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在實施“基于故事教學的小學英語課本劇編演策略”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發現故事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前,教師要深入解讀文本,掌握故事情境、情節及情感;教學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持續默讀、圖片環游、巧用故事情境、思維導圖等幫助其了解故事主旨、內容、語言及情感。
關鍵詞:故事教學;問題;對策
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時安排不夠合理
很多學校盡管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不能充分認識到英語課程的重要性,英語課時安排不夠合理,課時少、課程間隔時間比較長,導致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故事閱讀。
2.師生思想不夠重視
故事作為教材的拓展部分,雖然與單元主題相關,但是也增加了很多新的語言點,內容多、語言難,教學中課時少、駕馭難、教學效率低,加之故事沒有作為考查測試內容,很多教師思想上就不夠重視。
3.目標定位不夠準確
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故事教學孤立、封閉、僵化,對故事教學的研究用時少,對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在目標設定上存在一些問題。
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采用的對策
1.重視文本解讀,把握教學之本
文本解讀是對文本的淺層次、深層次和創造性地解讀,文本解讀決定著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教學的高度和效度。因此,教學前教師應該重視故事文本的解讀。故事文本是由單詞、句子、語法、文化等要素構成的,筆者認為可以從四個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首先,教師要從編者角度進行智慧閱讀,需要分析編者的意圖,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其次,從讀者角度進行理解閱讀,去讀文本所要表達的基本含義和深層次含義,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從教師角度對文本進行全面解讀,依據課標確定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找準教學思路和方法,為學生的學習做好鋪墊。
2.開展持續默讀,感受整體之美
持續默讀,即還原學生閱讀的過程,在自主默讀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與文本進行深度對話和交流。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有靜下來閱讀的時間和沉下心來思考的空間,放慢腳步、放慢節奏讓學生讀,盡量不要催促、打斷學生。例如,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4 What can you do?C Story time”時,考慮到故事主要圍繞“小老鼠和蛇”兩個人物展開,故事內容簡單易懂,且故事中出現的動詞eat,sing,dance,swim都是前面學習內容的重現,核心句型What can you do?Can you ...?和I can ...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運用它們進行表達,獨立閱讀困難不大,因而可以開展持續默讀的教學活動。第一次默讀,引導學生找出故事中的角色;第二次默讀,引導學生找出The rat can ...The snake can ...;最后一次默讀,則思考小老鼠與蛇之間發生了什么故事。在這個持續默讀活動中,筆者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閱讀,讓閱讀變成一件真正享受的事情。
3.巧用故事情境,感悟句型之簡
Michael Lewis曾發表過著名教育言論:“人們使用語言其實就是在運用一些已事先編制好的語塊。語塊是依據一定語法規則編制而成的語言單位。”例如,五年級下冊“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的故事,筆者根據情節將故事分成三個片段。片段1:Music teacher公布唱歌測試的時間,Zoom唱歌不好,很擔心,同學們鼓勵他勤于練習。片段2:Zoom在家認真練習了三天,錯過了小白兔的birthday party,沒能和小白兔一起踢足球,也沒能和小貓一起看電視。片段3:唱歌測試當天,Zoom很好地完成了測試,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教師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情境,邀請學生分別扮演老師和同學們,在情境交流中應用“Will you ...?Sorry,I cant.”“I need more practice.”等句型,使學生深切地感受每個人物的內心。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巧用故事情境,為學生搭建與文中人物交流的橋梁,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行閱讀,并在情境中學習、理解、感悟、體驗,既輕松完成了知識學習,又在潤物無聲中完成了情感教育。
總之,故事教學對英語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并不只是教會學生一個故事,而應深挖故事的教學價值與審美價值,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深度實踐,讓他們在自主感知、自主發問、自主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閱讀快樂,遇見故事教學的美好。
參考文獻:
[1]范慧玉.基于語篇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思路[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5).
[2]張文華,王姝婷.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繪本故事教學[J].基礎外語教育,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