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鈺
摘要:在目前,課程改革在逐步推進,“在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已成為我國教育的主旋律,基礎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為落實好學生品德修養、道德素養的提升,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基于此,為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提高小學生德育水平,需要學校和家庭共同參與進來,以此樹立學生正確三觀,提高學生的道德理念,為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本文就對家校共育視角下小學生德育的滲透方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家校共育;德育;滲透方式
引言:
家校共育的內涵由“家校合作”發展而來,強調學校與家庭共同育人、互動來往,在多方支持的力量下,以多元教育實踐為主,共同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德育是學生思維培養的重要法寶,滲透德育理念,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德育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和進步,幫助學生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成長,德育教育的實現能為學生知識學習和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能夠成長為面對社會的人才。對此,需要在家校共育的視角下,針對學生的生長實際,提出相應措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提升學生的德育品質,培養成長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感的人。
一、以身作則,在家校共育中提升品質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對生活缺乏必要的經驗,他們的品德成長、行為習慣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的影響,也會出現不同的價值觀念。家長和教師都是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學生最初的榜樣就是教師與家長。所以,需要教師與家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模范。教師與家長要從外到內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成為學生的道德標桿。教師與家長在生活中做到謙遜、禮貌、大度等等,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讓學生也能夠成為像教師一樣的人。
例如,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教師與家長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優良的道德表現影響學生個人的言行。在學校中,教師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用良好的時間觀念為學生做出表率;或者,教師整潔大方的穿著和禮貌的舉止指引學生形成講禮貌講文明的性格;或者,教師利用示范榜樣,親自參與桌面清潔、班級衛生打掃方面,以實際行動,為學生做出榜樣。在家庭中,在一次考試之后,學生的成績不理想。但是,家長沒有用嚴厲的話語批評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下次是否能夠改正。并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的學習動力。經過教師與家長的言傳身教,學生的心智得到健康發展,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也為學生未來全面發展打造基礎。
二、親子活動,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
家校共育依托雙方的信任為基礎,從而建立家校合作互助的關系,形成教育合力。就當前的小學實際來說,家長與學校班主任、教師的溝通,往往僅限于電話、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能夠與家長保持溝通、及時反饋學生在校表現。但考慮到線上溝通缺少情境的投入,雙方難以面對面互相了解,難以培養默契、構建信任。學校搭建的線下親子活動平臺不失為有效的途徑。所以,學校可以策劃親子活動,讓家長走進校園,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為學生德育的培養提供環境基礎。
例如,學校可先邀請班主任根據各班特點進行家校溝通現狀問題和難點的總結,再結合學校現有的資源情況,統籌策劃、組織實施校園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個性化的校園親子活動,同時依托各類傳統節日等機會,歡迎家長走入校園,了解學校教學教育情況,增進家校溝通與交流。活動中,也可考慮借助家長自身職業特質、興趣愛好等資源,與家校共育主題活動相融合,提供給家長展示特長的平臺。同樣,可以設計德育親子講座、游戲等活動,既能夠培育學生的德育素養,又推進家校共育理念。
三、家校合作,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在學生德育教育中,學校并不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全部,并且,學生高尚素養也不是教師、學校能夠完成的事情,需要家長參與進來,用家庭教育的方式,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家長來說,家長作為小學生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舉止對小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直接而深遠的。所以,學生德育的培育,需要家長的參與,利用家長的力量,來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教師要正確處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多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學生家長學習正確的德育教育,樹立科學教育觀念,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正視學生的優缺點,不能盲目引導學生。可以開展家長會、讓家長走進班級中、為班級管理提出建議等方式,縮短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運用這樣的方式,讓家長也加入到學生德育教育活動中,運用家長的力量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總而言之,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經濟日益發展,家校共育的范圍和規模越來越呈現寬廣、新穎、影響深遠的特征。為更好地培育小學生德育素養,樹立學生正確三觀,學校方積極探索適合本校的家校共育新形式、新途徑,為家校共育培植適宜生長的土壤。學校教學以德育教育為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社會,同樣也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德育學校,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也為未來走向社會夯實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小燕.家校聯動視角下小學生德育教育模式探索[J].科學咨詢,2020(5):67-67.
[2]柏麗嫻.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學德育教學探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