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 敏
(河北智德檢驗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莊 050000)
食品行業伴隨國民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加強對食品安全質量監督,有利于發現食品存在的安全問題,及時制定解決對策,切實維護人們的身體健康。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借助先進的檢測技術可確保食品質量安全,但近幾年,農藥殘留超指標問題在食品檢測中較為常見,增加了的食品安全隱患。開展對樣品前處理技術的分析研究可進一步提高食品農藥殘留檢測的精準性,推動檢測機構快速發展。
我國人口數量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對糧食需求量也不斷升高,農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農作物種植過程中會使用大量農藥,殘留在糧食作物和水果蔬菜上,直接降低了食品品質,打破了原有平衡的生態系統。全國因食用了農藥殘留量較高的果蔬引起的中毒事件逐漸增多,如廣東省果蔬農藥殘留導致的食物中毒每年就多達1 000例。大量臨床研究證實,殘留在果蔬中的農藥在人體內長期蓄積滯留會引起慢性中毒,給人體健康帶來潛在威脅,以致誘發許多慢性疾病:①導致人體出現胃腸道疾病,破壞胃腸道正常功能,使人們出現慢性腹瀉、惡心的癥狀;②增大肝臟負擔,肝臟作為解毒器官,超負荷工作會引發肝腹水、肝硬化等疾病;③降低機體免疫力,血液吸收部分農藥,直接損傷神經元,降低機體器官免疫力;④食品中殘留的有機氯和有機磷等農藥被人體吸收會促使全身細胞發生癌變。
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過程可借助相應的技術方法檢測分析食品殘留農藥量和分布特征。加強對食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需要妥善處理好待測樣品,可根據食品整體生產情況,對農藥殘留情況進行檢測,有助于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檢測技術,提高食品中殘留農藥檢測結果準確性[1]。
農作物檢測中免疫處理技術較為常見,該技術可憑借免疫細胞之間抗原與抗體發生的化學反應對農藥在農作物中的殘留情況進行判斷。檢測人員使用免疫處理技術可根據顏色的變化判斷農作物農藥殘留情況,檢測流程較為方便,檢測效率高。
固相萃取技術是樣品前處理技術的關鍵,固相萃取包括反相固相萃取、正相固相萃取和離子交換型固相萃取,具體選擇哪種萃取方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生物活性檢測技術主要是細菌與農藥殘留彼此融合發生反應,反應過程中細菌會發光,檢測人員可根據細菌發光情況對農作物農藥殘留情況進行判定。生物活性檢測技術操作較為簡單,但農藥殘留檢測結果精準度不高。尤其是一些超標的農藥種類采用活物檢測技術很難檢測出來,即便可以檢測出來也需要較長的檢測周期,因此生物活性檢測技術在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中沒有被廣泛推廣應用[2-3]。
固相微萃取是在固相萃取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該技術克服了固相萃取技術吸附劑容易堵塞孔道的不足,是一種新型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固相微萃取可分為直接萃取模式和頂空法萃取模式。前者需要在樣品中放置石英纖維,該方法適用于萃取液體樣品和半揮發性氣體。后者需要在樣品頂空放置石英纖維,該方法適用于萃取廢水水樣和揮發性固體。改變涂層材料或者涂層厚度可以調節固相微萃取的選擇性,調節pH數值或加入鹽可以提高提取化合物的回收率。固相微萃取技術在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過程中只需要少量的樣品,較為便捷。目前該技術可以與GC-MS聯用,檢測食品、醫藥、環境和動植物樣品中農藥殘留量作用顯著,該技術常見固定相和萃取對象詳見表1。

表1 固定相和萃取對象
蛋白質分離常使用凝膠滲透色譜工藝,該工藝在農藥殘留量凈化上效果顯著。載體和溶劑直接影響凝膠滲透色譜參數選擇,分離作用主要由載體凝膠滲透色譜決定。選擇的載體要具有較強的熱穩定性、較好的化學惰性和較強的機械強度。此外,所選擇的流動阻力盡可能要小且不易變形,選擇良好的溶劑可將待測物質溶解度提高[4-5]。
處在臨界壓力和臨界溫度的高密度流體成為超臨界流體,該流體既有氣體的優點也有液體的優點。超臨界流體萃取劑選擇時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溶解能力、臨界條件、萃取劑腐蝕性、萃取劑毒性和價格等。萃取和分離是超臨界流體萃取非常關鍵的環節,直接決定萃取效率[6-7]。使用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除了需要選擇合適的萃取劑外,還需要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詳見表2。

表2 影響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的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人們身體健康。農藥殘留是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樣品前處理技術在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中非常關鍵,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精準性。利用先進的技術測定食品中農藥殘留的含量,有利于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推動食品行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