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華 江惠民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高等院校海洋產業人才培養要求,提出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構建高校“科產教”三鏈融合人才培養機制、面向海洋經濟發展需要設置專業、打造“科產教”融合資源共享平臺等措施建議,基于OBE理念不斷夯實海洋產業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完善高校“科產教”融合機制。
關鍵詞:OBE;科產教;三鏈融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成果導向教育(OBE),由美國學者Spady(1994)首次提出并在美國實施,近年來,OBE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OBE倡導以學習者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習的重點不在于學生的成績,而是學習結束后學生真正擁有的能力。“科產教融合”包括“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反映出高校內部科研和教學的關系,“產教融合”反映出高校外部產業和教育的關系。高校要處理好“科教”與“產教”的關系,通過“科產教”協同,打造一支高水平人才培養師資力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科產教”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一)“科產教”融合政策滯后
目前,高校“科產教”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存在瓶頸問題,其中一方面就表現為政府“科產教”融合的政策滯后,如財稅、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等政策滿足不了海洋強國戰略背景下海洋產業人才培養需要。財稅政策是推動高等學校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推動力量,知識產權政策是研究者的權益保證,技術創新政策是企業發展的促進手段,產業化政策是高校科技成果的孵化措施。
(二)“科產教”融合管理機制尚不健全
隨著海洋強國戰略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高校“科產教”融合得到較快的發展,但在教育理念、管理機制和教學過程中仍未突破,“科產教”各主體之間的界限明顯,“科產教”融合形式松散、約束力弱、協調管理難、資源利用率低。“科產教”管理機制,直接影響著“科產教”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的有效實施。
(三)涉海專業設置不能適應海洋產業人才培養要求
在培養方案方面,專業設置口徑偏重傳統海洋領域、海洋新興產業特色不明顯、專業交叉融合不夠、“產教”融合松散。在師資結構方面,盡管中青年教師學歷層次、理論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實踐運用方面尚缺乏教學指導能力和經驗。此外,年輕教師科研壓力較重,精力主要放在科研項目、學術論文和申請專利等方面,缺乏企業鍛煉的機會。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重理課堂教學輕實踐教學的現象依然存在,實驗項目以驗證性實驗居多,考核方式以書面作業和卷面考試居多。
(四)“科產教”融合中介服務機構能力不足、利益機制不完善
我國高校“科產教”融合中介服務機構能力不足,滯后于海洋強國戰略人才培養發展的需要。存在數量偏少、規模偏小、專業人才欠缺、服務水平不高、評估標準不健全等問題。同時,由于“科產教”各主體利益訴求不一致,其利益分配存在矛盾,這種矛盾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或企業訴求與科技成果所處階段不一致以及分配機制不完善所造成。
三、基于OBE理念的“科產教”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機制
(一)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科產教”融合環境
首先,基于“成果導向”出臺支持 “科產教”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的政策,加大“科產教”經費投入,協助解決高校“科產教”融合育人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不斷探索有利于“科產教”融合的引導方式和推進方法,為“科產教”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提供基礎保障。其次,從提升人才資源效率的角度完善人才流動管理體制,營造良好“科產教”融合環境,允許“科產教”過程中的科技人員在高校與企業之間帶薪兼職,實現科技人才合理流動。
(二)構建高校“科產教”三鏈融合人才培養機制,提升海洋產業人才培養質量
構建高校“科產教”三鏈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的組織運行體系。科技鏈、產業鏈和教育鏈的融合為組織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促進“科產教”各方在保持各自原有身份的同時,融合互動,共同發展。三鏈融合涉海高校海洋產業人才培養機制要以應對新形勢、塑造新未來為建設思路,強化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理念,培養多元化、創新型海洋產業人才。教育鏈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單位,為產業鏈與科技鏈提供人力資源,科技鏈為教育鏈與產業鏈注入新鮮活力和內動力,產業鏈和科技鏈共同塑造服務海洋產業發展和面向未來的海洋創新型人才,三者相互融合建構起促進海洋產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運行機制。
(三)專業設置面向海洋經濟發展需要,注重學科交叉融合
首先,積極推動涉海高校優勢學科和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在現有學科專業的基礎上進行資源整合、學科融合、平臺共享。其次,適應海洋特色,科學匹配專業體系,優化重組現有學科專業結構。主要是對專業結構需求的識別與專業課程體系的完善,需求識別與優化是海洋產業人才技能結構合理適配的有效手段,課程體系完善是提高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四)發揮科技中介機構的橋梁作用,打造“科產教”融合資源共享平臺
首先,鼓勵發展社會化科技中介機構,加強科技中介機構的管理,強化“科產教”各主體之間的信息溝通,疏通“科產教”融合海洋產業人才培養的渠道。其次,加強政、企、校(所)的聯系與科技交流,整合科技中介機構在設施、人才、信息等資源。再次,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科產教”成果轉化的交易成本,提高“科產教”成果轉化效率。
參考文獻
[1]江惠民等.基于產學研協同的蘇北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10):22-24.
[2]陳國華等.基于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2):135-137.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項目“基于產學研協同的江蘇地方高校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B-a/2020/01/29);江蘇海洋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雙一流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科產教融合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YJG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