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曄



◆摘? 要:動點問題一直是困擾教師和學生的主要題型,它蘊含著諸多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的解題技巧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首先分析了初中數學動點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動點問題;解題指導
“動點問題”是幾何教學的重點,主要以運動的觀點來探究圖形的變化,這類型題目考查的是學生對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可以真實的考查學生的數學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一種開放性的題型。下面本文就以動點問題這一關鍵詞為幾點,對文章主題進行具體說明。
一、初中動點問題教學
動點問題基于幾何圖形,在其不同區域下的線段、射線上開展運動。總而言之,動點問題這一開放性的題型,涉及的知識范圍廣,而且包含著眾多的數學思想。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這部分內容教學目標更直接、更明確,是對學生數學思想和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查。此外在動點問題的教學中,對學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具有嚴謹的求學態度,更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對癥下藥。
二、初中數學動點問題的解題指導
(一)以動待靜,明確題目中的變與不變
以動待靜也就是在圖形不斷變化過程中明確不變量。在初中動點問題的解答中,存在很多不變因素,比如全等三角形的角為60度。所以在探究不變量中的動點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觀察、找尋變量和不變量的關系,如此才能明確問題,才能找到解題思路。例題1:已知矩形ABCD,且AD=8,CD=4,點E從D點出發,沿線段DA以每秒1個單位的長度向A點方向移動,與此同時點F從點C出發,沿著射線CD方向以每秒2個單位的速度移動,當B、E、F三點處在一條直線的時候,點E和點F停止運動,設點E的移動時間為t(秒)。試求當t為和值的時候,兩點同時停止運動:
例題分析:在這道題目中,無論點E和點F怎樣運動,ED都平行于BC,由此可以得到兩個相似的三角形,以開展下面的解答:當B、E、F三點在一條直線得時候,兩點同時停止運動,從題目當中可以明確的知道:ED=t,BC=8,FD=2t-4,FC=2t。因為ED//BC,所以三角形FED∽三角形FBC,由此得到FD/FC=ED/BC,進一步推到出2t-4/2t=t/8,由此得出t=4。
(二)以動制動,用函數思想來解決問題
以動制動主要是借助函數的思想來描述動點的運動變化情況,通過對函數圖像的研究和分析,將其轉化為函數或方程,以實現解題的最終目的。在如圖所示的正方形ABCD中,
其邊長為4,點E是AB中的中點,點P從點E出發,沿E到A再到D最終到C,假設點P經過的路徑長為X,三角形CPE的面積為Y,則下面圖像哪個能夠反映Y和X的函數關系式:
例題分析:從題意中可以知道,隨著點P位置的變化,三角形CPE的面積也會出現變化。從題目中可以得出:點P和點E重合的時候,三角形CPE的面積為0,當點P在EA上運動的時候,三角形CPE的高BC不變,其面積式X的一次函數,面積會隨著X的增大而變大,當X=2時,面積最大為4,當點P在AD邊上運動的時候,三角形CPE的底邊EC不變,則面積式X的一次函數,面積隨X的增大而不斷增大,當X=6時,最大面積為8,點P在DC邊上運動的時候,三角形CPE的底邊EC不變,則面積式X的一次函數,面積隨著增大而不斷減小,則最小面積為0,所以為C。
(三)動靜互相轉化,深刻把握運動中的特殊位置
當數學動點問題為最大或最小值的時候,一般動點就在這些特殊位置中。動靜的互相轉化,抓住題目中隱含的圖形變化中靜下來的時刻,將特殊問題歸于一般問題,進而抓住動靜的聯系。在初中數學的動點問題解答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取逆向思維來尋求條件,從特殊到一般抓住解題的關鍵,由此優化解題過程。
(四)分層施教,分層展示
分層教學也包括分層次的施教,即將學生按照標準進行分組,從而提高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建構書數學知識大廈,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點。具體表現為,老師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同時老師會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互相討論,并采用培優輔差的原則進行分層教學,以提高差生的數學基礎,而增加學習好的學生更寬闊的發展空間,從而提高整體班級的學習成績和數學能力。
(五)課外分層,擴展學生視野
對于學生的分層教學,也需要老師將教學擴展到課外,進行分層次化的教學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視野,和數學能力。所以老師要整改自己的教學方法,主動融合分層的教學觀念。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提高學生上課的參與感,幫助學生建立數學邏輯思維。
三、結束語
動點問題涉及到的知識點,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僅可以綜合考查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還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以開展針對性教學。在解答動點問題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和分析,找出題目中的變與不變,把握運動特殊位置關系,以有效的轉化,解決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王中文.初中數學動點問題的解題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刊)》.2012(03).
[2]汪元清.淺談初中數學動點問題[J].《新課程學習(中)》.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