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欣彤
摘要:新時期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部要求實施課程改革,區別于傳統教學方式的刻板,啟發式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使學生能動的、發現式的學習。本文通過闡釋啟發式教學方法的概念含義,研究實施啟發式教學的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實施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培養具有能動性、創造性的高素質人才已是新時期的一大要求,自建國以來,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水平,課程改革已經有過很多次,新時期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已提出并開始實施,而新課改著重要求的就是實施啟發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課面臨著教材枯燥、課業繁重、教學模式單一的情況和弊端,因此,改變傳統教學刻板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勢在必行。
一、啟發式教學的概念內涵及實施原則
“啟發”一詞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式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啟發,使學生積極主動、發現探索式的學習和掌握知識。“啟發”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才能得以顯現其效果,學生是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體和對象,若是只有教師的教學而學生卻不配合,那么教師的教學就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啟發式教學還要求教師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啟發式教學的實施原則主要有三個:
1.準確性原則
實施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在創設啟發情境時要把握時機,具有針對性,抓住學生在課堂中的思維嘗試,當其出現思維障礙時,教師要及時啟發,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學生往往會覺得思想政治課材料過于乏味無聊,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精準的啟發,而不是隨意啟發,通過創設啟發情境或者啟發示例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
2.適度性原則
適度性原則,要求教師創設的啟發情境要適應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即啟發難度要適中,教師提供的啟發情境難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教學質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教師還要注意啟發的次數,一堂課的啟發次數過多,學生便無法進行深刻的思考,教學效果也不好,由此可見,貫徹適度性原則的關鍵是要把握啟發的難度和數量。
3.熟悉性原則
所謂熟悉性原則,是指學生要熟悉教師所要教授的材料,要對學習的內容材料有所了解,通過讓學生預習來達到消除其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的陌生感。如果學生對于學習材料過于陌生,那么教師的啟發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教師實施啟發式教學要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和水平以及學生生活實際[1]。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的應用方法
1.講授啟發
講授法是思政課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應將啟發與講授相結合,使啟發式教學貫徹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出觀點或結論,引發學生求知欲,再通過具體論證、學生思考、小組討論等環節來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同時,教師的啟發還應引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才能引發學生思考,受到教育,達到教師啟發的效果[2]。
2.談話啟發
談話啟發即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達到啟發學生的目的,這種啟發方式,能夠有效地實現師生之間的溝通。教師在備課時要思考通過談話,達到怎樣的教學效果及目的,要圍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來設計談話內容和范圍。教師要注意把握一個度,要以學生的知識范圍為依據,并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以此完成新舊知識的同化和順應。
3.討論啟發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討論探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中的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就意味著討論式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可通過提出一個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進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通過分組討論,學生可以在小組中暢所欲言,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討論結束后,教師也要進行引導,并適當加以小結。
4.實踐啟發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關鍵和基礎,同時,課后的調查實踐也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學生查詢新聞資料、聽報告會、做調查問卷等形式。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課堂活動,例如辯論比賽和演講比賽等班級活動,使學生通過活動主題獲取啟示,引發思考,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的提升策略
1.創設情境要貼合學生實際生活
高中思政課教材內容對于學生有些抽象難以理解,這是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合理的啟發情境,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新舊知識銜接串聯起來,建立知識的橋梁,利用學生熟悉或已學習過的知識及時啟發,來增強學生的熟悉感,完成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究。要以學生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為基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
2.準確把握啟發時機
把握啟發時機在實施啟發式教學中至關重要,它決定了教師的啟發能否能夠發揮相應的作用,達到啟迪學生以及使其深刻思考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制定合理的啟發式教學的實施程序,將啟發式教學貫徹到導入、提問、板書、結尾等教學環節中。教師應把握恰當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啟發,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并對其進行言語鼓勵,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具體實施中,沒有固定的操作方法和模式,教師要靈活的將啟發式教學運用到多種教學方法中[3]。例如啟發式教學與講授法相結合,教師把兩種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將啟發貫徹到教師授課的各個教學環節,創設啟發情境或提出啟發性問題,豐富課堂教學。
4.提高教師啟發能力和水平
實施啟發式教學要求教師提高自身啟發能力,掌握一定的啟發技能。教師要思考通過啟發可以達到那些教學目標以及呈現怎樣的教學效果,通過運用啟發性語言、啟發性問題以及啟發性板書等,將啟發貫徹落實到整節課中,以此為依據來制定完整的教學啟發計劃。教師只有用合理恰當的啟發方式,才能使學生得到深刻的思考,進而才能使學生提高其學習思政課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姜璐. 啟發式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D].河南大學,2014.
[2]肖志明. 啟發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3]王佳樂. 高中思想政治課啟發式教學法探究[D].渤海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