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良良 冷朝輝
摘要:目的:探析惡性血液病感染患者中血清白介素-2受體(IL-2)、白介素-8受體(IL-8)表達水平的臨床意義。方法:本次研究分3組進行,即觀察A組(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惡性血液病感染患者)、觀察B組(同期的惡性血液病非感染患者)、對照組(上述時間段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志愿者),每組各納入40例。所有患者均行IL-2、IL-8、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檢驗,對比檢驗結果。結果:觀察組A組、觀察B組、對照組的IL-2、IL-8、CRP、PCT均逐漸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CRP與IL-2、IL-8、PCT均呈正相關,IL-2與IL-8呈正相關(P<0.05)。結論:IL-2、IL-8不但能對惡性血液病患者感染進行診斷,還能通過水平高低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實驗室依據。
關鍵詞:IL-2;IL-8;惡性血液病;感染;臨床意義
前言
惡性血液病患者容易引起感染的發生,不利于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較差,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臨床應重視惡性血液病患者感染的發生,做到盡早診斷、盡早治療。血培養是診斷惡性血液病感染的金標準,但檢查所耗時間較長,不利于早期治療。CRP、PCT是臨床使用比較頻繁的感染性生物標志物,在惡性血液病感染的早期診斷中具有一定意義,但上述指標的特異度有限,僅憑單一的指標無法提供準確地診斷[1]。近年來,臨床將IL-2、IL-8用于診斷惡性血液病感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本研究針對不同研究對象的血清IL-2、IL-8、CRP、PCT的變化,分析上述指標在惡性血液病感染中的臨床意義,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實驗室依據。
正文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納入研究對象120例,分成3組,每組各納入40例。觀察A組納入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惡性血液病感染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9.26±3.44)歲;觀察B組納入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惡性血液病非感染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59.22±3.43)歲;對照組則納入上述時間段內在我院進行體檢的健康志愿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59.20±3.41)歲。對比3組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可以比較。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觀察A組、觀察B組均符合惡性血液病的診斷標準,并經檢查確診;②觀察A組、觀察B組經血培養診斷確定是否發生感染;③對照組無感染現象;④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和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自身免疫系統疾病;②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史;③患有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④住院時間少于3日。
1.3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IL-2、IL-8、CRP、PCT檢驗,于空腹且未使用抗菌藥物前抽取肘靜脈血,按照3500r/min速率離心10min后取上清液進行檢驗。IL-2、IL-8檢驗應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Navios 流式細胞分析儀及配套的試劑盒,檢驗方法為ELISA法,正常范圍為IL-2:(5.0±1.5)ng/ml,IL-8:8.1-21.3μg/L;CRP檢驗應用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效公司生產的BS-23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驗,檢驗方法為免疫比濁法,正常范圍為<5.0mg/L;PCT檢驗應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的UniCel Dx1800 全自動電發光分析儀及配套的試劑盒,檢驗方法為熒光免疫定量分析法,正常范圍為<0. 5ng/ml。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3組研究對象IL-2、IL-8、CRP、PCT指標水平,并對結果進行分析和對比。
分析觀察A組患者IL-2、IL-8、CRP、PCT之間的相關性。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1.0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結果使用“均值±標準差”表達,運用t值檢驗;計數結果使用“百分比”表達,運用卡方值檢驗;結果顯示為P<0.05時,說明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IL-2、IL-8、CRP、PCT指標水平的比較
觀察組A組、觀察B組、對照組的IL-2、IL-8、CRP、PCT均逐漸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觀察A組患者IL-2、IL-8、CRP、PCT之間的相關性
對觀察A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CRP與IL-2、IL-8、PCT均呈正相關(r=0.563、0.324、0.498,P<0.05);IL-2與IL-8呈正相關(r=0.485,P<0.05)。
3 討論
感染是惡性血液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具有進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點,因此,快速準確地檢驗、精準地治療是降低死亡率、提高預后的關鍵[2]。CRP是急性炎癥發生時產生的炎性介質,臨床應用比較廣泛,但特異性較低;PCT是一種蛋白質,感染初期血清水平比較穩定,嚴重時方可出現異常。臨床可通過上述指標診斷惡性血液病感染,但效果有限。IL-2、IL-8屬于白細胞介素中不同的亞型,其中IL-2對機體的免疫應答有重要的作用,IL-8的主要生物活性是激活人體內的中性粒細胞[3],當惡性血液病感染發生時,患者的指標可迅速升高,尤其是聯合應用時,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均有顯著升高,臨床診斷價值比較高。
綜上所述,IL-2、IL-8不但能對惡性血液病患者感染進行診斷,還能通過水平高低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為臨床治療提供準確的實驗室依據。
參考文獻:
[1]于佳,陳淘江,王冬梅,蘭蘊平,王國祥.炎癥因子、凝血指標和內皮細胞損傷標記物在惡性血液病膿毒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9,32(08):688-693.
[2]王嘉. 炎性復合體在血液病化療后非感染性發熱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初探[D].天津醫科大學,2018.
作者簡介:
歐陽良良(1982年4月21日-),女,漢族,本科,副主任技師,就職于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研究方向:血液學檢驗。
冷朝輝(1985年10月10日-),男,漢族,研究生,主治醫師,就職于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研究方向:血液病及腫瘤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