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洲鋒
摘 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科學即是實踐的直觀體現,科學非常重視事實和證據,所以通過科學檢驗的真理才更具指導性和科學性。要知道,沒有通過科學以及實踐證實的猜想都是不科學、不可靠的,所以這也意味著實證意識對學生來講有多么重要。實證意識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唯物主義思想,推進小學生良好思維意識的形成和培養。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實證意識;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強化深入發展,在小學科學課程中滲透尊重事實的思維以及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科學態度,是當下小學科學課程進行中必須解決和深化的教學理念。如果想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就要求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實事求是,一切從證據出發,去研究和分析科學問題,通過不懈努力和研究從而更深入地感受科學的嚴謹性和科學性。而學生通過大膽質疑、謹慎去偽求真,能增強學生自身的實證意識和實證能力。
一、激勵學生大膽質疑,促進實證意識形成
其實小學生在科學課上,普遍會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不敢提出質疑或者是少數學生不敢挑戰多數學生的意見。例如,在小學科學課探究活動結束后,通常學生會通過實驗得到自己的結論,但是大多數學生的意見和結論是一致的時候,那么少數學生往往就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結論,而是盲目遵循、少數服從多數。這種情況的出現極大地違背了培養小學生實事求是、尊重事實和證據的教學理念,同時也嚴重阻礙了激勵學生大膽質疑的教學思想,阻礙學生形成實證意識的科學理念。根據教師的細心觀察可以發現,那些不敢表達自己意見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因為害怕回答錯誤或者是自己的意見壓根就不對,所以不敢對其他學生的意見和結論提出質疑。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即使學生的思路和意見是錯誤的,教師也不要急著去否定學生,而是需要慢慢引導通過某一個點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自己觀念的錯誤性,從而達到學生茅塞頓開的教學目的。另外,教師也要引導其他學生合理地看待回答錯誤這種情況,對于其他學生闡述的不同意見要尊重,即使其他學生的意見是錯誤的,我們也可以利用積極的態度去講解和疏導。
二、積極開展證偽實驗,促進實證意識發展
小學科學課程其實就是一種實證的過程和體系,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科學的論點和論據都是能夠通過實驗或者實踐被證實、證偽的,通過循環反復的檢驗從而得到最準確的論證結果。但是,在小學科學課堂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卻更加重視實驗的結果,從而極大地忽視了實驗過程對于整個實驗以及結果的重要作用,而學生也往往都是以先入為主的想法來進行科學實驗,讓實驗的結果朝著學生腦海中預定的目標而發展。其實,這種預定式的實驗根本就不具備科學性,而如果學生長期都是利用這種模式和思想進行實驗,那么將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探究精神,對于學生的實證意識的培養也形成了極大的困擾。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開展證偽實驗,從而促進學生實證意識的有效發展,而學生也能夠更好地突破限定好的實驗結果,同時才能真正展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真實效果,不然,實驗對學生來講真的就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三、尊重學生存有己見,促進實證意識深化
實驗結論是嚴謹的、科學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得到意外數據,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情況教導學生科學研究的結果有的時候并不是唯一的,所以學生可以接受自己的結論與預先設定的結論不同。并且,在小學科學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科學的含義,那就是真正的科學研究只是我們對于科學世界的一種探究和探索,所以科學知識以及結果我們是不能完全預知的。另外,如果學生在科學課堂的實驗過程中出現了意外數據,教師應該科學正確地引導,并且有效地提醒學生查看實驗結果是否有新的發現和進展,從而促進實證意識的深化發展和滲透。
科學實驗是一種實證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實證的體系,所以科學就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證實與證偽從而獲得相關的結論和結果,而針對這個結果再進行反復實踐和檢驗,從而確保科學實驗的結果更加準確和科學。教師要有效培養學生形成實證意識并且將這種意識深化發展下去,推進小學科學課程的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樹生.小學科學課學生實證意識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4(3):185.
[2]周志偉.激發低年級學生科學課學習興趣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