量不大,經過焊后熱處理后勢必會下降,故將熱處理溫度選擇在標準要求的下限725 ℃,最大程度減少鑄件性能的下降。
通過以上操作,確保了整個鑄件溫度場的均勻性,最大程度的消除了焊接應力,同時最大限度減小了由于溫度場不均勻產生的附加熱應力,為鑄件的后續安全長周期運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3.2.5補焊后質量檢驗
補焊后要對補焊區域質量進行檢驗,如磁粉、超聲、硬度、金相等。這也是對修復工藝的可行性和質量的檢查,同時對修復區域后續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該次修復磁粉檢驗合格,表面無裂紋;超聲檢測受限,無法實施;焊縫硬度為245 HBHLD,周圍母材硬度相較于補焊前略有下降,但已經低于標準要求下限,鑒于金相組織正常,老化3級左右,且壁厚大于最小計算壁厚,可監督運行。
(1)大型鑄件用ZG15Cr1Mo1V鋼的焊接性較差,鑄件母材韌性不高,對焊接工藝要求比較嚴格,焊接時宜采用小熱輸入,薄焊道,合適的預熱及層間溫度及合理的焊后熱處理參數。
(2)采用同材質熱補焊的工藝方法,同時進行整體熱處理方式,成功修復了某電廠中壓再熱聯合調閥ZG15Cr1Mo1V鋼鑄件,至今已安全運行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