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中
(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甘肅蘭州 730000)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已經步入信息化高速發展階段,媒體平臺不斷更迭,媒體信息傳播已經呈現不斷融合、走向綜合的一體化發展之路。特別是近幾年來,電視節目的數量及類型越來越多,電視舞蹈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然而面對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媒體競爭空前激烈,電視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也在競爭中不斷完善發展自身,包括從電視節目的內容形態、傳播渠道、廣告營銷等各方面的全方位改變革新,特別是近些年大火的電視舞蹈類節目,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了較大的壓力,因此也從過去單一的歌曲伴舞轉變為節目多形態呈現,如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湖南衛視的《奇舞飛揚》、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舞蹈》,收視率都節節攀升,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同時提高電視舞蹈節目的質量。但隨著傳播手段融合和媒介產業融合的不斷深化,舞蹈節目也必須不斷創新才能持續吸引受眾的眼球,不僅僅是舞臺燈光、空間效果,還包括節目后期制作、選手人物舞蹈呈現等各方面,最大程度地發揮電視媒體的試聽效果特點,呈現精彩絕倫的舞蹈節目。
雖然我國電視舞蹈節目近些年受到了眾多觀眾的喜歡,但當太多的同類型節目同時出現在大眾視野時,不免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呈現出過于娛樂化、同質化、制作不精良、沒有呈現舞蹈藝術性等不足。許多電視從業者過于追求收視率和廣告投放從而忽略了對節目制作的重視,抄襲照搬的節目時常出現。面對如此局面,國內電視舞蹈類節目也在不斷需求創新。正如傳播學著名學者波茲曼曾經預言的媒體融合是一大趨勢,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經對電視舞蹈類節目產生了不小的沖擊,特別是互聯網普及以來,傳統的電視已經逐步失去了它的優勢,這直接影響著電視舞蹈類節目改革創新。一是國內電視舞蹈類節目要想殺出重圍、重新博得大眾眼球就必須改革傳統觀念和思路,要把電視媒體和新媒體平臺相結合,做出來的內容要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喜好和主流思想;二是電視舞蹈類節目在流程制作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與受眾的互動,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加入喜歡選手的粉絲團為其助力、在微博上制造節目話題引起網絡輿論熱議等深度互動方法;三是節目內容和流程一定要不斷推陳出新,有的電視舞蹈類節目是引進的國外的版權,就要注意結合國內觀眾的喜好作出一定的調整,而不能全盤照搬,要在原基礎上不斷提升節目質量和檔次,方能在娛樂電視節目百花齊放的當下贏得大眾喜歡。總的來說,筆者認為,一檔在全國范圍內受歡迎、制作精良的電視舞蹈類節目一定是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必須要注意的要素就是媒體跨界傳播,許多節目因為有了跨媒體平臺融合式立體化推廣傳播才實現了利潤的最大化、影響力的最大化,如浙江衛視推出的節目《中國好舞蹈》以及韓國電視臺推出的首檔舞蹈大賽《dancin9》等,都是電視行業和新媒體行業的全新合作,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自十年前廣電總局頒布“限娛令”后,各大電視臺都在不斷改版、革新電視節目,各類電視舞蹈類節目像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如何在確保質量的同時不斷創新節目是急需研究的課題。
1.讓舞蹈藝術平民化、流行化和大眾化。過去大眾傳統的觀念是舞蹈藝術是高雅藝術,就像參加音樂會一樣,離日常生活比較遠,且觀看舞蹈藝術普通觀眾比較難以理解,無法領會其中的舞蹈精髓。電視舞蹈類節目的出現打破了大眾傳統對于舞蹈藝術的偏見,也拉近了舞蹈藝術和大眾的距離,將舞蹈藝術變得更加平民化、流行化和大眾化。如湖南衛視推出的電視舞蹈類節目《舞蹈風暴》就是將舞蹈藝術草根化、大眾化的典型代表。該節目絕不僅僅是傳統的舞蹈表演,節目集結了來自全國各地專業藝術院校、拿遍國內外獎項、對舞蹈抱著一腔熱忱的年輕舞者,他們經過前期的選拔面試,其中挑選出了最優秀的50組舞者登上電視舞臺,由大眾來甄選最終的“中國最強舞者”,湖南衛視也同時邀請了幾位國內舞蹈大神級人物坐鎮擔當評委,如著名國際編舞家沈偉、中國舞劇表演教育領軍人沈培藝、資深舞蹈電視節目制作人揚揚等,在節目中觀眾不僅可以欣賞舞蹈,也可以傾聽專家們的舞蹈點評,進而提升自己的舞蹈藝術認識和修養。同時,節目中還適時邀請了當紅偶像如彭昱暢、劉憲華加入,由此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收看節目,也增強了節目年輕化的特點。另外,該節目中各位青年舞者也表演了不僅一種舞種,從中到西、從古到今的舞蹈類別觀眾都可以欣賞到。《舞蹈風暴》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大眾好評,此節目填補了電視娛樂節目的一個空白,打破了舞蹈高雅藝術在大眾心中的壁壘,就像舞蹈家揚揚所說:“這個節目開辦的目的就是讓以后年輕人的偶像名單中出現舞者的名字。”由此,舞蹈藝術走上平民化、流行化和大眾化的道路。
2.電視技術的革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讓電視媒體快速和新媒體融合,不僅僅是平臺的融合,更是技術的融合,電視舞蹈節目因為新媒體的出現尋找到了新的發展機遇,傳統媒體由此展現出了新的生機。對于電視行業來說,最直接的改變和革新就是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影像呈現技術模式,節目開始采用數字化的方式呈現,并不斷探索新的播放模式,如在線網絡直播、微視頻等,這也是現在各大電視臺出品的節目依然非常受到年輕人歡迎的原因,媒體技術的融合讓播放更加流暢、畫面更加清晰、互動性得到增強、觀眾收看節目更加方便。仍然以湖南衛視的《舞蹈風暴》做例子,該節目的將舞蹈藝術和電視技術很好地進行了融合,通過更新換代的電視技術手段,將舞蹈藝術通過屏幕展現給大眾,這包括視頻切換鏡頭、舞臺燈光空間效果、選手人物表情抓拍、節目后期制作等,都充分地運用了最新視聽技術,同時因為舞蹈動作幅度大、有時候激烈程度高,也需要通過新技術捕捉鏡頭,甚至來回切換選手的表情,通過俯角和仰角來呈現舞蹈最精妙的部分。通過新舊媒體平臺和技術的融合,一場電視舞蹈節目往往比傳統的節目更能吸引人,獲得更高的社會關注度。
3.讓節目故事化。人人都愛聽故事,在快餐化、碎片化的融媒體時代更是如此。從初期作為簡單的影像記錄方式普及舞蹈之美,到結合綜藝真人秀模式講述舞蹈之外的故事,再到運用技術手段凸顯舞蹈藝術審美,電視舞蹈節目在敘事方式上不斷變革。過去傳統的舞蹈節目僅僅是呈現舞蹈,難免感覺比較單一無趣。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電視舞蹈節目也加入了故事化思維,把真人的人生素材、事件作為腳本,再加入適當的加工處理和藝術化編輯,最終呈現出來的節目故事性更強、節奏感更緊密、情節更生動、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如東方衛視推出的《舞林大會》節目就是將“讓心靈起舞,讓夢想高飛”作為整個節目的主題,自始至終都在傳播著一種積極向上、有夢想才能力量的精神和價值觀,這也是故事化的體現。另外,在《舞林大會》節目中,明星舞者會分享自己練舞、學舞的故事,同時后期編輯也會多機位的呈現比賽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等細節,建構出完整、跌宕、有趣的故事,這同樣是節目故事化的體現,這種處理方式使得節目更具有戲劇性和趣味性,提升了節目的可看度,許多電視綜藝節目從業者曾提到,故事化甚至已經成了節目編創的核心策略。
4.融合媒體平臺的建設。電視舞蹈節目獲得巨大的成功,功不可沒的還包括媒體融合平臺的打造,這是當今電視節目能夠獲得如此成功的關鍵推動力,電視媒體因為網絡新媒體平臺的引入,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大眾。一方面電視媒體發揮著傳統的專業優勢,另一方面新媒體拓寬了傳播渠道,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得節目傳播效果最大化。特別是5G、AI等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使得電視舞蹈節目可以插上智慧化的翅膀,通過移動終端、網絡直播、虛擬呈現等方式都可以觀看節目,豐富了觀眾的節目觀看體驗。
必須要認識到的是,電視舞蹈節目的品質和傳播力一定來源于不斷創新,關鍵在于節目內容的精品化。一個好的舞蹈節目離不開內容的精良、多元化的技術運用、立體化的營銷策略等各方面,因為舞蹈電視節目的創新,使得舞蹈行業實現了破圈,“專業化”“小眾化”的舞蹈藝術也由此走進了大眾的視野,通過觀看這類型電視節目,觀眾也更加理解和領悟了舞蹈藝術的魅力和內涵。需要強調的是,電視舞蹈節目不同于一般的綜藝節目,在關注娛樂性的同時,也需要關注高雅性和藝術性,要把提高大眾藝術審美作為其中一個目的,而不是僅僅為了娛樂大眾,電視舞蹈節目一定要端正正確的價值觀和利益目標,弘揚社會正能量,這是電視人需要重視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