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這是2014年第30個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學生時飽含深情的話語。做一個鐫刻在學生記憶中好老師,相信是所有老師的追求。
良好的語言溝通。記得小學四年級的數學課堂上,老師叫學生到黑板上做習題演算,一名學生沒有運用簡便方法計算,雖然得出了正確答案,但老師卻說:“你怎么這么蠢,其他同學都知道用簡便方法,你怎么不知道用呢?”當時的學生就是現在的我,數學也從此成了我的“夢魘”。如今已為人師的我,時常會記起這句話,只為提醒自己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教師要多用激勵性語言,如“××聽得最認真,請你回答!”“別急,再想想,你一定會說好!”“你真棒……”一名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激勵,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可能一句不經意的鼓勵,就會讓學生難以忘懷,甚至能夠改變學生的一生。
以身作則的做事風格。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曾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于是便嚴肅地勸告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學生有點不服氣,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
張伯苓懷著歉意笑了笑,立即讓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
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率先垂范,學生定會養成好習慣,這些習慣甚至影響學生終生。
恰到好處的處事方法。前不久參加過一次聚會,來的都是我以前教過的學生。一個學生問現在某某老師在哪,很想見他。他說:“二十年前,那位老師發現有人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后,非常氣憤,質問是誰寫的,在場沒人承認,當時我低著頭正在抽屜里找筆,他就認定是我寫的,還說別辯解,回去寫檢討,要不不許上課。我現在只想告訴那位老師,名字真不是我寫的。”學生的委屈埋藏了二十年,而這名老師的草率行事值得每一位老師去反思。
而另外一位老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卻是不一樣的做法。王老師在講一次公開課時,課堂上突然飛進了一只小鳥,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只見王老師十分鎮定地停下來,打開門窗,把小鳥放了出去。然后說:“連小鳥都想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可見學習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讓我們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吧!”接著繼續上課。在場聽課的老師和班上的學生無不佩服王老師的機智和鎮定。
可見,教師在處理學校的各項事務時,都要抱有坦誠、尊重、相互包容的態度,特別是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更要有愛心和耐心,穩定自己的情緒,講究藝術和方法,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
與人為善的寬容風度。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夜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翻墻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不知道師傅會怎么責備和處罰他。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只是平靜地說:“夜深天涼,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老禪師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小和尚的過失,既達到了教育目的,還讓小和尚對老禪師銘記一生。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擁有一顆與人為善的寬容之心。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溫暖情感的暖爐,也是一把解讀人生的鑰匙。
教師是一份光榮的職業,我們應珍惜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爭做“四有”好老師的同時,做一名鐫刻在學生記憶中的好老師。
責任編輯/李慕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