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媛 毛青

摘要:目的:探究動態心電圖對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診斷效果。方法: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入選的120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心電圖診斷,觀察組采用動態心電圖診斷。比較兩種方式心肌缺血檢出率。結果:觀察組檢出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檢出率71.67%,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無痛性心肌缺血采用動態心電圖檢出率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無痛性;心肌缺血;臨床診斷
無痛性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心臟血液灌注量減少所導致,患者在發病時無明顯癥狀,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會引發其他并發癥,增加了治療難度[1]。因此,對于無痛性心肌缺血需要做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目前,臨床中對于無痛性心肌缺血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對于該病主要采取心電圖方法進行檢測。但是常規心電圖檢測效果不是很理想,近些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檢出率,本研究對120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入選的120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48.26±2.63)歲。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49.63±2.7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被臨床確診為無痛性心肌缺血;(2)患者臨床資料完整;(3)患者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4)患者對本次研究之前并表示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2)存在電解質紊亂患者;(3)嚴重貧血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心電圖診斷,要求對照組患者脫掉上衣,并采取仰臥位置,保持平穩呼吸,采用酒精擦拭電極,并將電極接觸患者皮膚,涂抹導電液體,通過連接常規心電圖檢測儀進行檢測。觀察組采用動態心電圖診斷,對心肌缺血患者進行24小時的導聯監測,并詳細做好記錄。檢測完畢之后,將信息輸入到主機并進行修改,要求所有患者在檢查前嚴禁使用影響ST段藥物。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方式心肌缺血檢出率。
1.4統計方法
用SPSS21.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種方式心肌缺血檢出率
觀察組檢出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檢出率71.67%,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影響無痛性心肌缺血發病的主要機制是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或者心肌供氧出現失衡。另外,由于患者心肌心肌缺血調節反應能力減少降低,也容易引起心肌缺血的狀況。由于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發病比較突然,而且時間比較短,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視。而長期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肌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研究表明,有將近30%的無痛性心肌缺血導致患者心肌梗死,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十分大的影響[2]。另外,由于患者長期患有冠心病也容易導致出現無痛性心肌缺血。有相關研究顯示,無痛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加上無痛性心肌缺血發病比較隱蔽,使得大部患者忽略了該病,從而導致疾病發展,甚至發生心心肌梗死。因此,對于無痛性心肌缺血需要加強診斷和治療。常規的心電圖檢測具有一定的誤診率和漏診率,而動態心電圖檢出率比較高,而且動態心電圖,還能夠證實患者是否存在無痛性心肌缺血癥狀,可以有效分析患者病情程度、發病頻率以及持續時間,并算出患者心肌缺血總負荷,對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定。動態心電圖檢測方法不會對患者造成任何影響,傷害患者健康,而且對診斷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范圍比較大,能夠觀察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ST段移位情況,判斷患者是由于哪種原因所引發的缺血情況。動態心電圖可以通過持續記錄患者心電活動獲取最原始的信息,并通過相應技術進行分析,得出詳細結論[3]。臨床中,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在發病的時候僅有不到25%的患者會出現胸痛癥狀,其余患者無明顯癥狀,這也是導致患者誤診的主要原因。而動態心電圖檢測時間比較短,能夠獲取詳細信息,因此得到廣大醫患的青睞。
本研究對120例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檢出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檢出率71.67%,P<0.05,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針對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檢測準確率,可以有效指導患者治療。另有研究表明,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很容易在上午發生,而且在6點至11點發生頻率最高,而在凌晨2點至6點,發病頻率比較低。這說明無痛性心肌缺血具有晝夜節律性。而患者上午發病主要是由于糖皮質激素分泌增加。患者發病之后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或出現交感神經張力增加。有資料顯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與心臟猝死和冠脈事件有很大的關系,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很少主動去尋求治療,因此需要醫生結合患者資料并借助檢查結果,對患者疾病情況進行分析和診斷,并根據患者心臟事件判定高危和低危患者,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防止誤診、漏診事件的發生。避免患者由于缺乏治療而導致出現心肌梗死或者加重心肌缺血的情況。另外,由于動態心電圖屬于非創創新檢查方法,而且能夠用于評估患者心肌耗氧水平、冠狀動脈張力的高低,從而為治療冠心病起到一定的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無痛性心肌缺血采用動態心電圖檢出率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曾小青. 分析動態心電圖對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 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48-49.
[2]李曉霞,楊玲伶. 動態心電圖對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 中國基層醫藥,2020,16(8):1438-1439.
[3]吳會興. 動態心電圖對無痛性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24(18):222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