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琪
(徐州高等師范學校 江蘇徐州 221116)
2018~2019學年度,本校5名14級畢業班學生在徐州市一所省級示范性實驗幼兒園小班及托班實習,為期一年。筆者作為實習生派出方老師,每周都要到實習幼兒園跟班指導,有機會對實習幼兒園的教學情況得以近距離觀察。觀察發現,實習幼兒園在教育教學各個方面都比較優秀,但在對幼兒的教師游戲指導方面關注不夠。進一步調查其他幼兒園的實習學生,發現是一個較普遍存在的問題。[2]筆者就此問題進行了調研思考,并提出了改進措施,以期對幼兒教育同仁有所補益。
實習幼兒園幼兒戶外運動比較充分。實習幼兒園占地面積很大,每天都能夠給孩子們提供了無拘束的活動場地。上午9∶50分,教師們就會帶領幼兒到操場活動,幼兒跟著廣播操的音樂做15分鐘的幼兒廣播操。老師讓活動起來,孩子們很自由、很快樂,沒有拘束感。做完廣播操后,幼兒會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丟沙包、扔飛盤、拍球等任意一項體育運動,時長在四十至五十分鐘。可以說實習幼兒園每天都能夠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并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3]
《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技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指南建議,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不少于兩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季節交替時要堅持。而每天不同形式的游戲及運動,也能夠達到指南提出的幼兒玩拉手轉圈、秋千、轉椅等游戲活動,讓幼兒適應輕微的擺動、顛簸、旋轉,促進其平衡機能的發展,與此同時,幼兒的社會能力也在跟同伴的玩耍中得到鍛煉。
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細節值得稱贊。《三至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第一大領域健康領域中的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方面指出,讓幼兒保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實習幼兒園在培養幼兒生活習慣方面比較用心,最讓筆者稱贊的是培養幼兒喝水的生活習慣。實習幼兒園的時間劃分比較固定,老師會隔半小時提醒小朋友喝水、去洗手間。幼兒園每個班都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紅線,老師分組讓孩子們喝水,孩子喝水時必須站在這條紅線上,不得走動及打鬧。觀察發現,紅線雖然簡單,但很有用處,既防止了幼兒因打鬧而引起的喝水嗆著,又防止了幼兒喝水時相互碰撞水灑衣服受涼。
先備課再上課應成為教師管理工作的嚴厲行動。在筆者聽的這些課中,大部分教師能夠做到認真負責,提前準備教具及上課內容,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其中。唯獨一堂小班的課上,教師沒有提前準備上課內容以及材料,教師用手機查找資料,之后意識到幼兒等待的時間較長,這位教師讓一位實習老師幫忙帶領幼兒讀故事,這是一節介紹飛機結構以及搭建飛機的課,幼兒非常感興趣,能看出這位老師也是為很有能力且認真的教師。但既然是面對學生,無論面對什么年齡的學生都應做到提早備課,這是作為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職責。
教師在幼兒游戲指導方面重設計輕指導較普遍。實習幼兒園是一所較有名氣的幼兒園,教師多以有經驗的中年教師為主,有一些新加入的年輕教師也都兢兢業業,并且受到幼兒的喜愛。但是在筆者的觀察中,大部分的教師都在幼兒游戲中欠缺指導。多數教師給幼兒分組發了玩具后,就很少再參與其中,更別說給一些指導以及策略了。《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教師游戲指導不足應該引起充分的注意。

圖1
幼兒教師是一項辛苦而又光榮的職業,鑒于幼兒年齡太小,要在生活上對他們進行照顧,相當的繁瑣辛勞。因此很多幼兒教師都把幼兒自由游戲的時間作為自己的短暫休息和調整放松的機會。由于錯誤的解讀“以幼兒為本”,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自主游戲就是保證幼兒安全的自由活動,教師在此過程中全程不進行干預與指導,任憑幼兒自己玩耍。很多時候,教師給幼兒的玩具是一些搭建類的材料。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違規或困難的時候,由于教師的注意力不在幼兒身上,不能細致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致使教師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會導致教師職責的缺失,也會讓自主游戲陷入自由放任的狀態,最終導致幼兒得不到應有的鍛煉,也大大降低了游戲活動對孩子心智成長的內在價值。
教師應從“區域游戲就是幼兒自由玩耍的時間,不需要給予指導”的誤區中走出來,不能只在一旁看,充當“旁觀者”或者“矛盾調解員”的身份。更不能直接撒手不管,或者把一個班的孩子交給經驗還不足的實習老師,班上的幼兒進行游戲時,最少需要兩名教師的介入才能夠真正起到科學指導的效果。
教師應首先肯定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然后在所開展的游戲中注重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并發揮其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在開展游戲之前教師要有計劃有準備,根據本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量身定做游戲,而不是一把抓或一味地照搬照抄。
觀察是作為幼兒教師必備的基本技能,在幼兒的自主游戲中,教師只有通過仔細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才能對幼兒活動的情況有深入地了解。不能撒手不管,更不能包辦代替,當幼兒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試著自己解決,如果不行再給一些提示或者方法。而面對一些在游戲中有違規行為的幼兒,教師要以包容的態度對待幼兒,不要因此對幼兒進行嚴厲的批評從而打壓了他們的興趣以及自主的能動性。
無論孩子游戲的水平如何,都應給幼兒以正面反饋。不論大人還是幼兒都希望得到肯定被認同,在游戲中有的幼兒表現優異,可以把他們的成果在班上現場展示,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且不能只表揚那些完成得較好的幼兒,只要有閃光點的幼兒都可以提出表揚,或者與從前的自己相比或者與別的幼兒相比,進而鼓舞幼兒,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當前,幼兒園游戲的基本模式是兩種:以開發認知為主要內容的智力游戲,以模仿、了解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角色游戲。作為三至六歲語言、認知、自然、社會等方面急劇成長中的幼兒,通過游戲來感知社會、發展自己是幼兒教育的基本途徑。但在“千人創業、萬人創新”的中國,如何從小開發培養幼兒的探究意識,是擺在當今幼兒教育領域的新課題。
筆者認為,探究游戲是在智力游戲和角色游戲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新的游戲模式,更多地體現出無預先設計的路徑、也沒有標準的答案、重在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同時綜合了多種幼兒喜愛的活動形式等特點。
比如有位教師搞了一次“五元錢的價值”游戲活動,很受學生喜歡。教師拿出一張五元的紙幣,問學生這是多少錢?第一,引導幼兒認識錢、認識幼兒兜里事先準備好的各種各樣的錢,面值是多少,幼兒兜里的錢能買多少東西。第二,體驗面值的意義。評選最佳顧客,看看哪一個學生用最少面值的錢買回最多的東西。第三,評選掙錢大王。老師指導幼兒自主設計掙錢角色游戲,幼兒自我分組、自主設計,最后看哪一個幼兒、哪一組的幼兒角色游戲最好、掙錢最多。老師讓幼兒講述設計的理由和角色游戲的過程,講述掙錢的辦法,讓幼兒體悟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財富產生和創造的過程。第四,評選花錢好娃娃。教師指導幼兒開展五元錢消費角色游戲。幼兒自我分組、自主設計活動過程。老師讓幼兒講述設計的理由和角色游戲的過程,教師總結評價。通過評選“花錢好娃娃”游戲活動,引導幼兒關注并體驗消費生活,讓幼兒理解什么是理性消費、什么是積極向上的消費,知道“會延遲消費的孩子比較有出息”這個人生道理。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幼兒園的常規工作。作為幼兒園管理者,應加強對教師對游戲指導工作的績效管理;作為幼兒園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游戲指導在幼兒心智成長中的基礎作用;作為小小幼教實習生,應充分認識到游戲指導是未來成長為優秀幼教工作者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