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目的:分析重癥醫學科鎮靜鎮痛標準化護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來我院重癥醫學科的患者60例,按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30例,研究組30例,2組患者都接收鎮靜治療,對照組選用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選用標準化護理方案,對比兩組患者情緒情況以及鎮靜情況。結果 研究組入住ICU3天內鎮靜率達到87%明顯高于對照組,意外拔管率和譫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鎮靜鎮痛標準化護理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ICU患者鎮靜達標率,減小意外拔管率以及譫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重癥醫學科;鎮靜鎮痛;標準;護理
前言
治療重病患者最主要目的是保護病人多器官功能,幫助身體內環境達到平穩狀態,然而,器官的恢復需要依靠灌輸與氧氣供應。運用鎮靜鎮痛的方式治療,可幫助病人一直處在休息狀態下,降低代謝速度,幫助創傷灌輸與氧氣水平均衡。為身體機能恢復提供時間。因此,對患者實施治療過程中,鎮靜鎮痛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合理運用確保病人生命健康。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來我院重癥醫學科的患者60例,按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其中對照組30例,研究組30例,2組患者都接收鎮靜治療,對照組選用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選用標準化護理方案,對比兩組患者情緒情況以及鎮靜情況。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選用常規鎮靜鎮痛護理,其中包括密切檢測生命體征,按照醫生囑咐給予鎮靜鎮痛藥物的治療,定時評估鎮靜鎮痛效果,維持淺鎮靜目標,研究組在其基礎上進行鎮靜鎮痛標準化護理,其中包括:(1)組建小組。組長經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經由責任護理組長3任,主管護師7人組成,都為女性,本科以上學歷。年齡25~40歲,平均(37.5±3.5)歲,工作年限為10~13年。
(2)構建統一鎮靜鎮痛標準化護理方案。首先,統一評估工具和方法。根據ICU鎮靜鎮痛譫妄管理指南可以了解到,全部護士都選擇重癥監護疼痛觀察工具以及鎮靜程度評估表實施鎮靜鎮痛評估,鎮靜評估流程需按照“觀察、呼喚”等原則。(3)密切檢測鎮靜鎮痛情況在實施評估。其一嚴格遵循鎮靜鎮痛理念,通過早期鎮痛、最小化鎮靜原則,促進舒適以及更多人文關懷目的,增強躁動、疼痛、譫妄等集束化管理。(4)當患者接受鎮靜治療過程中,常規評估頻率應為1~2小時一次。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提升評估頻率,判斷有無繼續鎮靜治療的必要性。(5)責任護理采取譫妄評估量表,為患者進行評估,當檢測結果為陽性時,可告知醫生再次診斷,當2次診斷都為陽性便可確診。心理護理,重癥醫學科患者在得知患病后心里會存在較重的負擔,這時就需要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幫助患者緩解這些負面情緒,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以及性格特征,從而對患者進行有針對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給患者講解成功案例,讓患者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克服病魔。
認知干預,醫護人員需要詢問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文化程度,積極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講解病癥的相關知識,還要引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細心的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入住ICU3天后淺鎮靜達標率、意外撥管率、譫妄發生率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為(X±s)表示,采用大樣本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患者淺鎮靜達標率指標高于研究組,意義撥管率、譫妄發生率都高于研究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對照組患者機械通氣治療時間與住ICU時間對比
3.討論
機械通氣明顯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與此同時,也會非常容易導致患者人機不協調、疼痛,從而引發焦慮、躁動,這不但加大了患者痛苦,還進一步造成患者機體分泌過多,從而使得患者代謝紊亂,影響到患者生存治療。然而,呼吸同步、鎮靜鎮痛評價、日常喚醒、早期鍛煉等,都可以降低因機械通氣帶來的并發癥。鎮靜鎮痛都有利也有弊,如不能進行有效管理,將會抑制患者循環、呼吸,對治療與恢復沒有任何幫助。
本文章在鎮靜鎮痛護理現狀中,對當前鎮靜鎮痛護理存在問題展開了追蹤、梳理,從根源分析了問題發生的原因。通過結合相關指南、小組的方式,建立ICU鎮靜鎮痛標準化護理方案。方案對鎮靜鎮痛評價工具、方法進行統一,通過以eCASH理念為根據制定精準化鎮靜鎮痛流程、目標,選用個體戶動態評價方式,使得鎮靜鎮痛護理規范化。此外,以患者舒適、評價、配合為指導,實施先鎮痛后鎮靜的方式,規范基礎護理、人文關懷等內容,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降低譫妄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通過制定ICU精準鎮靜治療追蹤表,對護士鎮靜鎮痛護理工作實施追蹤質控,幫助鎮靜鎮痛方案順利的開展,針對不合理鎮靜鎮痛事后處理變為事前預防,另外,增強醫護人員有關的培訓、考核工作,幫助醫護人員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更為牢固,從根源控制鎮靜鎮痛風險發生概率。
本次結果表明,鎮痛鎮靜標準化護理能有效的提升重癥醫學科患者淺鎮靜達標率,減小意外拔管率、譫妄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縮短通氣時間。
參考文獻:
[1]楊順銀.躁動鎮靜評分在重癥醫學科機械通氣患者應用效果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1,27(S1):63-64.
[2]陳小濰,盧月琴,成麗,奚正榮,高建軍.FASTHUG集束化管理對老年重癥病人護理質量及護士臨床實踐能力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20,34(12):1321-1324.
[3]孫敏.基于CPOT及RASS評分的術后鎮靜鎮痛調控方案在重癥醫學科機械通氣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20,18(29):4013-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