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保瑜




摘 ?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小學低年級是啟蒙勞動意識,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的重要時期。小學中高年級是養成勞動習慣,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勞動光榮的關鍵時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勞動教育;實施策略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因此我們可根據小學數學的教學計劃和各年級的勞動教育內容,滲透到數學教學之中,使小學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自然結合起來,既解決小學數學課堂較為枯燥,勞動教育偏重技能實踐的實際問題,又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與應用性,增加勞動教育的知識性、科學性。本文主要以《整理書包》、《1億有多大》為例談一談小學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有效結合的實施策略,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創造勞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思維
《新課標(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活動,應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學習就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活動中,理解、享受、獲得數學。
數學源于生活,義務教育階段課程內容的數學概念基本上都可以在學生的現實中找到“原型”。如果教師只是在講臺“滔滔不絕”,學生總是正襟危坐,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就會遠離我們的教學目標。
通過創造勞動情境,學生更容易接近生活實際,更好地解除困惑,獲取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對促進學生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分類與整理》第一課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課堂導入《整理書包》。
(一)激情導入
1.猜謎語:播放伴有節奏的朗讀,逐句出示謎面:四四方方一口箱,書本篇文章具里面藏,每天上學離不了,它是我們的好伙伴。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書包的重要性;懂得愛護珍惜書包。
2.比一比:聽老師要求,從書包李拿出指定的一本書。看看誰拿的快。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有的學生拿出來的快,有的學生哪出啊來的很慢?引導學生意識到書包里面太亂的不好處。
3.展示生活中書包的各種情況。讓學生說說喜歡哪一種?再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種?
引導學生說出:整齊,擺的有順序,找書本容易;說明自己是個愛干凈,勤快的孩子;按第二天的課程表整理書包,裝的書少,背著不重。
4.同學們整理自已的書包。(請一位學生上臺展示整理書包過程,老師給與評價。)
5.老師總結。
師:同學們自已整理書包,通過自已的勞動,既能快速找到自已想要東西,又能幫自已減負,是不是很棒啊?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自理,促進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
今天我們就用分類的方法繼續學習以下內容。
(二)課堂新授
.....
(三)課堂練習
(四)課后作業
請孩子們在餐桌前準備好今天吃晚飯的餐具。
【設計意圖】:在勞動活動中滲透數學分類思想,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相結合,樹立正確勞動教育觀
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學重在實踐體驗、重在綜合應用它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提升綜合能力的重要載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有不少的數學材料,不少數學情境是與勞動教育有關。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后,再滲透勞動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億有多大》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一單元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億以內和億以上數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應用課,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由于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獲得直觀感受。教材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在充分感受1億有多大后,再結合數學背景,適時滲透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教育觀。
【課堂回顧】
(一)猜測、交流,引出研究課題
1.前面學習中,大家認識了“億”,還知道1億是一個很大的數。請同學們想象一下1億有多大,結合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物品,想象1億個這樣的物品會有多少。
2.交流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猜想。
生1:1億數學課本摞進來可能會有一座小山高。
生2:紙比較薄,1億張紙摞起來也許有15層樓高。
生3:1億粒黃豆也許能裝滿一個房間。
生4:黃豆小,1億粒黃豆一個大的柜子能下。
………
3.明確活動課題
師:沒有大膽的猜測就沒有偉大的發現,但要想讓人心服口服,我們還要怎樣?(部分學生脫口:驗證)
(二)實驗、推算
1.交流研究方案
師:在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小組合作,確定小組研究方案,現在哪組愿意來介紹自己的方案?
(根據交流實際情況,及時提示:要選擇容易找到并容易測量的材料,注意分析方案的可行性。)
生1:我們組研究的內容是一億張紙摞起來有多高。活動步驟是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再推算1000出張紙的厚度,如此類推,求出1億張紙的厚度。
生2:我們組研究的內容是一億顆黃豆有多重。活動步驟是先稱出500顆黃豆的重量,用歸一法推算出1顆黃豆的重量,再求出1億顆黃豆的重量。
......
2.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
師:小組同學分工合作,遇到問題商量解決辦法。需要相應的工具、材料或有困難,也可以找老師幫忙。最后,要把實驗結論填入活動報告單。
巡視,及時指導幫助學生。
3.小組匯報(具體過程省略)
4.小組交流,在交流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
師:我國有14億人口,一人吃一粒米,一顆黃豆,都需要14億粒米和14億顆黃豆。為了滿足我們的生活所需,你想一想農民伯伯要揮灑多少汗水才換來這些食物?我們要感謝為我們付出勞動的所有人。
師:1億有多大?我們還可以到網上查詢,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課件播放信息:
你知道嗎?1億有多大?
●制一億雙筷子需砍伐生長了二十年的大樹25000棵。我國每年制造約450億雙一次性筷子,大約吃掉2500萬棵樹。
●1億滴水,可匯成3333升水,可裝四輛大型運水車。一個水龍頭如果1秒鐘滴一滴水,一年就滴掉上千萬噸水。全國每年浪費水資源100億噸以上。
●1億粒大米約2500千克,我國14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1天節省35000千克大米。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節省下來的米可供一個人吃240年。
師:聽了這幾條信息,你又想說點什么?
【學情預設:可能學生會說到節約1張紙、1粒米、1滴水、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等;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到積少成多的道理,老師要及時肯定評價。】
生1:我們要節約一張紙,一粒米,節約用水,珍惜勞動成果;
生2: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就是一滴汗,我們不能浪費,要尊重勞動者的努力。
生3:我們國家人口眾多,需要很多的糧食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要熱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
生4:一粒米、一滴水、一張紙雖少,可積少成多哪!……
師小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我們親愛的習主席同志倡導我們發展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要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三、利用數學美,感悟勞動創造美
數學課程的價值除知識價值外都是是隱性價值,如數學課程涉及的數學史和數學文化,對“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是內在的優良品質。將數學之美和勞動教育相結合,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勞動實踐,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愉悅感,獲得精神的滿足,感悟勞動創造美。
例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就可在課前設計“觀察引趣”和課后“小小設計師”兩個小環節。
(一)觀察引趣
1.課前教師出示美麗的蝴蝶標本、紅艷艷的楓葉,天平等圖形。
師:這些圖形有什么特征?美嗎?
學生很快發現這些圖形具有對稱性,具有對稱美。
2.教師繼續展示剪紙、刺繡圖案給學生觀察,讓學生體會這些帶給我們的震撼,讓學生充分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堅韌的優良品質。
(二)小小設計師
課后按照自已意愿,創造獨特圖案。在創造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已去探索美、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深深感受到勞動是創造美的主要途徑。
我國正全面走向小康社會,一些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勞動觀念淡薄。他們只會讀書,不會勞動,嚴重影響了自身素質發展。所以小學階段抓好勞動教育相當重要,這需要各學科教師攜手形成教育合力。數學教師要合理地將數學教學活動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真正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Z].2020:3-20.
[2]王光明、范文貴.《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4-25.
[3]付登超.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第七期“教育問題時習會”論文集[C];2019年.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劍橋郡小學,廣東 ? 廣州 ? 510000)