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芬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成為了培養學生素質素養提高教師專業性的主場所。語文要素是語文學習、聯系的基本要素,其中包括了:學習基本方法、學習能力、學習基本內容,對語文學習指明方向。因此,語文單元教學關注學習目標的階層性,掌握學習目標的整體性,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單元教學是在結合整本材料的同時汲取課本以外豐富的知識有趣的故事實踐教學。本文選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白鷺》《落花生》《珍珠鳥》展開分析,在借助單元教學的橋梁下,豐富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升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語文要素;語文教學;單元教學;提升能力
前言:
為了使教師的作用發揮到實際教學中,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中促進教師的專業素養及專業化發展,為推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越來越頻繁,這也彰顯出語文教材的重要性,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在上課時教師給學生流出更多空間、時間,這樣的行為對語文教學知識上起到給出了更多的肯定。語文教材開始重視元素與內容的有效結合。
一、語文單元教學前后結合的要點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設計環節構建了系統性的課程教學體系,使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具有更加清晰的教學目標。因此,語文教師使用人教版語文教材,展開細化的單元知識教學時,需要注重單元知識點之間的有效串聯,科學利用語文要素,幫助小學生培養語文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1]。例如《白鷺》、《落花生》、《珍珠鳥》這三篇文章,雖然這三篇文章都是不一樣的描述手法但是都是通過對事物的描寫,借著事物表達感情、講出其中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文章中對白鷺、珍珠鳥的描寫學會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這些都需要在語文單元教學中練習、模擬寫作,學會借助事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課后可以給學生實踐深層閱讀、感悟的作業,結合學生單純的學習心理,可以在具體的學科內容學習中,思路清晰,要點分明。所以,語文老師在課程要素背景下,結合小學時期的單元教學,對單元語文要素重視,還可以在閱讀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通過單元教學要素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
二、綜合語文要素確定目標
在了解單元教學的要素后,語文老師可以通過明確整個單元講述中心、課文所講重點,確定上課形式,上課道具及目標。比如《白鷺》一文,通過書本上的插畫、朗讀、理解結合者美麗的語言描述就可以感受到白鷺一文對景色的贊美和喜愛之情;《落花生》學生可以通過種花生、期盼花生的成熟、收花生、品嘗花生能從側面反映出花生的默默無聞,長在不起眼的土地里卻有很多用處,也通過花生的精神教會學生學習做人低調的道理;《珍珠鳥》這篇文章通過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結合對鳥外表的描寫,可以感受到鳥的可愛之處,延伸思考更好的理解人類與自然的相處。對本單元的基礎認字、學習目標有效實施,同時可以運用語文園地,單元小結、單元練習讓學生深層次體會文學魅力,學會建立自己的學習系統,預習下一單元知識[2]。開展精準的單元教學時,則需要重視單元內課文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想通過什么事情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充分利用語文的要點,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在朗讀中感知優美詞組
在課堂上,可以結合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更多優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更深層次感受文章帶給學生帶來的“刺激”。比如《珍珠鳥》通過圖片、音樂、文章的結合深化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同時也使課堂一改往日的死氣沉沉,使更加豐富多彩。可以請同學結合自己的理解、查閱資料帶著感情色彩的在班上朗讀,感受珍珠鳥的活潑好動,一會兒飛上天空,一會兒又落在樹上最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集體朗讀、分段朗讀、扮演角色朗讀并演繹,在朗讀、演繹的過程中深層次體會并可以鼓勵學生把優美的語句背下來。因此,教師無論從哪一種形式的學習方式而言,在單元教學完成后,都會讓同學對語文教學有一定的感知,使學生自己在單元教學整體學習中,了解并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寫作技巧、語言表達都能有所提高。
四、具體實踐,在表達中掌握要素
針對單元教學、語文要素中,無論從哪方面體會到這樣感受,都要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來。對于單元教學,教育者除了一些基礎字詞句子外,還要通過語文要素把閱讀體會到的知識練習、整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一個相對于集中的學習、訓練、實踐的學習過程,語文教學目標相對于清晰、學習積極性也在循序漸進中提高[3]。這樣語文要素的運用就能有效實施,通過學習方法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把聽、看、讀、寫、思考等多方面結合在一起,更大程度防止了學生學一篇忘一篇的低效學習方式,對單元內容的整理中培養學生學習愛好、學習習慣.例如《白鷺》、《落花生》、《珍珠鳥》這三篇文章,語文老師單元整體教學后,可以結合單元語文園地,設計“我喜歡的一種動物/植物”查閱資料、寫作交流、繪畫展示,幫助學生多方面學習、理解。
結語:
由此看出,語文教育要素背景下,對于學生單元教學,成為一種積極、整體、統籌整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將類似的課文整合在一個單元,更加突出主題性,還可以讓學生對本單元所講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對閱讀技巧、寫作方式、寫作思路的能力,準確快速掌握中心思想,增加對文章的理解,增強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最后達到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通過努力把語文融入生活,趣味學習,讓學生更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凌士彬.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內涵特征及價值實現[J].教學與管理,2021(16):44-47.
[2]傅登順,喻銀華.必要性與可行性通融:語文教學的深度追求[J].教育科學論壇,2021(07):14-17.
[3]劉飛.語文統編教材大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構建及其運用[J].基礎教育課程,2020(23):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