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明
◆摘? 要:文章對當前文化產業創業時需要的資源和條件進行分析和探究,將非藝術類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狀況進行了剖析,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非藝術類大學生;文化創意產業;創業實踐
總的來說,文化創意產業的進步,離不開擁有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這一前提條件之下,文化創意產業從事的是制作具有豐富寓意的新型文化產品,進行推廣銷售,為主要的經濟支柱。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新興的職業,所生產出來的文化衍生物,可以讓人們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
一、文化創意產業給非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帶來的挑戰機遇
文化創意產業的護城河是其全新的理念以及發展思維,并不是文藝發展的基本要求。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創業不是很難,大學生作為年青一代,思維活躍,好奇心旺盛,對于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適應力相對于步入社會的中年人來說比較出色。在加上現在網絡科技的發展,讓許多大學生獲取信息的門檻降低了不少,他們可以通過網絡上的各種平臺了學習和了解新興事物,甚至跨專業去學習新知識新思維。舉個比較常見的例子,網絡平臺的大肆發展,讓原來只是藝術類大學生才能學習到的專業,比如所平面設計、視頻剪輯等等,現在非藝術類的大學生也可以輕易的在網上獲取到相應的學習資料,進行個人能力的發展,現在很多非藝術類大學生憑借著自己本身的專業,再加上文化創意的影響,各方面因素充分融合,使得文化創意發展變得越來越多元化,比如說多位一體的特色旅游建設項目,充滿設計感的各種美食小菜,航拍加上特色視頻剪輯等等,跨專業加上大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造就了多元化的創意產業發展。總的來說,給大學生帶來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多樣化發展,文化創意的不斷發展,不僅僅給非藝術類大學生帶來了相關的機遇,同樣的,機遇另一面就是挑戰,最困難的就是跨專業帶來的問題,涉及到藝術類專業領域的時候,比如說,設計、戲曲等方面知識的時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開發研究,這會是比較困難的挑戰。
二、非藝術類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遇到的困難
和藝術類大學生接受的教育不同,非藝術類大學生所擁有的綜合文化水平可能相對要高一些。但是文化創意產業的護城河,也就是職業壁壘是其獨特的創意和創新理念,在這一點上非藝術類大學生存在天然的劣勢,他們相對于藝術類大學生來說,并沒有進行過系統化的思維培訓,在進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時候,大多數是依賴自己的思維模式,進行創意創新,而且他們的審美相對來說,并不是很優秀,在實際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生產創造的時候,更多是對別人優秀作品進行模仿,這樣就會導致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個性不夠突出,沒有一定的文化附加值,更像是低水平的流水線生產,不利于創業公司名氣的營造。除此之外,大學生創業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沒有相應的創業經驗,抗壓能力相對而言較差,缺乏成熟的市場調研手段,在創業初期,如果不能深入的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了解,大學生僅靠一腔熱血是很容易被現實的社會打垮的。總的來說,非藝術類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還是不夠成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他們也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容易在創業的時候遇見瓶頸。
三、非藝術類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探索
非藝術類大學生在參加創業實踐的時候,需要一定的創意創新思維意識,不能只憑借著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就草率的邁入這個行業。進行創業的前提是必須要對這個行業有著充分的認知和了解,要明確自己創業的發展方向,針對的目標人群,要學生迎合社會發展市場,然后在進行倡議人才的招募,建立以人才為核心的發展體系,打造出個性十足的獨特品牌,需要將創意創新思維轉化為相應的創造力,生產出實實在在的產品,建立起健康合適的創業價值觀,這樣才能為自己創業實踐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和幫助。非藝術類大學生需要做好創業的前提準備,在學習創業教育的時候,就要進行實踐方案規劃,對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創業資源進行評估,比如說人才資源、資金資源等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一定的深入挖掘,提升自己的創業潛力,另一方面學校也需要給大學生提供幫助,搭建好創業教育孵化基地,將文化課和創業實踐課充分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抗壓能力。總的來說,需要培養非藝術類大學生科學的創業思維,搭建好全面的創業知識體系,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意方法能力的教學培養,逐漸的完善學生的知識理論管理體系。
四、結束語
非藝術類大學生文化創意產業創業實踐研究,重點應該放在學生個人能力和學校的創業教學方面,通過教育和學習進一步彌補非藝術大學生的先天劣勢,多開展創業實訓教育,為其積累豐富的創業經驗,有利于他們提前掌握市場分析,人才管理等創業基礎手段,不至于過早的被社會淘汰。
參考文獻
[1]李植森,李赫男.非藝術類大學生文化創意產業創業實踐研究[J].知識經濟,2019(10):115+117.
[2]郝儒梁.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7(2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