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崔啟超
王康,六安市裕安區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心,安徽,237008,電話:15805648150,E-mail:348004356@qq.com
崔啟超,六安市裕安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裕安區位于安徽西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新老淠河呈南北走向貫穿全境,水資源豐富,土質疏松肥沃,非常適合蔬菜生產,是安徽省蔬菜產業化發展十強縣區。近年來,裕安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菜籃子”工作,提出了“打好六張牌,做強四產業”工作思路,圍繞“發展綠色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這一主題,以“擴面積、提質量、促增收、保供應”為目標,以產業化開發和標準化建設為突破口,通過組織實施“優化結構、擴大規模、監控環節、提升質量、創建品牌”等措施,取得明顯發展成效,蔬菜已成為全區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2020年全區蔬菜基地面積7000 hm2,其中,設施蔬菜基地4133 hm2。全年蔬菜播種面積21393 hm2,產量73.9萬t,產值16.8億元。全區現有規模10 hm2以上的蔬菜生產企業63家,30 hm2以上的15家,規模基地帶動從事蔬菜產業的貧困戶共500多戶。近年來,全區建成了部級“一村一品”蔬菜專業示范村1個、部級蔬菜標準園11個、省級蔬菜標準園11個、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3個、市級蔬菜標準園23個。截至目前,全區有22家企業注冊商標,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有17家企業共53個蔬菜品種。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蔬菜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縣”,是當年全省蔬菜行業唯一成功創建縣區;2019年裕安區再次獲批創建“全國蔬菜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區)”,裕安蔬菜產業實現了從“高產高效”向“高質高效”跨越式發展。

裕安區蔬菜基地主要集中在新老淠河沿岸的新安、順河、單王、分路口、蘇埠等12個鄉鎮。經過近幾年快速發展,蔬菜產業均初具規模,基本形成了新安鎮毛豆、蘿卜基地;順河鎮辣椒、葉類蔬菜基地;分路口鎮西蘭花、有機花菜基地;韓擺渡鎮胡蘿卜基地;蘇埠鎮蓮藕、西甜瓜基地;青山鄉茭白基地;獨山鎮食用菌基地等一批特色蔬菜產業集群,基本形成一鎮一品,各具特色。其中,新安鎮白蘿卜和韓擺渡鎮胡蘿卜除鮮銷外,還加工成白蘿卜絲、胡蘿卜絲,白蘿卜絲出口到俄羅斯、日韓等國。新安鎮毛豆種植面積在1400 hm2以上,年產新鮮毛豆莢1.2萬t,產品肉脆味鮮,深受華東地區消費者喜愛。

裕安區新安鎮蔬菜基地
六安市城區現有常住人口120萬人,每天蔬菜需求量在600 t以上,其中75%以上來自裕安區蔬菜基地。裕安區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處,鐵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捷,為裕安區蔬菜走出去創造了便利條件。每年5~7月,裕安蔬菜大量上市,除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通過境內的安徽西商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裕安區紫竹林農產品批發市場2個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65個運銷大戶,遠銷合肥、武漢、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每年外銷量在40萬t左右,裕安毛豆、辣椒、西蘭花、蘿卜、胡蘿卜等優質蔬菜因此聞名大江南北,深受消費者喜愛。
近年來,裕安區加大對蔬菜產業發展投入力度,但仍不充分。區財政每年預算的300萬元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獎補新建普通鋼架大棚,而投資大的高檔溫室或大棚等未列入獎補范圍,受政策導向影響,現有牢固耐用的高檔棚室占比不到5%,蔬菜基地抗風險能力差,一場暴風雪即可造成毀滅性破壞,難以發揮城市“菜籃子”專業基地保障功能。
建議:市區兩級財政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蔬菜產業發展保障機制。一是加大高檔棚室建設補貼力度,對于建設高標準牢固耐用棚室,財政給予投資額40%以上的補助,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二是建立“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快,城郊菜地被征用后,建議從土地出讓金中切出20%作為“新菜地開發基金”專項用于新專業蔬菜基地開發,達到“占一補一”的目的;三是建議從每年財政預算安排的蔬菜“以獎代補”專項資金中切出50萬~100萬元建立蔬菜價格調節基金,用于蔬菜價格過低時的價格補助,避免發生蔬菜價賤傷農現象,影響蔬菜產業健康發展;四是建立老蔬菜基地生產補助專項資金,當前,糧食生產有糧補,蔬菜也應有生產補貼,建議市區兩級財政每年拿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于周年化蔬菜生產補助,除每年新發展基地給予“獎補”外,周年化生產老菜地建議每年每667 m2給予100元的生產補助,保證專業菜地不流失。
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業就業收入較低,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二三產業以獲得更高的收入,留在農村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婦女,年齡普遍在60周歲以上,造成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農業企業用工難問題日漸突出。加之,當前農業從業人員可購買保險全部是商業險,因保險品種少,選擇性小、保費高,企業無力承擔等,本地從事蔬菜產業的農業企業90%以上沒有為工人購買保險,老年工人一旦發生意外或傷亡事故,大部分企業都無力承擔,面臨破產,受害農民家庭也將面臨返貧風險。
建議:將農業企業用工意外險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切實解決現階段農業企業用工難,保險難的困境,政府要出臺農業企業用工保險相關配套政策,在集體用工保險保費繳納上給予一定比例補貼,增加農業企業保險參與度和抗風險能力,減少農業企業和從業人員因工致貧風險,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因蔬菜生產與流通環節利益分配嚴重不均,當前存在“種菜不如販菜的、販菜不如賣菜的”現象。其原因是缺乏公益性農民蔬菜直銷市場(店),政府調控手段不足,菜販壟斷市場,沒有形成有效合理的價格競爭機制。據調查,蔬菜從生產到銷售全環節利益分配中,菜農生產利潤只占20%、蔬菜批發商販利潤30%~40%、零售攤位利潤40%~50%,蔬菜地頭批發價格與市場零售價格相差1倍以上,導致出現“菜農種不起、市民買不起”的產銷怪象。

建議:一是盡快建立公益性農民蔬菜直銷市場(點)或在大型商超建立農民蔬菜直銷店,免費為菜農提供攤位,減少中間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有效平抑菜價。二是推進社區直銷菜店建設,扶持有條件的蔬菜基地在規模小區投資建設蔬菜直銷店,直銷菜店蔬菜要明碼標價,價格要低于市場同類菜價20%以上,政府給予每個社區直銷菜店每月3000元的房租和運營費用補貼,保證直銷菜店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蔬菜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環節多,用工量大,需要建設農資倉庫、加工分檢車間、田頭預冷庫等生產用房。配套用房建設是蔬菜基地建設一個重要方面,同時蔬菜對土壤要求嚴格,大部分蔬菜基地需建設在土質好的基本農田上,而國土部門要求,基本農田上嚴格控制設施用房建設,即使簡易房也不讓建,這樣就嚴重限制了蔬菜企業發展壯大。
建議:當前大棚房整治,對老蔬菜基地因歷史遺留未審批的簡易用房允許限時保留,不搞一刀切,未經審批的生產用房不要全部拆除。蔬菜生產必需的簡易用房只要不是永久性建筑,不破壞耕作層,可以通過繳納復耕保證金等形式允許保留或新建必要的簡易用房。對蔬菜生產必需固定用房建設方面給予優先審批,以保障蔬菜產業健康發展,保證城鄉居民蔬菜供應。
目前,全區蔬菜加工企業太少,省級龍頭企業僅安徽華園食品有限公司1家,市級蔬菜加工型龍頭企業也只有1家。這些企業的規模小,加工能力弱,真正從事蔬菜加工的安徽華園食品有限公司近期因企業搬遷也處于停產狀態。由于蔬菜加工企業少,加工產品單一,加工技術和產品沒有創新與突破,蔬菜出售多以初級產品為主,導致蔬菜產業的延伸增值能力低,生產效益不高,產業鏈不長,產業的拉動能力弱,嚴重制約蔬菜產業的發展。
建議:引進或培育蔬菜加工龍頭企業,加大對安徽華園食品有限公司等出口創匯企業扶持力度,盡快恢復生產,擴大企業現有毛豆、荷蘭豆、甜玉米等速凍保鮮生產線規模,引進或培育對本地白蘿卜、胡蘿卜、西蘭花、辣椒、瓠子等優勢蔬菜種類進行加工開發的龍頭企業,進一步擴大訂單生產,帶動全區蔬菜產業健康發展。
種苗供應是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裕安區專業育苗基地數量少,種苗供應能力不足。當前已有的2個專業化育苗基地及一些季節性育苗棚室,年總育苗供應能力不足1億株,只能滿足2400 hm2生產面積用苗,種苗缺口部分主要從合肥、舒城和壽光等地區調運,且種苗質量參差不齊,品種選擇范圍小,適應性差,嚴重影響蔬菜產業發展。
建議:增加財政投入,擴大補助范圍。加大對新建大型集約化育苗中心補助標準,如新建高檔玻璃溫室,每1 m2給予300~400元補助,以吸引社會資金加大對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建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