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笛舟
◆摘? 要:在行動哲學分析的論域里,雖然眾多理論家對集體意向性的本體論地位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是理論家們更愿意接受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某些意向活動確實存在著內在的集體性特質。如果以胡塞爾現象學為基礎,當前對個人集體意識與行為的討論的基本前提及框架,能否完全恰當的出現在胡塞爾現象學的研究與評估歷史中?本文對集體意向的論域、非現象學的“集體意向性”理論以及胡塞爾的觀點進行了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行動哲學;胡塞爾現象學;集體意向
約翰·塞爾認為,以自然因果性范圍為基礎,人們絕對相信化學事實和物理事實的實在性,其實人有意識的社會行動也可以構成某種客觀事實,在人類的各種生活場景中,都可以證明這種客觀事實的存在。這種觀點并不只有約翰·塞爾一個人關注,不論是在歐陸哲學傳統中,還是在當代英美哲學框架內,越來越多的哲學研究者,以自身的哲學視野為出發點,對“社會本體論”這個重要的哲學論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并試圖尋找解決的方法。
一、集體意向的論域
根據約翰·塞爾提出的理論觀點,之所以事實構建會具備客觀性和有效性,是因為事實構建完全建立在“我們相信”的基礎上,基于此,構成社會行為和社會事實的基礎性條件,就是需要具備“我們相信”這個觀點,該觀點屬于一種集體意向。什么是集體意向呢?它是一種人類社會普遍現象的概念表達,是一種社會共在的意向性,如相視而笑的兩個人、政治活動、貨幣交易等社會行為。從個人直覺角度上講,相對于單獨個體對同一個目標的追求,社會大眾共同追求同一個目標具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在某一科研機構,一個人與其他同事協同合作從事科研,這種集體對目標的追求,在直覺上與個人單獨從事科研有著很大的不同,個人單獨從事科研僅憑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對利益的衡量。以直覺為基礎,根據我們把握的事實,進入到理論家們所提供的語境中,當然這些理論家都對集體意向性概念提出了支持。我們發現除了歐陸哲學傳統中的經典社會理論家,包括馬克思·韋伯、戈奧格·西美爾等,對集體意向多有論述之外,即便是后期逐漸興起的現象學傳統同樣對集體意向進行了多次論述,特別是在當代哲學領域的前沿,在當代行動分析哲學中,除了發現集體意向與現象學領域存在著諸多的交叉點之外,還發現在這兩者之間還有可能發生深刻的理論共鳴。
二、非現象學的“集體意向性”理論
在行動哲學分析的論域里,雖然眾多理論家對集體意向性的本體論地位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是理論家們更愿意接受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某些意向活動確實存在著內在的集體性特質。當個人在行動時,會有這樣一個意識,那就是其行動是建立在大集體意義上的行動。個人的行動與集體內其他個體的行動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個人所在的集體,所有集體成員有著共同的行動目標,也可以說在這個大集體當中,所有人員有著相同的價值觀。那么問題產生了,怎樣才能從個體行為和意向中產生集體意向呢?在何種意義上,才能使集體意向變為超個體、不可還原的東西?其中不可還原與我們在語言表達中用副詞“一起 ”表達的意向狀態的“不可還原”相對應。比如,在與朋友一起逛街時,從個體角度出發,我在和其他個體一起逛街,其中逛街屬于意向行動,不能被還原為個體逛街活動,歸屬于個人意向行為,只能在“一起”的意義上歸屬于個人。意向的所屬者和行動者都是個體本身。大多分析哲學家站在自然主義立場上認為,意向的心理狀態與人的大腦活動存在密切的關聯,基于此,意向所屬者只能是生物學意義上的個人。已經超出了組成它的個體。
三、胡塞爾的觀點
如果以不同模型的集體意向為參照,難免會讓人忍不住發問,胡塞爾現象學是否可以提供一種針對集體意向的解釋框架,如果可以實現,那么胡塞爾現象學的模型會以何種模樣展現呢?如果以胡塞爾現象學為基礎,當前對個人集體意識與行為的討論的基本前提及框架,能否完全恰當的出現在胡塞爾現象學的研究與評估歷史中。由交互主體性延伸而來的高階人格概念一直存在關注度,然而在很長時間里,這種高階人格以及社會性的論題并不是人們重點關注話題。究其根源在于交互主體性理論這種充滿哲學史意義負重的概念,人們對其的接受與評論一直都是負面的。隨著對胡塞爾交互主體性理論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將對其先前的解決進行了很大程度的修正,這就為人們對胡塞爾的社會性概念以及“集體意向”理論的重新探討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從而對胡塞爾的思考在這個論題上發揮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特定語境中,試圖在其中放置胡塞爾的思考,以此明確我們的判斷,那就是但凡支持集體主義的分析哲學家,與胡塞爾的思考具有諸多的相通之處。在集體意向這一論題上,胡塞爾現象學為“我們”的實在性提出了明確辯論,個人的意向集合與“我們”的意向集合存在著一定的區別,“我們”是個人不可還原的一種經驗自身的方式,具體來說,胡塞爾的思考為我們提供了多層一極的主體概念,使我們在具備統一性的基礎上,可以想象多極的集體概念。
參考文獻
[1]王嘉新.行動哲學與胡塞爾現象學論集體意向[J].道德與文明,2019,(1):31-38.
[2]陳攀文.胡塞爾現象學中真理與明見性若干問題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6(12):89-91.
[3]李鵬.胡塞爾現象學的本體論差異問題[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4):177-185.
[4]林鑫.胡塞爾哲學思想及與笛卡爾哲學的聯系[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