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它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同時又是一種繁雜的情感活動和心智活動。所以,寫作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尤為重要。那么在小學階段,教師如何進行寫作教學呢?
一、重情趣,喚醒學生寫作熱情
作文教學,首在重情趣。在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中,他也是首推情趣。情是什么呢?于老師認為,情是情感,或者說感情。它包括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所謂對學生有情,蘇霍姆林斯基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對它最好的詮釋。“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愛的傾注,何談教育?教師尊重學生,理解和愛護學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熱情,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這種強烈的內驅力會激發學生無限的學習動力。
從寫作教學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教師的“情”字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有激情,二是有情趣。教師有激情,喜歡寫作,認為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管是自我欣賞還是與人分享,教師把它當作一種享受,學生也不會把寫作當成一件苦差事。教師寫作的情感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如于永正老師所言,老師喜歡作文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資源”,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在的。愿意表達,樂于表達,沒有功利性的寫作態度,這應該是寫作教學的最高境界了吧。教師上課有激情,有情趣,學生才會學有情,品有味。“學生只有因為喜歡,興趣盎然地投入寫作中去,一篇篇佳作才有可能誕生。四年級上半學期,我要求學生一周一篇日記,講評重在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從下半個學期開始,我要求學生一天一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重在寫作情感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寫日記,喜歡上寫作。把它當成每天必干的事,不寫不快,不吐不快,產生創作的激情。
二、會激趣,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
新課標認為: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善于用不同的尺子量不同的學生,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整篇文章寫得好,固然要表揚;哪怕只是用得恰當的一個詞,只要是寫得漂亮的一句話或一個好的開頭、一個好的結尾,也要加以“放大”,讓學生都感受到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作文批改的過程,就是挖掘學生閃光點的過程,作文講評的過程,則是“放大”閃光點的過程。這樣,假以時日,學生的作文興趣就會慢慢產生,就會逐漸喜歡上寫作。我班在作文講評之后,把優秀的作文讓學生謄抄或打印下來,放在班級優秀作文文件夾里,學生有兩篇優秀的,就可以單獨設一個文件夾,以此鼓勵學生多創作出優秀的作文。一個學期,每人精心選擇一篇,就是一部優秀的作文選了。平時訓練的大作文、小作文、個人日記、循環日記,三年下來,學生個人作品數量也是可觀的。
三、善發掘,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這里的善發掘,是指發掘作文素材。其實,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學聯系起來,一盆漂亮的花,一件有特點的物件,一幅有趣的漫畫,甚至某種情境,處處留心也皆是“文章”。我們教師也要善于發現、發掘這方面的素材,如節日素材、生活情境素材、教材資源的發掘等。記得一次語文課,剛上課不久,我班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大黃蜂,在班里肆無忌憚地飛來飛去,一會兒俯沖,一會兒仰飛,嚇得學生尖叫聲不斷。我讓學生坐在座位上不動,讓靠近窗邊的學生打開窗戶,我則拿起綁在棍子上的長雞毛撣子試圖把它朝外趕……終于,大黃蜂飛走了,學生趕緊關上窗戶。就這樣,上課的氛圍被大黃蜂破壞了。我靈機一動,現成的寫作素材,為何不用?隨即調整了課堂教學內容,改為寫作文《班里來了不速之客》。這次作文,連平時畏懼寫作文的學生也寫得不錯。
四、巧指導,提升學生寫作質量
作文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老師不過引路人,妙法全在自用心。”部編教材,幾乎每單元都有作文訓練的要點,還有專設的作文教學單元。“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于作文教學而言,也是如此。教師先讓學生嘗試寫作,再根據訓練要點加以指導。時間長了,學生自然悟出法來。在指導教學環節,教師要重視“下水文”。的確,這是很好的示范性指導。我平時也很喜歡用“下水文”的方式教學,寫了很多篇“下水文”。“下水文”一般有兩種方式:口頭的和書面的,相較而言,口頭的難度大一點,用得不多,多見于片段描寫,或特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時用。書面的“下水文”,一般是要提前寫好的,字斟句酌,自然文章精美些。重情趣、會激趣、善發掘、巧指導,教師是個有心人,學生才能喜歡上寫作,會寫、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