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俏
◆摘? 要:《紅樓夢》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著名小說家曹雪芹所著。書中雖然對科舉內容的著墨不多,但是科舉線路卻能夠貫穿全文,由此可見,作者對科舉內容的描寫能夠推動故事的發展、主旨的表達。本研究通過對比曹雪芹與高鶚兩位作者在《紅樓夢》中的科舉內容的描寫,進而揣測二人對科舉考試的態度,研究發現:前八十回中曹雪芹主要描寫了科舉考試無用論,而在續著中高鶚筆下的科舉情節卻違背了原著本旨。
◆關鍵詞:紅樓夢;曹雪芹;高鶚;科舉
實際上,在眾多《紅樓夢》后四十回的續寫中,高鶚筆下的人物情節最接近原著,不僅如此,后人在對高鶚續作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能夠看出續作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以及藝術價值。但是,與曹雪芹所著的前八十回相比較,高鶚續作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瑕疵,二者對科舉內容的描寫就是一大明顯差異。經過調查發現,曹雪芹與高鶚二者身份的不同,導致二者的科舉觀念存在著顯著差別。因此,就科舉內容的描寫,高鶚續作沒有遵循原著的主旨意圖。
一、原、續著所及科舉情節的差異
目前廣為流傳的《紅樓夢》版本均為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以及高鶚續作后四十回。通過通讀這一版本材料能夠發現,雖然原著以及續著中對科舉內容的著墨并不多,但是通過這些文字就能夠窺探出兩位作者的科舉觀念存在著顯著差異。例如,曹雪芹與高鶚兩位作者的對于科舉制度以及社會風俗都有相應的描寫,本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對原續著中的科舉情節差異進行分析,分別為:第一、小說人物的科舉身份;第二、科舉情節的描寫。以下將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小說人物科舉身份的不同
通過仔細研讀《紅樓夢》能夠發現,兩位作者在對小說人物的設置方面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例如,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均將具備科舉身份的小說人物設定為毫無建樹的人。筆者經過研究發現,以賈府為對象,曹雪芹主要提到了九個與科舉相關的小說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九個小說人物中,大家最終的命運都十分曲折,這主要包括:很早就去世的林如海、徒有科舉身份卻有悖儒理的賈敬以及被人革職的賈雨村等。通過曹雪芹對科舉情節的描寫能夠看出,其對科舉制度持否定態度??v觀高鶚后四十回續作中的內容,能夠看出其筆下的科舉人物主要有五人,是賈府日后重振的重要隱線。
因此,比較前八十回小說人物的科舉身份與后四十回小說人物的科舉身份能夠看出:以賈府為對比對象,曹雪芹筆下的科舉情節主要是為了襯托軍功世襲但是又逐漸走向沒落的貴族發展,即使賈府中的子孫沒有獲取科舉身份,亦或是取得了一定的科舉身份,這些因素都沒有對賈府的發展造成任何巨大的影響。而在續作中,高鶚不僅大大增加了為大量的人物設定了科舉身份,而且突出表現了家族成員科舉及第后對家族發展的影響,在賈府即將走向沒落后,高鶚通過設定相應的科舉情節幫助賈府恢復一定的地位,由此可見,高鶚在續寫小說的過程中主要秉持著科舉家族思維,而曹雪芹是使用世襲家族觀念來描寫科舉制度。
(二)科舉情節描述的不同
實際上,無論是《紅樓夢》原著作者還是續著作者,他們都處于一個科舉興盛的時代,因此,在對小說內的人物以及故事走向進行描寫的過程中,都會毫不避免的引入科舉制度的相關內容作為推動故事情節的隱線。但是由于兩位作者的身份地位存在著顯著差別,這導致二者人生經歷并不相同,因此,他們在對科舉情節進行描寫時,會存在著各自的傾向以及觀念[4]。本文主要從兩個維度對原、續作中的科舉情節進行分析,分別為:第一、情節設置方面;第二、情感寄托方面。以下將進行詳細的闡述:
(三)情節設置
縱觀《紅樓夢》前八十回小說內容能夠發現,曹雪芹將科舉情節貫穿至小說的整體情節中,作為推動故事發展的動因。雖然高鶚續作的后四十回中并未將科舉情節設置為推動故事走向的主要原因,但是文章中對科舉制度的描寫仍然較多。有專家認為,由于高鶚對科舉情節的著墨過多,導致其大大弱化了對人物形象的描寫,只是單純的為讀者講解《四書》等科考內容。
(四)情感寄托
除此之外,通過觀察兩位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情感寄托能夠發現,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將小說的基調設定為悲情,因此,文中主要對不同人物角色的不幸命運以及家族敗落的必然結局進行詳細的著墨。例如,在文章第七十八回中,賈政說過這樣一段話:“就思及祖宗們,各各亦皆如此,雖有深精舉業的,也不曾發跡過一個,看來此亦賈門之數,況母親溺愛,遂也不強以舉業逼他了?!庇纱丝梢?,貴族子弟不務正業的行為舉動與賈府逐漸走向破敗沒落的解決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科舉定然不是導致家族敗落的主要因素。然而高鶚在續作中明顯對賈府的沒落感到十分痛心,因此言辭間將賈府重新振興的意愿表露出來。所以,高鶚在續作中就使用了科舉情節來幫助賈府整個家族重新振興,這無疑是對原著結局作出了致命的改動。
二、原、續著者科舉觀念的差異
實際上,原作者曹雪芹與續作者高鶚的人生經歷、家庭背景存在著顯著差異,這就造就了二者在寫小說的過程中會存在完全相反的觀點與理念。因此,經歷人生起起伏伏的曹雪芹與事業得意的高鶚在描寫科舉情節時存在截然不同的態度,最終導致《紅樓夢》前八十回與后四十回內容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
(一)曹雪芹——否定科舉,認同道統
通過仔細閱讀曹雪芹所寫的前八十回內容能夠看出,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將主人公賈寶玉的人物形象樹立為離經叛道、反對科舉考試制度,因此前八十回小說主要基調為否定儒理、反對道統。值得注意的是,反對科舉這一舉動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反對儒家道統,實際上在科舉考試指定設立初期,其本身是要將儒理道統作為考試的根本,只不過隨著考試制度的不斷推行,其已經完全與設立初衷背道而馳。
經過調查發現,原作者與續作者在小說描寫過程中提供了大量與科舉考試相關的書籍,但是二者在描寫書籍的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角度,因此側重點略有不同。例如,雖然曹雪芹與高鶚都引用了一些儒家經典作品,但是想要表達的情感卻有顯著差別,在《紅樓夢》前八十回小說內容中,曹雪芹引用了《四書》《詩經》等內容,但是這些文字內容只是出現在燈謎游戲中,因此與科舉考試并不相關,這就意味著曹雪芹認為閱讀儒家經典并無多大用處,在文中弱化了科舉考試的作用。
不僅如此,仔細閱讀前八十回小說內容能夠發現,曹雪芹并未對科舉制度描寫過一句贊美之詞,也未對科舉考試持肯定的態度,文中描寫的與科舉相關的人物僅有科舉虛名,最終均無所作為,庸庸碌碌過完一生。另外,前八十回中描寫賈寶玉只認為《四書》為經學根本,其余儒家經典著作并未提及。雖然賈府中開設了家塾,但是家塾僅僅有賈蘭一人對科舉上心,努力學習。其余人員,上至塾師下至學生,均未對科舉考試抱有熱情。尤其是賈代儒,其身為家塾中的塾師,只是為了靠講學混口飯吃,對學生講課的認真程度甚至不及林黛玉指教香菱學詩。由此可見,前八十回中曹雪芹筆下的科舉情節只是為了證明貴族子弟的無能以及科考及第的無望,從而間接證明曹雪芹對功名科舉的厭惡程度。
(二)高鶚——義利兼顧,肯定科名
通過閱讀史籍資料能夠發現,后四十回續作者高鶚與曹雪芹的人生經歷天差地別,高鶚不僅高中乾隆乙卯恩科進士,還有有《蘭墅十藝》傳世。由此能夠推算出,高鶚對于科舉制度持肯定態度,這在續作的相關內容中能夠找到明顯的痕跡。
不僅如此,通過對比曹雪芹與高鶚引用儒家經典(例如《四書》)的目的能夠發現,曹雪芹多在燈謎等游戲場合引經據典,而高鶚則通過大量筆墨描寫了賈寶玉與賈政或賈代儒講談講章和八股文章,小說中這些內容雖然對故事的推動沒有太大用處,但是卻均與科舉考試直接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在科舉觀念上,續作者高鶚與原作者曹雪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別,例如,在后四十回中,大多數小說人物都會科舉制度的觀念產生了較大的改變。第一百十五回中賈蘭說道:“在小侄年幼,雖不知文章為何物,然將讀過的細味起來,那膏粱文繡比著令聞廣譽,真是不啻百倍的了?!辈粌H如此,后四十回中林黛玉也對部分八股文內容表示肯定,這不僅僅反映了小說中不同人物的科舉觀念,更是間接印證了高鶚的科舉觀念。
筆者通過仔細研讀續作者高鶚所寫后四十回《紅樓夢》內容發現,高鶚在描述科舉情節時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分別為:首先是作者寫到的科舉及第者,無不是身份和家庭背景優越、為人周正者,如賈寶玉、賈蘭,即使巧姐所許之周氏,亦是"內中有個極富的人家,姓周,家財巨萬,良田千頃。"即作者一面讓賈環這類"委瑣"之人不得應舉,一面讓應舉之人全都作為正面形象的代表,肯定科舉的態度已然顯露。其次,作者極力強調科舉的作用,尤其在賈府重整家業和家族的延續方面,不但有賈寶玉、賈蘭叔侄同榜,更有賈寶玉之遺腹子,將來必應"蘭桂齊芳""飛黃騰達"之讖,成為賈府血脈延續、家族興盛之關鍵。再次,八股文作為明清科舉的主試文體,原、續著者對此所持的態度和觀念并不相同。曹雪芹對八股文以貶為主,不僅八股文"代圣賢立言"的目的受到作者的指責,八股文模式化思維對文人的束縛,也被作者極力排斥。高鶚卻拈出若干八股制義,對其進行詳細講解,更有林黛玉稱贊八股文中之"近情近理""清微淡遠"的文章,為作者肯定、贊賞八股文提供了有力證據??陀^地講,高鶚對科舉和八股文的評論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從續作理應遵循原著的層面來看,后四十回與前八十回在科舉內容上的反差之大,實為續者之敗筆。
實際上,兩位《紅樓夢》的作者無論是對科舉制度的觀念還是主試文體的觀念,都是存在著較大的差別,通過兩位作者對小說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描寫能夠間接印證二人的科舉觀念。由于高鶚身份地位的原因,其對科舉能夠帶來榮耀的觀念深有體會,因此,在續寫《紅樓夢》的過程中將這一觀點滲透至故事內容中。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能夠發現,雖然高鶚所著后四十回《紅樓夢》更加接近原著,并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以及藝術價值。但是曹雪芹、高鶚二者在對科舉內容進行描寫時仍然存在著顯著差別,這主要是由于兩位作者具備完全相反的人生經歷,曹雪芹經歷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后,對科舉制度秉持懷疑的態度,而高鶚則是科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因此他始終對科舉制度持肯定態度。
參考文獻
[1]楊錦輝.《紅樓夢》書中"古文"詞義考辨——兼論小說中的科舉文化語境及其時代特征[J].曹雪芹研究,2020(01):28-34.
[2]王干.高鶚為何不如曹雪芹——從《紅樓夢》說起[J].湖南文學,2017(1):164-168.
[3]張興德.試論胡適《紅樓夢考證》的邏輯缺失——兼論程偉元、高鶚"《紅樓夢》作者不詳"說[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1-7.
[4]樊銳,張志雄.經典閱讀之感悟——不想寫完的《紅樓夢》[J].中外交流,2017(52):53.
[5]晁繼周.曹雪芹與高鶚語言的比較[J].高中生學習(學法指導),2016(9):12-13.
[6]晁繼周.曹雪芹與高鶚語言的比較[J].高中生學習:高二理科,2016(09):12-13.
【基金項目】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項目2021-2022年度課題“高職擴招視域下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研究”(編號:202103G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