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秀清 劉海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意識到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帶領學生體會閱讀、學會閱讀并掌握閱讀,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前言: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對于語言的理解及吸收能力,也直接決定了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提升是當前學生培養的重要目標。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閱讀能力已經彰顯其重要地位,它是語文基礎學科及其他學科能力進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作為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推動者,語文教師應當深入探究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本,創新教學手段,帶領學生獲得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從而更加穩健地向著未來邁進。
一、注重閱讀環境的創設,促使學生樂于閱讀
興趣是促進學習的最關鍵動力,有興趣作為支撐,學習的過程將更加輕松高效。對于閱讀而言,良好的閱讀環境比傳統枯燥的任務式閱讀環境顯得更加有效率。學生在充滿閱讀氛圍和閱讀氣息的環境中開展閱讀,不僅能夠促使他們靜心閱讀,還能夠激勵他們積極表達,相互交流,形成良性循環,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樂趣。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時應當注重閱讀環境的創設,構建和諧積極的閱讀氛圍,在學生的相互促進和推動中開展閱讀,從而樂于閱讀。
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教學為例,該篇以文字描述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而單純的文字閱讀無法使得學生在初步閱讀時就具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入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的音頻,如晨間林中的鳥叫聲、潺潺的流水聲、微風吹響樹葉的沙沙聲等,將課堂營造成一個靈動、歡快的自然環境,然后鼓勵學生去開展該篇的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可以相互交流水有哪些聲音、風有哪些聲音等,在熱烈而開放地交流環境中,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理解文字內容,并在集體共同閱讀的環境熏陶下,更加熱愛閱讀,樂于閱讀,愿意將自己代入閱讀的內容中,去體驗和感受文字的奧秘。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傳授,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俗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誠然,教會學生方法遠比教會學生題目影響更加深遠。當然,教會方法也比教會題目更加艱難,方法的學習是一個長期且需要堅持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同樣,對于閱讀而言,閱讀方法的傳授是最終目標,而方法的傳授應當是滲透在日常教學的各個方面中,是在潛移默化下培養學生學習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摒棄傳統的單個題目講解,而將閱讀方法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方法的教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閱讀并能于閱讀。
以三年級下冊《鹿角和鹿腿》教學為例,該篇描寫了叢林中的一只漂亮的鹿,它的鹿角和鹿腿分別給它帶來了不同的遭遇,那么到底鹿腿重要還是鹿角重要呢?學生常規閱讀完后可能僅僅是對該篇的文章內容有了了解,而教師此時應當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如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摘抄,哪些句子比較優美?哪些詞語用的好?哪句話能夠表達文章的主旨涵義?通過摘抄和思考,學生就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而后教師還可以引用一些關鍵詞,引導學生自己去表達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可以用繪畫的方式也可以用敘寫的方式,寫出自己的感想,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閱讀思考的過程,也是閱讀方法逐漸建立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將掌握適合于自己的一套發方法,并真正學會如何閱讀。
三、注重閱讀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掌握閱讀
閱讀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閱讀方法的支持,還需要閱讀實踐的積累,通過不斷地閱讀,并在閱讀中實踐各種方法,才能夠真正掌握所閱讀的知識,掌握閱讀的過程,獲得閱讀的能力。而閱讀實踐不僅包括課外書籍閱讀等多樣的閱讀內容,還包括日常閱讀習慣的踐行。積極有效的閱讀實踐活動,不僅能夠夯實學生的閱讀方法,還能夠促使他們掌握深層次的語文知識,學會分析和反思,促進閱讀思維的形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尤其注重閱讀實踐的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激發學生開展多樣閱讀,從而掌握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以四年級上冊《女媧補天》教學為例,這是一則傳統的神話故事,而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優秀的著作,顯示出古人的無窮智慧。而這正是學生實踐閱讀的文化空間,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通過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神農嘗百草等眾人熟知的成語,去發散閱讀它們背后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去深入分析和反思故事中人物的行為,以及他們被后世傳頌的緣由,從而理解語言文字的涵義,了解文章的描寫手法,開闊了學生閱讀的視野,讓他們學會發散思維,發散閱讀,通過靈活的閱讀實踐,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促進自己的閱讀能力。
結束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是需要耐心和恒心的,這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引導學生,也需要學生具有足夠的恒心和動力去堅持閱讀,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夠促成閱讀能力的提升。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關鍵的引導者,學生的行為受到教師引導的直接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吸引學生閱讀,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閱讀,開展多樣的閱讀實踐,推動學生閱讀,最終幫助學生獲得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從而促進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艷.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J].百科論壇,2020(16):754.
[2]王世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8(10):144-145.
[3]王欣.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探微[J].讀與寫,2021(09):58.
(作者單位:大同市廣靈縣加斗鎮西加斗中心小學校,山西 ? 大同 ? 03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