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樹宏


摘要:目的 骨科治療中的微創技術應用探索。方法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術患者共6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應用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應用微創技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患者在圍術期指標的對比上有差異,觀察組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兩組患者在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上有差異,觀察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 微創技術可改善骨科手術患者的圍術期指標,且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骨科;傳統手術;微創技術
骨科創傷性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類疾病發生后會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故而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其中,手術是此類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此前大多應用傳統手術治療,此術式可以在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足也較為明顯,故而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應用微創技術治療就成為此類疾病治療的重要路徑。基于此,此次研究將圍繞著骨科治療中的微創技術應用進行分析論述,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手術患者共60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4 -61歲,平均年齡(39.48±5.71)歲;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40.05±4.75)歲;其中,肩關節創傷者30例,膝關節創傷者20例,髖關節創傷者10例。以上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手術禁忌癥者;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診治資料不完整者。
1.2方法
1.2.1參照組
參照組應用傳統手術治療,即根據患者創傷類型選擇手術切口入路,并實施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
1.2.2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微創技術治療,術前先給予患者石膏固定、骨牽引等方式制動3-7d,而后行微創治療。肩關節創傷手術選擇全麻聯合神經阻滯麻醉,肩關節創傷患者于肢體外側肩峰下行小切口,同時于患肢遠端外側作以切口,兩切口于三角肌下隧道相通,而后對骨折端進行復位,復位完后置入光板,并于小切口兩端鉆孔擰入螺絲。膝關節、髖關節創傷患者結合實際情況應用關節鏡觀察組織情況,并通過動力系統將瘀血、多余組織清除,同時觀察交叉韌帶、關節囊是否存在損傷以及關節腔是否有異物,若存在需要將其取出,具體手術流程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確定。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并發癥發生率。圍術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愈合不良、腫脹[2]。
1.4統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應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為均數±平方差(±s),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例數百分比,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
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對比有差異,觀察組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有差異,觀察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骨科創傷發生后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且在疾病影響下,患者的日常生活會受到嚴重影響,故而在疾病發生后臨床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此前在對骨科創傷患者治療時,所應用的治療術式以傳統手術為主,此類術式可起到疾病治療的作用,但不足也較為明顯[3]。其中,傳統手術的切口較大、出血量大,此種情況的存在會導致患者術后感染的風險增加。同時傳統術式下患者的恢復時間也會延長,這則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而隨著近年來微創技術的發展,將其應用于骨科手術患者的治療中就顯得切實可行。臨床實踐表明,相較于前者,微創技術應用后可以顯著減少患者的手術創傷,并能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降低其出血量,這樣則能確保患者的術后恢復[4]。同時微創技術的創傷較小,患者也對此相對耐受,且應用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會大大降低。此外,微創技術的應用還有助于提高手術操作的精細度、準確性,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整體效果。大量臨床研究指出,微創技術可以在此類患者的治療中取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若無相關治療禁忌存在可積極推動微創技術的臨床應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對比有差異,觀察組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有差異,觀察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微創技術能夠在保證患者治療效果的同時,顯著改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并降低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風險,這同以往研究的結果接近。表明微創技術在骨科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理想的應用價值,故而臨床可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優先應用微創技術治療。
綜上所述,微創技術可改善骨科手術患者的圍術期指標,且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德明.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25):55-57.
[2]王寧.關節鏡微創技術在骨科手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v.12(30):117-120.
[3]張書偉.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20,v.5;No.106(22):7-9.
[4]王恒.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v.18(1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