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舉
摘 要:新課改就是顛覆傳統的教育方式,要求以學生為本構建教學體系,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內容,更需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完善的發展,從而在德育、智育上共同進步。文章結合初中語文教學進行分析,闡述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0-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32
新課程改革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得到綜合發展,提升學生的情感能力,這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注意發揮語文科目的人文優勢,將滲透情感教育與語文教學相融合,確保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豐富情感體驗,提高語文素養。
一、分析教材內容,激發情感共鳴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受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影響,教師通常重視學生的筆紙測試能力,卻對提高學生的情感素養有所忽略,進而形成輕德育、重智育的教學現象,這不利于學生從綜合層面進行語文能力的提升[1]。為突破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可以從分析教材內容入手,尋找一些具有較強情感特征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通過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之前,可以將課文的主題內容告訴學生,并以此為依據讓學生開展聯想,想象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內容場景,并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從而在閱讀之前對閱讀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共鳴。然后,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將課文內容推薦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使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課文的主題及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共鳴得到深度激發。同時,在閱讀課文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就課文的內容寫閱讀體會,達到通過閱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同時,通過文字表達,也可以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意識,使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與描寫,能夠從不同維度對課文的內在情感加以體會,提升學生的語文情感及語文核心素養,完善學生的自主閱讀、寫作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
二、強化師生溝通,完善教學質量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自主思維意識,其個性差別也逐步得到體現,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引導,以確保不同性格特征及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在自身層面得到突破性提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文內容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保持適時溝通,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感變化,從而幫助學生制訂完善的教學引導計劃。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強化與學生的溝通,讓學生闡述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相同的情況,自己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與課文中解決問題的方式存在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通過分析思考,與課文內容產生強烈的統一化情愫,有效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注意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通過不同的問題引導模式,鼓勵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分析思考,這種與學生認知相吻合的問題模式,能夠激發不同層面學生的語文學習主體意識,也可以確保學生的思維方式在自身層面得到有效突破,還可以讓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對傳統的認知形成挑戰,并逐步構建起一個全新的認知模式; 也能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進而達到完善語文教學質量,激發學生語文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效果,達到與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內容相吻合的教學目的。
三、引入信息教學,調動自主意識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引入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從多元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聽覺、視覺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進而達到調動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目的。信息技術具有集音、形、影于一體的優勢,可以將抽象化的語文知識內容以深度形象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分段,并利用圖片的形式將每一段的內容分別展示給學生,并在圖片上輔加相關的介紹文字,確保學生通過圖片內容就可以有效認知到本段的語文知識;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圖片內容,調動其內心的語文情感,從圖片中找到語文的核心講述點,使學生能夠通過形象化的圖片內容認知抽象化的語文知識。同時,教師也應將整篇語文課文的內容濃縮成短視頻的形式,在學生閱讀整體文章后,可以通過觀看濃縮的短視頻,更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在音、形、影結合的模式下,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情感。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對課文內容形成具體認知后,自行拍攝課文中的某一段內容,或者全部課文內容,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靈活運用能力,也可以通過自主完成視頻的錄制,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組成短視頻拍攝小組,并在組長的帶領下,對每一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讓學生熟悉自身的角色臺詞,以便更好地在視頻中進行發揮,也可以讓學生在自主演繹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拍攝短視頻內容結束后,在班級內進行組間對比,讓學生能夠欣賞到其他組學生拍攝的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意識;也可以讓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及他人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主意識,體現出新課改激發學生語文主觀能動性的教學精神。
四、結合實踐活動,提升情感意識
新課改大背景下,對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有了更多要求,需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更加高效地進行情感表達,進一步健全學生的人格,滿足初中學生更加多元化的情感需求,也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讓學生能夠自發自覺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語文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口語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應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能力,以此凸顯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內化能力及運用能力,與新課改的主旨相吻合,也能為學生步入下一個語文學習階段夯實基礎[2]。教師可以與課文教學主題內容相結合,對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課文的表達情感,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主題,帶領學生進行不同的語文實踐活動,這種切合實際的活動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語文情感內涵。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課文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課文表達的主要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分析理解能力。還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生活中的內容與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的語文情感得到質的突破。此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生記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況,形成一個完善的系統記錄本,便于學生在后續學習語文課文的過程中,隨時在記錄本中尋找到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并將二者有機融合,這會提高學生的語文情感意識,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自主搜集資料,進行自主學習; 也可以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化學習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意識得到有效調動,與新課改要求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觀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靈活運用能力形成較強的匹配,使學生的語文知識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