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兆怡 降彩虹 高慧敏 李思蕾
◆摘? 要: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以高職院校學生為原點進行生命教育課程改進,為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現實依據;通過開展生命教育,使大學生正確的看待生死,珍視生命,承擔生命的責任,創造生命的價值,為高校生命教育課程建設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大學生;生命教育
近些年青少年犯罪、校園暴力、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常見于報端,給社會、學校和家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與損失,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現象的發生與大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以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有一定的關系,同時與學生沒有接受系統的生命教育,缺乏必要的生死知識和生命價值觀念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在當前我國現今的教育環境中,僅僅只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生命的關注、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和培養。
積極心理學是二十世紀末美國心理學界新興的一個研究領域,其代表人物是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倡導個體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發掘、培養個體用自身的潛能來解決問題,從而使個體生命更加充實且有意義。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進行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個新視角,為當前高職院校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院校生命教育課程應該定位于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使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創設積極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增強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積極的內在動機,學會珍惜生命,承擔生命的責任;發掘學生潛在的積極力量,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提升,創造生命的價值,進而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
一、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院校生命教育目標的轉變
1.生命教育不再僅僅以問題為導向,以預防和解決問題為重點,而是在問題尚未發生前,通過不斷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的心理品質使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不斷完善自我,使每個人的生命都過得更加富有積極意義。引導學生學會全面地積極地認識自我,學會挖掘自我潛能,完善自我人格,調動積極的力量。
2.在生命教育中要發掘學生的積極能量。這些能量包括某些人格特性以及人在正確的時間能夠正確運用各種資源和技能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或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找回生命中最強大的資源,重新領悟生命的真諦。
3.引導學生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觀念,積極心理學要求個體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被打到,而是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問題中進步,在生活中學會尋找生命的意義。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院校生命教育內容、教學態度的轉變
在教學內容方面,生命教育可包括生死觀教育、生命歷程的教育、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教育等。生命教育的目的使大學生正確的看待生死,珍視生命,承擔生命的責任,并在人生實踐中創造生命的價值。
在教學態度方面,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創設積極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教學中敢于表達自我,積極主動地融入生命教育的課堂中。
1.認識生命: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學生已認識到自己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但對生命的理解仍停留在淺顯的、表面化的程度,因此在大學階段進行認識生命的課程設計,就是要求學生能夠了解生命的起源,感受生命的奇跡,在情感上理解生命的來之不易,認識死亡的本質以及生死關系,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念和生命態度。
2,感悟生命: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感悟生命”這一目標就要求學生增強生命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珍視生命。在課程設計上,旨在引導學生思考“我是怎樣長大的?我的生命責任是什么”等問題,通過回顧自身成長的生命歷程,感受生命的精彩和苦難,并能理解苦難作為生命的一部分對自身有重要的意義,從而珍惜生命,增強生命責任意識。
3.提升生命的質量: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提升生命的質量和追求生命的意義就體現在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主動成長,進一步提升主觀幸福感,激發生命的潛能,創造生命的價值。在課程設計上,當學生學會認識生命和感悟生命后,就要求學生進一步學會提升生命的質量,發現生命的意義,發掘生命的價值。引導學生思考“我的未來要怎樣度過”的問題,同時憧憬未來的生活,并能制定短期及長期的成長目標,發掘生命的潛能,創造生命的價值。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職院校生命教育教學方法探索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教育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探索理論教學與體驗式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改進以往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的單一教學方式。減少理論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加強實踐教學的環節,注重創設積極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重視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經驗,從而實現提升自身心理品質的目的。
課程中通過觀看生命誕生的歷程以及臨終關懷等視頻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生死,感受生命的奇跡和生死的自然規律,激發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和追尋生命意義的動機;設置心理訓練的內容,如具體的生死體驗活動,讓學生通過情境創設、角色扮演等方式應對生死事件,增強生死體驗,同時也增強了生命的責任意識;通過探索生命意義以及穿越生死線等活動,激發生命的潛能,發現生命的價值。通過討論、分享挖掘學生內在的積極的心理品質,引導學生對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珍惜生命,進而增強生命責任意識,發掘生命潛能,從而在實現生活中自覺實現生命價值。
四、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院校生命教育教學效果評估的完善
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生生命教育教學效果評估上可通過自我評價、同學間相互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音頻、視頻等形式從多個角度多層面獲得更有效更客觀的評價。完善以往課程僅通過閉卷考試、書面作業等來評估教學效果的單一方式。通過學生自己完成自我分析報告,包括課堂參與情況、教學活動中的感受體驗、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完成課程之后的收獲、自我認識的改變等方面;同學間相互監督和觀察記錄,內容包括同一小組成員課堂上的表現,教學活動中對同組成員的感受和體驗,課后小組成員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完成課程之后對小組成員認識的改變等;教師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察,包括課堂參與度,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以音頻、視頻作業形式完成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等,可有效檢驗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心理水平狀況的改變情況,能更全面客觀的了解課程教學的時效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視角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生命教育課程,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教育目標。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內容,使用有效的教育方法,營造積極的教學環境,更好的激發學生的生命潛能,喚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愛,積極面對生活,達到創建和諧校園,愉快的學習和生活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范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新發展[J].學術交流,2013(S1):195-196.
[2]王佳利.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3(06):44-46.
[3]張曉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路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29(009):23-25.
[4]邵雅利.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模式研究[J].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15,000(001):105-112.
[5]張榮偉.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學校生命教育方法探析[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00(006):484-487.
課題項目:《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高職院校大一新生生命教育途徑探索》Rs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