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地位以及教育責任不容忽略,這一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教師需要了解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關注課程改革的成效。以轉變教育理念為依據,為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提供更多的思路。教師需要抓住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核心所在,在總結與反思的過程中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教育思路。
關鍵詞: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
前言:
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在內容和形式上越來越豐富,同時的學習難度有所提升。為了確保學生實現思維層次的進一步跨越,教師需要了解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階段思想教育之間的聯系。在靈活調整以及合理應用的過程中,更好的構建高效課堂、有效課堂和精彩課堂。
一、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現狀
1.教材指導思想認知模糊
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層次和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改進,其中教材指導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和大方向。但是有的教師對教材指導思想的認知比較模糊,沒有始終堅持教材的重要地位,出現了許多的思路偏差。教師無視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規律分析及研究,沒有著眼于人才培養的方向、內容及形式來進行調整,忽略了對時代發展需求的研究。其中,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教育教學來改進比較復雜。這一點要求教師以正確的價值追求為核心,通過對教育過程和教學規律剖析來加深學生對祖國偉大的成就的理解,進而讓學生產生由內而外的愛國主義情懷。但是教師對教材指導思想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及深刻,無視學科教學改進與學生個性化進步和成長之間的結合,很難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2.培育方向不夠合理
正確的人才培育目標有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系統性、一致性和針對性,但是教師對學習目標的認知不夠全面。教師出現了認知模糊的問題,因此,培育方向也產生了偏差。其中多維度目標的分析是基礎,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方法與自主學習目標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目標最為重要。課程理念的轉變工作直接被教師跳過,很少有教師能夠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方式,因此學生的能動性大打折扣。
3.教學方法單一
在教學改革工作的大力落實時今天,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其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的發展非常迅速。多個學習方法之間的組合有助于全面客觀生動地展現教育教學內容,學生也能夠對所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有一個真實的理解。學生解決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提升速度較快。但是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投入的時間比較少,仍然按照一種教育教學方法一以貫之,學生的創新精神無從談起。
二、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
1.明確教材指導思想
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始終以馬克思主義觀點以及正確立場為依據,教師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指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統領下,堅持以人為本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設置正確的教育教學方案以及計劃。
比如在講解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堅持改革開放》時,教師需要著眼于各學科教學的根本任務,通過對社會發展的趨勢分析以及前瞻性研究來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逐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幫助學生塑造完善健全的人格。其中人才培養內容形式以及目標的分析是基礎,教師需要了解這一時代命題的根本要求。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追求,全面展示中國騰飛的歷史進程和偉大成就,這一點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2.明確學習目標和培育方向
教師需要以教學目標的合理分類為依據,在教學目標分類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整體目標以及分階段目標的分析及有效組合來促進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比如在講解部編版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維護祖國統一》時,多維目標的分析對教師是一個較大的考驗,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基礎以及第一個目標。這一點以學科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核心知識的掌握為依據,學生信息獲取能力、應用能力和搜集能力的培養不容忽略。第二個目標則是學生過程與方法目標,這一點離不開學生與環境之間的互動以及體驗。教師需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探究性學習。第三個目標則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這一點要求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學習責任,產生由內而外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堅持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模式,真正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齊頭并進。
3.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教師需要注重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化教學方法之間的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充分體現一定的合力作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使用得比較普遍。為了實現學生感性認知向理性認知的順利過渡,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靈活調整教育教學思路,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和行為模式,讓學生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
4.積極彰顯德育
德育與初中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之間的結合勢在必行,教師需要積極傳播德育正能量,關注學生的內心期待以及學習渴望。著眼于學生的德育教育質量以及水平,在發展學生智力、挖掘學生潛能的基礎上促進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改進以及突破。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是基礎,這一點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責任以及義務。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團結意識的培養,了解合作活動的開展要求。適當控制教育教學的篇幅以及步驟,積極引導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和樂觀。如,在學習《凝聚價值追求》這一課內容時,教學目標之一是培育學生繼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踐行者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了順利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筆者不再將全部精力集中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上,還借助案例分析,游戲情境,角色扮演等形式多樣、數量豐富的活動來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民族精神,如何繼承民族精神,順利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已然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巧設活動,對學生進行了人文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凸顯了教育的本質,值得肯定。
結語
綜上所述,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教育教學改革要求教師著眼于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關注教材的指導思想。明確學習目標,堅持正確的培育方向。了解各種教育教學方法之間的邏輯聯系,充分體現德育教育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質穎,劉建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現代交際,2020(22):134-136.
[2]王暢,王亞男.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視角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導入方法創新研究[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22(05):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