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鳳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心電監護儀使用規范率的應用效果。方法 本科于2021年3月按照品管圈(CQQ)的步驟,選定“提高心電監護儀使用規范率”為活動主題,按照1“PDCA”循環方法持續質量改進,比較活動前后心電監護儀的規范使用及圈員的團隊精神等情況。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床旁心電監護儀的規范使用有著顯著成效。品管圈作為科學的管理方法,同時還提升了圈員的質量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關鍵詞:品管圈;心電監護儀;規范使用率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品質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簡稱品管圈,是指同一個工作單位或者工作性質相關聯的人員,自動自發組織起來,選定一個主題,通過全體成員的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運用一些科學手法,持續的進行問題改進、效率提升、質量改善,解決工作各方面所發生的問題[1]。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床邊心電監護已成為醫院危重患者監護的必要手段,持續、動態監測患者的心電活動,不僅為醫護人員提供了觀察分析病情的可靠依據,而且可早期發現病情變化先兆,及時給予積極的搶救措施,大大提高臨床的搶救成功率。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醫護人員對心電監護的不規范使用,影響了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的判斷,延誤治療,同時如果不能保證正確使用,甚至會導致不良事件和引起醫療糾紛。基于這些,本科室是通過品管圈活動提升了心電監護儀使用合格率,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 實施方法
1.1組圈
參加護理部組織的CQQ相關知識培訓后,在自愿報名的前提下,由科室10名護士組圈,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負責對圈活動進行指導與監督,領導完成各步驟,余下的圈員負責數據收集、原因及對策分析、圖標制作等。
1.2選定活動主題
經過頭腦風暴,圈員們共選出8個待選主題進行評價,根據項目評價表的項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進行評分,最終選定“提高床旁心電監護儀規范使用率”為品管圈活動主題。
1.3擬定活動計劃
制定包括主題選定、計劃擬定、現狀把握、目標設定、要因分析、對策擬定、計劃實施、效果確認、標準化、檢討與反省等10項內容的時間甘特圖。根據圈員的思維習慣、特長愛好進行工作分配,使得每個步驟都有相應的圈員負責。
1.4現狀把握及目標設定
于3月1日至4月1日,使用自制的檢查表對可是目前心電監護儀使用情況進行評定。其中參數設置方面包括患者資料、心率來源、報警值設置、報警音量及開關設置、附件(心電監護周邊配置)情況。由圈員隨機抽查心電監護儀使用情況,通過檢查數據匯總后發現,心電監護儀存在患者類型錯誤、心率來源錯誤、報警設置關閉、導聯線脫落、血壓袖帶過松、導聯鏈接線損毀等問題(見圖1)。并根據客觀圈能力,針對原因及改善重點的分析,將目標設定為:在未來4個月將心電監護儀使用不規范率降至30.58%(見圖2)。
1.5 原因解析?使用原因系統圖從人、機、料、法、環境等5個方面對改善重點進行相對應的分析,找出要因,并對選出的6個要因進行一周的檢查,得出真因:心電監護管理制度不完善;交接班制度不夠完善;無完善的儀器質量控制措施;護理工作人員相對不足。
1.6對策擬定?全體圈員針對查找到真因進行頭腦風暴分別提出解決對策,根據可行性、效益性、圈能力三個維度進行評判:5分優、3分可、1分差,圈員共10人。總分150分,根據80/20原則,120分為本次活動實施對策。
1.7對策實施
1.7.1完善管理制度
規定雙人查對,及時糾錯。合理設置各參數功能,調整波幅、波形,便于監護儀識別,同時使護士便于觀察;選擇合適的監護模式,設置濾波功能,消除電濾及肌電帶來的干擾;設置合理的通道、報警音量、屏幕亮度以及準確的時鐘,使檢測最優化;將儀器的清潔保養指南簡化后掛于每臺監護上,方便參考;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濕巾擦拭監護儀,防止交叉感染。
1.7.2加強交接班制度
在原有的的標準規范中加入交接班內容及指控標準:明確護士在交接班及巡視病房時應常規定時查看心電監護儀的情況,包括電極片位置,電極片有無脫落,做到及時更換;袖帶松緊,手臂皮膚有無出現壓力性損傷,并重新綁定袖帶;參數值范圍,調整監護報警范圍,以確保患者安全為前提,設置報警音量;保持導聯線整潔規范,防止導聯線壓在病人身下等。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
1.7.3將規范處理心電監護儀納入質量管理
將監護儀的規范使用列入病區安全質量評分標準。在質量的動態監管中,將心電監護的參數設置以及報警處理、數據記錄、文書記錄一致性作為質量監控的內容,進一步完善相關護理質量監控,來保持長效管理。
1.7.4 按需配置
合理安排人力資源,根據每天實際護理工作量,實行彈性排版,改變忙閑不均、人力資源浪費又不能滿足患者需求的狀況。還可以根據護理人員自身時間安排和需求實行個性化排班,既可以利用好個人空間,也能發揮個人潛能。
1.7.5 持續質量改進
在上述工作展開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心電監護儀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切實問題,并及時檢查實施情況,對于不能按時完成的,及時組織圈員進行討論,重新制定新的解決方案。
2 結果
2.1有形成果
通過QCC成員一起提出和制定的流程均有較強的可行性,容易被臨床接納應用。并且通過一系列改進措施的執行,心電監護儀的使用不規范由實施前60.83%降到了28.75%(見圖3)。
2.2 無形成果
每個圈員在活動前后分別作了自我評價,雷達圖(圖4)可見圈員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3 討論
本次研究通過在科室展開品管圈活動,根據科室具體情況,完善了心電監護儀管理維護制度并加以實施,取得了顯著效果,同時使護士更加規范得使用心電監護儀。通過展開此次活動,圈員們也進一步掌握了品管圈相關知識,能發現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進行持續質量改進,有效挖掘了圈員潛能,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進一步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護理。
參考文獻:
[1]耿峰,陳春梅,張穎逸.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心電監護儀使用合格率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10):139-140.
[2]李學英.品管圈在提高護理人員心電監護儀正確使用與觀察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0,26(22):186-187.
[3]蔡麗芬,吳林靜,李麗圓,施婧,閆微.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床邊心電監護儀使用正確率中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0):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