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洲
摘 ?要:在新時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的深入融合中,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并探索微課教學模式。微課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講授”模式,為初中地理課堂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實現(xiàn)素質教育。借助微課化抽象為直觀,聚焦重難點,提高學生的地理觀察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微課教學;初中學生;地理素養(yǎng)
初中地理是一門集合自然與科學且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具備十分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由于課時較少,學生在45分鐘內粗糙學習過后很容易遺忘,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內化、吸收就變得特別困難。將微課引入到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夠從根本上轉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模式,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重難點分析、合作構建等多方面入手,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地理綜合素養(yǎng),為初中地理課堂提速、增效。
一、借助微課,提高學生的地理觀察力
地圖是初中地理學習的靈魂,培養(yǎng)學生對地圖的觀察技能是初中地理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但由于地圖是涵蓋某個地區(qū)、省份、國家甚至國際的地理知識,其涉及面廣,并且細致,如果根據一張地圖紙張或者多媒體課件來觀察,難以挖掘其中的知識內涵。借助微課小視頻可以把地圖的多元面動態(tài)呈現(xiàn),便于學生通過多維度的觀察、細致對比分析,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如在教學《我國氣溫的分布》時,教師可采用介紹等溫線圖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理解等溫線的概念,讓學生學會讀取其相關數據,通過對微課視頻中等溫線的疏密情況進行縱橫方向的細致觀察,明辨我國一月份與七月份等溫線分布的差異性。在教學“地形對氣溫的影響”時,教師也可借助微課把山頂和山地的景色差異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一山有四季”,凸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通過這樣的微課,把抽象的概念轉化為簡單的地理知識,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讀圖、析圖的地理觀察能力。
二、借助微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用生動、直觀的微課視頻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的興趣,把重點知識聚焦,難點知識分散,可幫助學生找準自主學的方向,樹立自主學的信心,有的放矢運用學習資源,逐步找到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運用微課,促自主預習
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應包括課前自主預習。課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初步了解,如果僅停留在教材上是不具吸引力,教師可借助微課,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預習,對教學新知做好鋪墊。如教學《日本國家生活》時,由于學生對日本這一國家缺乏了解,尤其是農村學生,教師課前可借助網絡收集日本的國文、傳統(tǒng)民居建筑、風情習俗、重大災害等資料,進行資源整合,制作相應的視頻,推送給學生自主觀看,以此了解日本的人民生活特點,同時教師設置帶著問題的預習單,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微課,學生還可以根據視頻內容借助各種媒介平臺自行擴充對某些板塊內容的進一步深入了解。這樣的方式,學生提前初步感知,在新知教學中,就可以暢所欲言地交流、討論,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思維碰撞中提升地理學科素養(yǎng)。
(二)運用微課,促自主學
新課標倡導“以生為本,以師為導”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處、難點處應用微課,可有效落實自主探究的新型學習模式,促使學生依托微視頻資源,完成相應的知識探究,經歷探索感知—研討共識—收獲真知的自主學習過程,提升學習能力。如教學《板塊運動》時,由于板塊的張裂與碰撞都很抽象,很多教師常會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板塊的運動,雖然既有動感又有立體效果,但由于只是一閃而過,學生可操作性不強。教師可借助每人都有的“教具”——雙手,一只手伸平,代表大洋板塊,另一只手握拳頭,代表大陸板塊。課前,教師親自做示范,把這套“手”解板塊運動的動作邊講解邊演示,并錄制成視頻,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對照視頻跟著來學,學會的在小組內展示、交流,再讓學得好的學生上臺示范。通過這樣的教師親身示范的操作視頻,因材施教,化抽象為直觀,突破了重難點,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并明確自主探索的方向。
三、借助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小組合作,體現(xiàn)了協(xié)作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這是新時代重要的學習方式。由于個體差異普遍存在,在小組合作中有許多學生對合作的內容、方式及角色定位都不清晰,甚至有些跟不上組內的合作步伐。基于這些因素,教師可以利用微課作為導向,用微課的直觀畫面告知學生“要合作什么,為了什么而合作”。例如,在教學《地球》時,為了讓小組合作更高效,并激發(fā)每位成員積極參與,教師可課前收集制作地球儀的微課視頻,小組合作前播放給學生看,學生看完后小組分工,共同合作制作地球儀,有困惑的小組可以先共同探討,也可點擊屏幕微課反復觀看,明確制作方法后再一起操作。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與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傾聽他人發(fā)言、尊重他人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綜上所述,借助微課,對于初中地理教學的開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微課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為地理課堂激趣,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有力保障,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習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
參考文獻:
[1]黃惠明.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及策略[J].甘肅教育,2019(16):98.
[2]林高明.核心素養(yǎng)與課堂教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