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藝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
目前我國高校師范院校鋼琴課是專業必修課程,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的鋼琴課,對于鋼琴的普及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目前,在高等師范院校的鋼琴課,部分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未應用多媒體教學,部分是集體教學或小組課教學。相比較一對一的教學模式,集體課或小組課教學中,應用的多媒體的機會較多,在傳統的一對一教學中,我們是否能將現在信息發達的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加強傳統教學與現代化多媒體的應用,也是我們老師一直在深思的問題,在社會飛速發展,信息化的社會,我們只有加強對鋼琴教學方法的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嘗試提出相應的建議,為高等師范院校的鋼琴教學發展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在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由于軟、硬件條件的影響,基本上遵循傳統教學的幾種教學模式,采取的授課模式有大班集體課、小組課教學、一對一傳統教學等模式。這幾種模式是我們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上課模式,在這幾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會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與學生無法形成更多的教學互動以及教學深入探討,導致在教學中出現只能按照教學時間,點到為止,特別是集體課教學、小組課教學,由于是多人上課模式,老師還需顧及所有學生不同的鋼琴基礎。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只能在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學習大綱要求的內容,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問題進行引導。長此以往,則會導致學生對鋼琴課的興趣有限,無法積極參與鋼琴學習。
在鋼琴教學中,由于學生的鋼琴基礎等問題,大部分教師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對鋼琴演奏技巧的講解上,把它作為鋼琴課的“指揮棒”。同時,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對鋼琴作品缺少情感表達和審美內涵的講解,學生無法深入理解不同風格的鋼琴風格和演奏特征,對鋼琴彈奏內容缺乏系統全面的了解,不能從根本上理解不同風格的鋼琴音樂美。從而導致他們對鋼琴作品所要表達的音樂內容,認識不足,但部分老師仍然將鋼琴技巧的講解放在教學的重中之中的位置,作為鋼琴教學的教學目標,這樣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在教學中,學生是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主要依靠教師的手把手地教授。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學計劃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進步很快,但教師在手把手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會產生兩極分化:一種是教師在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中,較容易對學生很嚴厲,導致學生對于鋼琴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畏懼,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抵觸;另一種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依賴心理,不會主動思考學習內容,過度的依賴教師,例如:老師說解釋音樂表達的內容時,很容易造成老師要求學生對這段鋼琴音樂有什么樣的理解,從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對曲目的理解能力的鍛煉,這樣的教學很難突出學生的個性,所以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相處,是我們作為教師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師范高校鋼琴教學中,更多的是對于鋼琴演奏技巧上的教學,對音樂內涵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做到感同身受。這是因為學生的鋼琴基礎參差不齊,以及個體對音樂理解、感知能力的不同,所以老師們在教學中,不自主的首先讓學生反復地進行鋼琴演奏技巧練習,達到肌肉訓練和肌肉記憶,這一情況的出現,意味著學生在演奏過程中不會融入自己的感情,無法體會音樂中真摯的感情,因此,學生只能當工匠,無法對音樂內涵有自身的理解。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完善,針對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了個人幾點建議,旨在為后續的研究打下基礎。
現在是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作為當代大學教師,理所應當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信息化讓生活更加便捷,讓學習知識有了更多的渠道,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運用信息化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便捷,跟上信息化的腳步,在傳統手把手授課的主導方式上,充分應用多媒體帶來的變革,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投影進行教學輔助,進行視頻、音頻等學習手段,同時利用視覺、聽覺的刺激,來帶動學生對鋼琴演奏教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觀看中、聽覺中,欣賞鋼琴樂曲的美,從而提升學生鋼琴演奏的興趣,增加課堂教學感染力,提升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除了跟上信息化的腳步,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四手聯彈、鋼琴與器樂合奏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鋼琴除了獨奏,還有多種演奏和表演方式,來展示“樂器之王”的風采,在合作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協調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內心聽覺,讓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綜合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1.通過多媒體進行音樂深度賞析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感知能力的獲取,學生能夠更加準確、深刻地捕捉自己的情感和。另外,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以啟發性圖像為主,音響為輔,盡可能讓學生體會音樂內涵和作品特征得同時,也可以在多媒體欣賞的基礎上,看圖分析曲目,讓鋼琴曲目更“立體”,更加“透徹”,讓學生感受鋼琴音樂的同時,也培養學生對作品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另外,在感受作品和理性分析后,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引導學生,最后,通過討論、交流,布置課后作業——學生寫一份評價報告,增加學生自身的評審能力,促進學生對鋼琴作品的音樂鑒賞,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評價的方式納入學生的考試成績,從而增加學生對鋼琴演奏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2.采用視、唱、彈一體的教學模式
由于學生對于鋼琴知識的理解不同,以及鋼琴基礎的不同,在彈奏中,會出現眼、手不協調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現象,可以讓學生進行視(看)、唱(輕聲哼唱)、彈奏同時進行的練習,讓學生做到全身心的感受音樂,在教學中,采用看、唱、彈三種方法結合,教師要做到引導學生唱譜,然后在每一節上做標記,以便于學生彈奏,在彈奏的同時,進行歌唱,有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讓學生充分感受鋼琴作品的美。
為準確捕捉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學生在彈奏前,尤其是韻律感差的學生,可通過唱歌來鍛煉節奏,通過看、唱、彈等練習來感覺節奏,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視、唱結合起來,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彈奏和唱歌同時進行,養成頭腦并用的現象,以激發學生藝術細胞,最后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對作品進行深度分析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作為教師,要善于教學,不斷地學習,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才能將最前沿的教學帶給學生,讓學生在學校,也可以學習到最前沿的專業知識。同時,作為教師必須具備專業素質、高尚氣質、積極向上、富有感染力、富有感染力等方面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節鋼琴課都成為一場富有美感的音樂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1.專業之間的融合
對于鋼琴教師來說,除了音樂教學外,還需要掌握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知識。此外,教師應掌握文學、舞蹈、詩歌等藝術技能,熟悉音樂史、聲樂、藝術理論、音樂心理學、鍵盤學等專業知識。彈鋼琴的知識很難掌握。鋼琴教師應以此為目標,在全面應用各種知識與理論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2.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互動
在鋼琴課上,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至關重要,通過相互學習,加強師生交流,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技能和鋼琴水平。師生情感順暢的交流,可以增進師生的感情,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的情感,可以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自然、順暢,師生間良好的交流可以促進鋼琴教學的發展,鋼琴課上,教師要全面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教學質量,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更好地促進教學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刻苦學習,在遇到困難時,同時鼓勵學生與同學之間交流分享,全面的提升學生自身的演奏水平,達到良好的溝通和互動的目的。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質量改革不斷深化,鋼琴課程是高等師范院校專業核心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以尋求更完善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規律,設計教學大綱,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高等師范院校的鋼琴教學,在不斷地進步,教師們也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進步,同時鋼琴課程,也是提升大學生藝術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由此看來,鋼琴課程的存在,本身具備了多種意義,高等師范院校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是必然趨勢,同時也是順應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途徑。高等師范院校鋼琴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融合與創新,多方面使學生在鋼琴演奏中感受到鋼琴音樂的美,同時對鋼琴音樂文化的學習、彈奏技巧的練習、個人對鋼琴音樂的感受等方面,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教學是值得我們不斷地探討、學習,只有不斷進步,才能讓我們的鋼琴教學更好地展示在學生面前,為祖國培養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