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珍
摘要:在特殊教育教學中,要重視生活語文學科課程的有效開展,才能讓學生通過學科學習獲得基本的知識與技能,才能讓學生擁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等能力,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和適應社會?;诖?,在生活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在課堂中再現和融入生活情景,讓學生從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中學習,同時要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活潑課堂,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要尊重和抓住學生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兩者配合的學習,才能讓生活語文的教學效果落實到實處,才能讓學生在生活語文課堂學習中收獲到實際能力,更好地去感知世界的美好。
關鍵詞:特殊教育;生活語文;教學策略
在特殊學校的教學中,生活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讓學生接受語言文字的學習,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才能讓學生領悟到文字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因此,本文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了特殊學校中生活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生活語文課堂要善于融入生活場景
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這無非是道出了生活與語文之間的密切聯系。特殊學校的學生本來智力欠缺,思維能力比較低,遷移能力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在語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中善于融入生活場景,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在課堂中再現具體生活場景,讓學生在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生活中學習語文,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生活都充滿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生活語文的知識真正落實到學生的身上。
比如,在我的課堂上,我非常注重融入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領悟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如講到我們自己生病了怎么辦呢?我先會給學生描述:一般日常生活中,我們生病了要及時吃藥,若嚴重,還要去醫院、掛號、輸點滴等;我就引導學生開始描述,我們去超市買東西應該怎么結賬呢?學生們就立刻反應:買完東西不能直接拿來吃,要找到柜員臺,給錢給人家結賬才能拿走。經過這種教學形式,慢慢地學生們就開始自己聯系現實生活來學習,同時也加強了自己的生活技能。
生活是每一個人的人生舞臺。面對特殊的學生,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勇于在課堂中再現生活場景,讓學生通過文字認識生活,再回到生活中進行實踐,從而鞏固了學生的生活技能。
二、生活語文課堂要采用多樣教學形式
特殊學校中的學生的智力比較低下,他們有的甚至可能只是擁有一二年級的智力水平,為了更好地傳授語文知識,為了兼顧發展階段各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要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愛玩是所有人的天性,采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游戲中學習;同時我們還可以用實物教學法,直接在課堂中把一些生活的具體用品展示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實物更直觀地掌握知識,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給學生展示課文本中的知識,讓學生更具體真實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特別是在傳授完課本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上來講臺上表演和發言,讓學生具體真實展示出課文本中的知識,更讓學生敢于去開口,敢于去表達,收獲到基本的表達交流能力。
例如,在我的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學習生活語文,為了活潑教學課堂,我經常變換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游戲法,結合課文知識,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出課本中的知識,如碰到困難,怎么請求別人的幫助?讓學生進行有獎問答,很多學生在獎品的鼓舞下,自由發言:“可以打電話給父母、也可以尋求最近身邊的人幫助等”;同時我也鼓勵學生大膽去發言,有時大膽放手,讓一節課給學生自由發言,一開始學生有點膽怯,經過多次的鼓勵嘗試,越來越多的學生敢于發言,談自己的理想、談自己有趣的事情、談自己的進步等等;這些教學方法的持續使用,讓我的語文課堂充滿了活力,同時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知識。
豐富的教學形式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輔助手段,身為特教的語文老師,更要善于開發和利用好教學形式,給每個殘缺的學生一個受教育的機會,給每個殘缺的學生點燃生命的亮光。
三、課堂上的知識需要在家庭鞏固
在生活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提升自己的基本知識技能,提升學生的自理能力,而在課堂之后,家庭就是學生把課堂學習的效果具體展示出來的場所,家庭就是溝通學校與學生獲得技能的橋梁。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充分利用學習的教學資源來最具體最詳細地講授知識點給學生聽,還要依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強化自己的知識。因此,教師要隨時與家長緊密溝通聯系,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并與家長配合,讓家長在家庭中監督學生完成學習作業,并且能夠及時指導他們,讓他們完美地把課堂內容與具體生活聯系起來并加以實踐,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鞏固了學生生活技能,更能夠增強了學生們與家長之間的情感。
比如,我們家庭日常會掛一些條幅在門口或客廳等地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把“福”“家和萬事興”等內容詳細地講解給學生聽,每次課后我都會根據課堂內容布置一些課后作業,看看誰的家庭發現這些字。我還教“電視”“柜子”“椅子”“門”等字,課后要求家長配合去尋找自己家中的這些物品。經過一段時間的家校合作,學生在課堂里學到的東西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特別是對于殘缺的孩子,家長們對他們的愛是超過百分之百的,甚至愿意為他們承擔一切。因此,身為生活語文教師,要注重家校溝通,攜手家長一起努力,一起耐心陪伴學生的成長,一起努力讓他們成為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綜上所述,運用有效策略開展生活語文教學是特殊學校教學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身為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要熱愛學生,更要時刻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勇于深入實踐,用耐心和細心來指導學生,研究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才能夠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獲得實際的生活能力,才能讓學生走出社會后仍然能夠堅強健康地生活。
參考文獻
[1]陳欣,]淺析新課標下特殊教育語文有效性教學策略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
[2]周依萍,以生活為核心提高生活語文教學有效性[J],現代特殊教育,2018(2)
[3]劉利霞,培智學校生活語文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1(0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